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前一阵看到《柳叶刀》的一篇文章,其中提到中国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已经高达6.9%,12个月患病率为3.6%,据此估算,中国抑郁症患者超过了9500万,其中大部分为20-30岁的年轻人。

年轻人越来越焦虑,越来越孤独已是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就我个人的感受看,我的同龄人乃至更小的00后普遍患有社交恐惧症。他们畏惧和陌生人交流,畏惧公开表达意见,一些大学生,甚至不会和异性交往。
虽然95后、00后在网络上显得十分活泼幽默,但在现实中,他们往往给人过度腼腆的印象,他们缺乏基本的社交技能,并常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独。
社交恐惧症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除了抑郁症之外,一个副作用就是年轻人的结婚率大幅降低,据称90后的结婚率不足10%,结婚率低的原因固然有观念改变和生活成本的问题,但同时还有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即新一代年轻人相对于80后,社交技能更加薄弱,而且更不会处理长期的亲密关系。
这种病症和日本的平成废物十分相似,很多平成废物不要说结婚,就是恋爱都没谈过多少,他们终日宅在家里,靠虚拟的纸片人满足欲望。在包办婚姻已经消失的今天,没有恋爱就没有婚姻,线下社交的减少直接让这代人成了丁克一族。

面对如此多的异像,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切?为什么年轻人没有更加的进取,反而在各方面不断的保守倒退(无论是政治理念还是社交),不搞清这个问题,我国的问题永远不可能解决。
1
社交恐惧症的表现:一些线索


2020年起,我愈发关注到年轻人,尤其是00后的社恐问题,通过一些观察还有对00后同学的访谈,我整理出了一些线索,00后的社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线下社交时不能集中注意力:我曾和很多00后小孩一起吃饭,很多时候还是单独的1对1,但我发现他们总是无法遏制的玩弄手机,说几句话就要看几眼手机,手机已经到了不能离手的程度。一旦脱离手机,他们很容易眼神恍惚,并出现走神的情况。
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是不尊重对方,而是患上了严重的手机上瘾症。对于年龄较大的成年人,虽然沉迷手机的情况也很严重,但他们尚能在关键时刻遏制住这股冲动,但是年轻人的抵抗力更弱。这种情况让线下交流的效率大幅降低。

2.他们羞于公开表达意见,十分腼腆:这种现象在小城市学生中更为严重,我一个00后的北京朋友告诉我,当她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时,她发现同学们十分的腼腆,他们不愿意公开表达意见,极力避免回答问题的机会,她们千方百计的逃脱一门老师的课程,仅因为这个老师喜欢提问。
而很多大学教师的反馈也证实了这一点,一位北大的老教授告诉我,他最怀念2003年的那批学生,他们积极回答问题,总是求知若渴,但是如今的学生无论他讲什么下面都鸦雀无声,学生们只顾玩手机做自己的事情,完全和教师没有回应,就我的观察看,这种现象如今已经严重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

3.男女大学生之间更加羞于交往:另一个现象是男女大学生之间更加羞于交往,首师大在2019年曾经举办一个交谊舞会,但尴尬的是,男女学生皆十分害羞,没有人敢上前跳舞,最终让舞会不欢而散。而北师大的一位朋友告诉我,她惊讶的发现她竟然是最会和男生打交道的人,而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她是同性恋,不会过多考虑男女间的问题。
很多00后女生虽然在心里小鹿乱撞,但是完全不予表达。同理,很多男生也不懂得如何和女生相处,待在一起没有任何话题,交不到女朋友,就只能在网上胡乱发言,四处谩骂,并主张极端的反女权运动。
其中一些最离谱的人,甚至见到男性的身体(游泳)或者和男人多说话,就感到恶心,在微博上这种人遍地都是。
公众号郁清叔叔曾经详细论述过这个问题,并认为很多女学生的羞涩和社恐导致她们成为孤独的剩女。

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底层男女不受此影响,我接触的女性按摩师,外卖小哥,健身教练均在恋爱和性上保持相当开放的态度,他们性生活的充裕超出大学生的想象,这种现象似乎更多局限在高学历群体。
4.对现实生活的极度无知,似乎生活在平行世界:作为一名社会观察家,我也会时常登录抖音和小红书观察年轻人的思维,一个现象让我十分惊讶,那就是很多00后年轻人对于社会、生活的无知到了恐怖的程度,这不仅体现在对中国社会缺乏认知,她们的生活常识都极为缺乏。
我不止一次看到很多00后女性惊讶于现实中的男性不够完美,一个最有代表性的言论,一个20岁的女孩惊讶的在小红书上发帖称去了一次水上乐园,发现大部分男人都没有腹肌,看小红书多年,她认为中国男人人均腹肌,人均帅哥。还有一个女孩抱怨自己后悔和前男友分手,到了社会上才发现现实根本不是网络上那样完美,很多男人都很丑。
对于80后,他可能12、13岁就知晓了这些基本常识,但是一些00后20岁进入社会才知道,在此之前,他们普遍将网络上经过算法营造的虚假世界当作现实,如此,她们如此脱离现实的沉溺于饭圈也就丝毫不令人奇怪了。
还有很多细节限于篇幅不再叙述,但只从这几个细节,就能看出,究其原因,我认为和我们中国社会的一些问题密不可分。
(小红书上遍地帅哥)
2
应试教育、社交媒体与规训
社恐问题,总的来讲,是高学历强于低学历,女性略强于男性,导致社恐的原因,我认为有应试教育、社交媒体与家庭规训三个原因。

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危害流毒甚广,在三四线城市和小镇尤为严重。它将中学时光完全浪费在了灌输无用的知识上,而让青少年丧失了培养社交技能、培养恋爱和体质的时光,80后年轻时,应试教育还没有完善,但当95后、00后长大时,应试教育已经登峰造极,教育产业化和鸡娃现象均十分严重。
在欧美,年轻人从中学时就开始培养社交和恋爱技能,欧美男女在恋爱场上的优势并非天生,而是长期的训练所致。相对而言,我国中学时严禁恋爱,很多地区社交生活也极为匮乏,所有时间都用来应试,家长,学校给了孩子极大的压力,导致她们的人格很难正常发育。

在衡水中学这些严格的学校,其实自杀事件从来不罕见,但都被拼命应试的氛围所掩盖,她们为了考试牺牲了发展自己兴趣的机会,牺牲了本应该快乐的青春。
等到大学突然放开时,她们往往不能适应自由的生活,因此有很多军事化学校出身的孩子,到了大学都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其中不少人自暴自弃,在大学期间成绩迅速下滑,还有很多不能适应大学和市场的要求,在不断的挫折中丧失信心,北交大自杀的吴磊就是一个典型。
应试教育对社交和恋爱教育的缺失,直接导致了今后年轻人的社恐和恋爱难,其间的因果关系不言而喻。

社交媒体:
除了应试教育,社交媒体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社交媒体的发达让年轻人不需要线下就能满足社交需求,她们普遍进行网恋和网聊,还有很多人沉溺于饭圈、二次元和游戏,他们缺乏其他线下的娱乐生活,只专注于电脑和手机,由于长期脱离现实,导致他们的线下社交能力急剧下降,并且难以适应现实生活。

对于男生来讲,他们沉迷于知乎、b站二次元和建政圈,忽视了身边的人,对女生来说,她们不断看着明星和算法展示的帅哥,对现实产生了不切实际的要求,她们幻想生活就像韩剧,但现实比这残酷又多彩的多。
各国普遍存在年轻人沉迷社交媒体的问题,但由于中国人内敛的性格,加上独生子女普遍孤独,因此社交媒体造成了更大的副作用,年轻人沉浸于算法编织的信息茧房,导致视野越来越偏狭,也越来越不会和现实中的正常人交流。

规训:第三个原因就是规训,这种规训主要来自于家庭,由于这代人很多是独生子女,既受到父母的溺爱又受到父母的监管,因此她们很难有自由选择的机会,往往被父母包办一切,这种养小鸡式的做法让她们的能力迅速退化。
前几年,甚至有家长还要求学校装上摄像头,监视孩子的学习,变态到如此程度,无疑会对孩子的人格造成影响,过度的保护、过度的监视让年轻人更容易抑郁和脆弱,几千年了,中国人都是在多子女和勉强温饱的环境下长大,父母一直没有能力时刻监视子女。
几千年来头一次,中国的父母可以将一切资源集中于一个孩子身上,将所有的精力和物质集中在他身上,名义为爱,实则是无时不在的监管,年轻人看似幸福,实际上处在一个金丝笼之中,如果你完全依靠父母而活(结婚也是靠父母买房给钱),谈判权就永远是虚假的,那些被惯坏的孩子,从不曾拥有真正的自由。
这些问题看似小,但实际对年轻人有着巨大影响。
3
需要系统性的改变
这两个月,政府一直打击教培、饭圈、游戏想必有这个打算,但要想根治这些问题,恐怕还需要系统性的改变,它需要对我们这个社会进行翻天覆地的变革,而这个机会不远了。
或许他们是夏天的骑士,但是凛冬将至,那些最适合生存的将存活下来,不适合生存的将被时代抛弃,那些幸存下来的人终会长大并变得更加强大。黄金时代已经远去,温室中的花朵该迎接风暴了。

欢迎关注本人公众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