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完全人格 首在体育”
这是蔡元培老校长的教诲
也熏陶了一代代北大人
生命在运动中绽放青春风采
今天

【我和我的北大体育】栏目的讲述者
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校友
他与北大体育的故事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
 一切从1965年我在北大当上足球队长开始 
作者:1964级西语系校友王洪治
在与朋友闲聊时,我喜欢吹嘘自己家是“体育之家”,虽然这个家并没有专业运动员。在我们家的客厅里摆放着一台迷你型红双喜牌的乒乓球桌,近20年来我们全家经常聚在一起挥拍上阵、寻胜取乐。特别是新冠疫情期间,室外活动减少,我和儿子海威就来个五局三胜或者七局四胜过过瘾。不仅如此,海威曾经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足球队长,我曾经是北京大学的足球队长,以至于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经常会问我们父子:“哪个队长谁踢得更好?”
小时候,我家在上海虹口甜爱路上,虹口体育场(现在的虹口足球场)就在附近 ,每逢星期日我就到体育场踢球,有时也坐到看台上观摩上海红队和蓝队的比赛,并把张邦伦、马津生、赵正华等名宿视作自己的偶像。我就读的复兴中学足球校队原本一直是虹口区冠军,后来划归于复旦大学,把排球作为传统体育项目,冠军被红旗中学“夺”走了。红旗中学最出名的球星就是王后军,后来的国家队队长,说起来,我还和王后军在虹口体育场同场竞技过。
1964年,我进入北大,在足球场上做了个鱼跃冲顶的动作,当时的周教练马上让我加入校足球队。鱼跃冲顶是我的拿手好戏,30岁那年北京空军要组建足球队参加空军比赛,教练欣赏我的鱼跃冲顶,把我招入队中,当然这是后话。
1964年,作者在未名湖畔留影
1964年与我一起进北大足球队的有西班牙语专业的李琦、历史系的张文泉、国政系的张荣德、哲学系的余泽阳。我们每周训练3次,每次一个半小时,结束前还要围着400米跑道跑8圈。两年下来我的体力倍儿棒,可以连续踢两场比赛。我们那一届足球队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大集体,虽然50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清晰记得我可爱的队友们:化学系的赵岩松(队长),哲学系的赵习文(队长),数力系的董增斌,物理系的谢绍东、谢纪康,地质地理系的孙惠君、刘夫元,俄语系的鲍金荣,东语系的王道丰,还有比我晚一年入队的张震华、薛振华、臧国臣、屈长江等。
那时候,北京高校每年都有足球联赛,北大的排名一般是第4或第5,排在前面的有北京师范学院体育系、钢铁学院、石油学院、清华。清华比较重视体育成绩,每年都会特招一些体育人才,他们当年拥有20多位各个项目的运动健将,而北大中规中矩全靠自己培养发展。
1965年暑假过后,教练宣布由我担任队长,我经常调侃自己是“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彼时东欧的一些留学生在北大就读,他们酷爱足球运动,我们练球或者有比赛时,他们也纷纷“加塞”到我们队伍中,希望我们可以答应带他们一起踢。每当这时,我就会用俄语说:Bmecme(一起踢) !这些留学生当中,罗马尼亚的普萨多最为活跃,有时在校园里遇到我,总要拉着我多聊上几句。一直到现在,想起这些事我就很“洋洋自得”,说自己担任过北大国际联队的足球队长。
1965年,作者在五四操场
还有一件令人印象深刻的事,当时运动队在勺园食堂就餐,大师傅们动足脑筋帮我们改善伙食,经常征求意见,让大家吃好保证训练和比赛。最有意思的是吃饺子,由于饺子是定量的,足球队许多队员根本吃不饱,不知哪位同学“牵线搭桥”与女子体操队结上了对子,体操队匀出不少饺子贴补我们足球队,一时间传为佳话。
曾经有一段时间,校运动队集体活动明显减少。但我对足球的热爱依然浓厚,每天上午学习结束大家去食堂午餐,我就委托同学帮着打饭,自己带着足球慢跑到东操场,然后换上拐子对着看台左右开弓。这样坚持了好长时间,我的脚法更准了,脚头也更硬了。
1967年,作者在40号楼前练球
1968年,体育赛事逐渐恢复,校园里也开始热闹起来。体育教研室有位热心的老师找到我说,现在每天都会接到不少外单位的电话,要求与我校进行足球比赛。他让我赶快把队伍拉起来,每周安排2场比赛。赛前画场地、挂网子、准备队服都是这位老师一个人干的,有时他还要客串裁判,令我们感动不已。
由于一段时间的停滞,队员们大多很长时间没有碰球,身体发福,在场上反应也变得迟钝起来。相比之下,我没有间断训练,体力和技能都有较大提高 ,在比赛中如虎添翼,场场都有进球。我清晰记得,当时只要有足球比赛,东操场便早早地站满了人,我们就好像在人圈子里踢球。
每当有队员踢进球,就能听到很多人在鼓掌和呼叫着名字。每每这时,我觉得自己都有歌剧《卡门》里斗牛士的冲动,“你要牢牢地记住在那一瞬间,有双黑色的眼睛看着你看着你”。那一段时间,北大人的足球热情出了名,邀请赛也越来越多,我们仍然坚持一周两场,每次取胜,都有一种“北大真牛”的感受。
毕业以后,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到地方,足球运动都给予我极大的人生享受。1974年,30岁的我加入北空队,出席了在沈阳举办的空军足球赛,我们获得了亚军。1984年,40岁的我代表空军院校到长春参加了全军院校比赛,比赛中我的鱼跃冲顶引起阵阵喝彩。
1989年我转业到上海图书馆,报到时正赶上市文化局的足球联赛,45岁的我披挂上阵左冲右突,那些小青年根本拦不住,只能“屁颠屁颠”地跟在后面。复赛中,我踢进了制胜球,淘汰了实力强劲的上海交响乐团代表队;决赛中,我进一球和助攻一球,球队最终以2:0击败上海芭蕾舞团代表队荣获冠军。
如今的我,已经在“奔八”的路上了,自认为还拥有一个健壮的体魄。今年五月,还在四川稻城香格里拉海拔4600米的牛奶海、五色湖攀登漫步。
2021年6月,作者出席北京大学上海校友会校友足球赛
 2019年,作者在新疆塔什库尔干湿地
2005年,作者在川藏公路卡子拉山垭口
2005年,作者在内蒙古室韦
回想起这一辈子足球运动给了我体能,给了我智慧,给了我坚强的意志,给了我无尽的欢乐。而这一切,都是从1965年我在北大当上足球队长开始的…… 
【我和我的北大体育】
主题征文活动
山鹰凌云,绿茵掠影
泳池中似鱼矫捷而灵动,跑道上如风来去也匆匆
体育是一首歌,在燕园的每个角落时时响起
每个北大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激昂旋律
纵使回忆远去,曲调也永远鲜活可及
热血犹在,奋斗不息
提笔写下园子里与体育的点点滴滴
献给永不老去的北大体育,与故事里青葱无惧的自己
“北大人”联合“北大体育”共同发起
《我和我的北大体育》主题征文活动
诚挚邀请您
讲述您与北大体育的故事
凭言辞尽显北大风骨
以笔墨书写体育精魂
将拼搏的无畏,青春的无悔
熔铸成一把永不熄灭的火炬
迎风而起,代代相续
期待您与北大体育的故事
我们侧耳倾听
征稿对象:全体北大校友
稿件要求:内容不限,需第一人称原创稿件,字数5000字以内。请来稿者附上姓名、个人简介(如年级、学院等)。如有相关图片、音频、视频,可插入文字中一同发送,图片与视频请尽量保证清晰。文章一经采用,将在“北大人”、“北大体育”微信公众号同步刊发
征稿时间:2021年4月6日至2021年12月1日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人:陈韩梅
联系电话:010-62759621
相·关·链·接
图片及文字:1964级西语系校友王洪治
责编:陈韩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