扶贫产业在地化的机遇与挑战
毕节田野日记
一家扶贫企业若想要在当地可持续性发展,如何选择恰当,因地制宜的产业进行在地化生产将是其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基于贵州省毕节调研
在这次毕节之行所造访的众多产业扶贫项目中,港华鲜花基地在铁匠村和中井村的发展成果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一家在广州成立的港资企业,自2017年起港华便响应国家“东西部协作”的号召,在毕节市 - 广州在西部的对口帮扶城市 – 下属的八县两区开展产业帮扶工作。一开始,这位来自香港的女企业家和大多数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一样,对西南山区这些年的发展了解很少。但在短暂的接触过后,她的一些想法已经发生了改变。在聊到对当地乡村容貌和基础配套设施的第一印象时,她说到:
“县城对我们来说曾经是很少去到的地方,通常都是在一线二线城市里面。所以当我们去到县城的时候就觉得还可以接受,因为看过现场我觉得还蛮不错的。2018年我们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和(之前)想象中的贫困县不大一样。你们刚才吃饭的地方就是乡镇,你们看到还是有楼房,有马路各方面都还挺好,还有一点市政绿化的。(一开始)我们是通过东部地区的领导就了解到这个地方原来国家有一个脱贫攻坚的工作,我们当时觉得很好奇。领导们就说要不你跟X总一块去考察一下,看看能不能做一点什么。”
不过,虽然当地的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找到一项合适的产业来开展在地化生产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对于种植园这类对所属自然环境高度依赖的产业。在贵州,人们常常调侃它的气候和地貌是“地无三寸平,天无三日晴,这样的天然环境也给种植品种挑选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持续不断地降雨虽然提供了充足的水分,但同时也遮蔽了阳光,不利于水果中糖分的转化和累积。贵州崎岖的喀斯特地貌也给果蔬的运输造成很大困扰:
“我们不认为在贵州这个地方种蔬菜是适合的,就从我们的角度,物流成本太高,而且种蔬菜它对于物流的成本的要求,还有对于冷链的要求,因为你蔬菜你不能及时的去做冷藏,做包装做处理。整个贵州它确实是相对有一点落后,加上地势复杂,它的很多基础设施是没有达到一个可以做大型机械化种植蔬菜的这种水平。”
综合上述考量,港华决定从种植花卉入手。在参考了来自中科院昆明研究所的专家的意见之后,他们选择了北海道薰衣草和安娜贝拉绣球作为主要的经济种植作物。这两个品种不仅可以很好的适应毕节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同时也具备极佳的深加工,精加工潜质。由绣球加工而成的永生花,薰衣草制成的香薰精油都拥有比鲜花更长的保质期与更宽松的储存条件,从而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这种第一第二产业相结合的运营模式(种植+加工)为之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遐想空间:
“我们(还)可以做成车载香薰,还有纯精油、纯露,薰衣草精油、薰衣草纯露,甚至薰衣草干花。它是可以延伸出很多产品,但是我们还不满足于这样子。我们觉得这样子卖还只是一个产品的初级阶段,之后再把薰衣草的精油纯度提升一步加工成沐浴露、洗手液、洗发水、护手霜,这样子它的价值就又提高了。只有这样,你才能让这个产业挖掘它的全部潜力”
港华鲜花基地的发展模式为扶贫攻坚事业在西南山区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一家扶贫企业若想要在当地可持续性发展,如何选择恰当,因地制宜的产业进行在地化生产将是其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在选择过程中,当地的地质,气候,基础设施,已及社会环境都是需要综合考量的重要因素。在这些具有地域差异化的操作基础之上,不同地区扶贫企业的成功也遵循一些相通的特质。通过第一第二产业的有机结合,扶贫企业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商业附加值,降低运输成本,从而将完全依赖转移支付的“输血式扶贫”转化为更加可持续的“造血式扶贫”。久而久之,这样的正循环将真正带动当地百姓通过自己的劳动脱贫致富,走向小康。
华梓恒PROFILE
肯扬学院 政治/哲学 本科
“好奇心长驻的社会观察者,业余冰雪运动爱好者”
往期回顾
「鸥鹭乡土·威海」田野日记之工业发展&特色农业

「鹭上观」错位时空,对话“热恋”中国革命60余年的 “美国老乡”

「友情转发」招募·寻谣湖南古伦村

编辑:华梓恒
排版:柳馨然
  -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