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豆瓣@杉姐,青年作家、导演、影评人丨
作者公号:杉姐影院丨
感谢作者为豆瓣提供优质原创内容丨
1999年,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新片《一个都不能少》在全国公映。
很多人对这部电影的形容,是“诧异”“触目”“闻所未闻”。
是啊,谁能想到一个专拍文艺片,处处都要讲究“美感”的大导演,居然能选中魏敏芝这样的女孩呢?
她是张艺谋所有电影中,最特殊的一位“谋女郎”。
她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小山区,家里很穷,没拍电影之前,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电影;
甚至拍完电影之后也还是不明白,更没听过张艺谋这个名字。
她不是表演专业出身,只有13岁,无论长相、穿着、说话、气质......
全都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土到掉渣
但正是这部电影,上映后不仅横扫了包括金鸡、华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在内的各种国内大奖,还拿到了日本电影旬报奖、圣保罗电影节以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最佳影片。
而随着电影的获奖,备受关注的农村女孩魏敏芝也成为了大家的关注焦点。
从山区女孩到大银幕上万人瞩目的谋女郎,这种巨大的改变,用一夜成名来形容都稍显不足。
魏敏芝曾经说过,如果不是这部电影,她或许高中就已经辍学,在山村喂猪,成为了一名家庭主妇。
如今20多年过去了,巩俐称“皇”,章子怡有了“国际章”的声誉,年纪轻轻的周冬雨成为三金大满贯影后几,乎在电影圈消失的倪妮也成为了时尚圈的衣品代言人,00后的刘浩存短短几年时间已经手握好几部代表作品......
再回头看看魏敏芝,她从娱乐圈消失的干干净净。
那个农村女孩魏敏芝还好吗?现在的她怎么样了呢?
1998年,张艺谋已经凭借《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等电影拿下了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大奖。
风光无限的他,早已坐稳了第五代领军人物的位置。
大片占据市场的那些年,观众们能看到的都是同类型的电影。
但几年过后,观众也开始疲惫,以冯小刚为代表的关注现实主义的小成本电影开始崛起。
《甲方乙方》《不见不散》的成功让嗅觉敏锐的张艺谋马上有了拍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的想法。
199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张艺谋看到了作家施祥生的小说《天上有个太阳》,这部农村题材的电影很快吸引了他,他当即决定把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也就是我们今天聊的《一个都不能少》。
为了找到“魏敏芝”,张艺谋看了两万多个孩子,把整个赤城县,甚至所有的河北省的中学都选过了。
1998年3月,《一个都不能少》剧组来到了张家口的一个偏僻小山村。
在这之前,魏敏芝不谙世事,她的世界只有东栅子村那么大,没有电影,没有镁光灯。
每天的生活就是上学、打草、喂猪。
魏敏芝是85后,90年代村子里已经不放免费电影了,而且家里也没有电视机。
在拍这部电影之前,魏敏芝不知道什么是电影,更没有看过电影。
剧组来到闭塞的东栅子村,村里的人都围上去看热闹,村里的老人说“要拍武打片了”。
那一天,刚好魏敏芝和妹妹魏聪芝一起出去玩,看到很多人,爱看热闹的她,自然是要去看一看的。
就是这一眼,魏敏芝的命运从此不同。
副导演俪红一眼相中了魏敏芝的妹妹魏聪芝。
但魏聪芝胆子太小了,说了没几句话就躲到姐姐身后去了。
反而是魏敏芝大大方方的站出来,张艺谋给她出题,要她愤怒的对着老乡说“出去”。
魏敏芝第一次说完后笑了,觉得很好玩,但第二次,第三次她就没有再笑了。
张艺谋说,好吧,让你拍电影你敢吗?
还没来得及想明白拍电影是怎么回事的她,看了一眼门口的妹妹,心想不管怎样都要呈现出”姐姐勇敢的一面“。
于是,她大着胆子冲张艺谋说“我敢”。
之后副导演就让她跑步、唱歌、跳舞。

于是,就有了电影中魏敏芝跑调的《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的歌声,和她笨拙的、并不优美的舞姿。
最后一次考试,导演让魏敏芝冲着摄像机喊:妹妹,你把衣服捡起来。

魏敏芝第一次没表演好,张艺谋有点生气,问她怎么了。
于是,刚刚考完试成绩不理想的魏敏芝借机”撒气“,来了一个情感转移,她喊的很大声,把嗓子都喊哑了。
正是这次毫无顾忌的大喊,让张艺谋定下了魏敏芝。
他告诉魏敏芝:你就这样,头发不要动,服装也就照这样穿。
但此时,魏敏芝仍然不知道她在做一件什么事,她只知道自己经历过了好几次考试。
她心想,如果被选上了,可能就要走出大山,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住一段时间,而那个新的地方可能要比家里现在的条件好得多。
过了没几天,教育局的老师来通知魏敏芝拍戏。
被选中的魏敏芝成为大家议论的对象,老师说,她学习成绩那么好,让她去拍电影把学习成绩都耽误了。
妈妈听了这种说法之后,也马上说”不能去,不能去。
面对议论,魏敏芝有过压力,但这次她却没有犹豫太久,和爸爸商量过后,就坚决的踏上了去剧组的路。
第一次住宾馆,第一次做轿车,第一次看到饭桌上有这么多菜......
虽然想象过很多次离开大山的场景,但魏敏芝还是被眼前的一切惊到了,那是她从未见过的世界。
初到剧组的魏敏芝闹了不少笑话,她从未见过电视机,被这个大盒子吸引,不知道这是什么的魏敏芝,就咣咣砸。
因为普通话不好,台词“村长说你妈明天就死了”被她说成“村(chun)长说你妈明天就死(shi)了”,这句台词常常被剧组的工作人员拿出来开玩笑。
拍完电影之后的魏敏芝回到了村子,一起又回归平静,又开始了每天打草、喂猪的生活。
那些拍电影的日子,回忆起来像是一场美丽的梦,有时魏敏芝甚至不确定那些事情究竟是现实还是梦。
1999年,《一个都不能少》在全国上映。
电影讲述的,是水泉小学的高老师要回家看望病重的母亲,因为找不到代课老师,会写字的邻村十三岁的女孩魏敏芝被村长找来代一个月课。
本以为会写字、会唱歌就能凑合当代课老师了,但在这所学校里比教学更重要的任务是看住学生。
原来,水泉小学的学生辍学情况非常严重,每年都有学生流失,现在只剩二十八个。
高老师走之前再三嘱咐:“一定把学生看住,一个都不能少”。
魏敏芝牢牢记住这句话,每天都守在教室门口等太阳照到钉子,不到时间坚决不让学生回家。
但有一天,十岁的张慧科为了给家里还债,辍学到省城打工一下打乱了魏敏芝的计划。
她为了坚守“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独自一人踏上了进城寻人的路......
电影全部启用非职业演员,颇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风格。
当年,很多人看完这部电影都一头雾水,大家不知道这电影里讲的故事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即将迈向21世纪的新时代,我们的国家居然还有如此贫困的学生。
当二十几个孩子争抢一罐可乐时,当她们拿着彩色粉笔,一人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字时......
我们才明白山区孩子的世界那么小,但她们的快乐那么简单。
而那个为了找回张慧科,搬砖、逃票、搭车、蹲在电视台挨个问“你是不是台长”的执着代课老师魏敏芝成了焦点中的焦点。
随着各种媒体镜头的纷至沓来,魏敏芝才开始明白,她究竟干了一件什么事。
才明白,找她拍电影的张艺谋是一位多么有名的大导演。
第一次有那么多人以她为中心,给她献花。
作为一个有爱美之心的小姑娘,魏敏芝心里美极了。
很多人称赞她的演技:“那女孩脸上一点不做作,职业演员演这个人物得准备二三年,而且还得费功夫。”
她不断的被记者问两个问题:你以后会不会当明星?你的愿望是什么?
之前想像姐姐一样当一名山村教师的魏敏芝这时的理想也悄悄发生了变化,她开始做起了明星梦,幻想自己有一天真的能成为一名演员,成为明星。
张艺谋发现苗头不对,马上找到了魏敏芝,两个人有了一次很严肃的对话:
“你长得不好看,身材也不够好,你根本不适合当明星”。
“这一件事情(拍《一个都不能少》)改变不了你的命运,但考上一个好的学校,好好学习,从现在开始,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尽管张艺谋预言,一部电影改变不了魏敏芝的命运。
但事实上,魏敏芝的命运已经因为这部电影在发生改变了,甚至还影响到了她的家人。
石家庄精英中学的董事长看完这部电影后,就以为那部电影是真的,以为魏敏芝真的在家务农。
他去到魏敏芝家中后又发现,魏敏芝虽然家庭贫困,但满屋子贴的都是她的奖状,被她的贫困好学所感动。
于是,在山区当化学老师的姐姐,被安排到石家庄精英中学当化学老师。
会木工活的爸爸被安排在学校当修理工,魏敏芝和妹妹魏聪芝都成为了精英中学的学生……
就这样,魏敏芝带着全家走出了山村(魏聪芝后来成为了一名记者)
魏敏芝牢牢记住恩师张艺谋的话,放下过往的光环,放下演员梦,好好学习文化课。
在那个年纪的女孩被打击了外表,其实是一件天大的事。
但魏敏芝没有因此就变得不自信,她反而是更开朗,更努力。
被别人嘲笑普通话,她就抓住一切机会不间断的练习,高一的时候还竞选了学校的广播员,当了三年的广播台台长。
初中毕业,魏敏芝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上这所学校的高中部。
时光飞快又是三年,魏敏芝来到了高三,虽然曾经被张艺谋警告过不适合当演员,但十三岁的际遇还是让魏敏芝放不下心中珍藏的电影梦。
她说,她最大的愿望是给张艺谋当一次助理导演,以报答他当年的知遇之恩。
老师劝她,你这些年一直都在学习文化课,并没有艺术的基础,你不适合考电影学院,但倔强的魏敏芝说“让我试试”。
就这样,魏敏芝不顾老师和家人的反对,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最终,挤进了初试、复试的她没能进入三试。
魏敏芝匆匆看榜,发现自己落榜的那一幕被记者拍下来放到网上。
议论再次袭来,很多批评的声音都指向了她。

连“特殊考生信息应不应该保密”也成了当时的热门话题。
还有媒体找她做采访,不怀好意的问出了“很奇怪,你为什么不去考表演专业”这样的问题,魏敏芝反问:“为什么我非得考表演啊?”
记者又问“知道自己落榜了,失望吗?”
魏敏芝说:“我不是那种考不上就要死要活的人,没考上就算了呗。”
来源:成都商报

虽然没有考上北京电影学院的导演专业,但魏敏芝很快收到了西安外国语学院的邀请函。
这所大学邀请魏敏芝去参加本校的编导专业的考试,并承诺,如果魏敏芝最后能被录取,学校可以免除每年11000元的学杂费。

机会又一次放在眼前,魏敏芝不想放弃,她让姐姐带着她去参加考试。
这一次,她如愿通过了西安外国语学院编导专业的专业考试。
专业考试过后,魏敏芝又开始发疯似的开始学习文化课。
每日挑灯苦读的她,在高考最后三个月,用坏了三个手电筒。
最终,魏敏芝以超出艺术分数线200分的优异成绩被西安外国语学院录取,成为该校影视传媒学院一名编导系的学生。
来源:新京报

大学期间,她连续两年获得中国全国青年征文比赛大奖,当选了中国青年作家协会副主席兼河北分会主席。
在大学表现突出的魏敏芝,很快被来中国学习交流的美国杨百翰大学的华人教授陈尔岗发现。
他看过《一个都不能少》,而且发现眼前的魏敏芝,和电影中的女孩一样“同样执着,同样满怀梦想”。
陈尔岗决定,推荐魏敏芝去杨百翰大学留学。
杨百翰大学,是美国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学,美国最大的教会大学,也是美国第三大私立大学,对英语的要求极高。
但当时的魏敏芝别说是达不到这所学校的入学英语水平,就连基本的口语都说不利索。
两年过去了,陈尔岗再次见到魏敏芝时惊讶万分,此时此刻的魏敏芝,已经拥有了一口标准的美式英语。
她在杨百翰大学的赴美交流生考试中,以英语笔试、口试最高分被顺利录取。
在陈教授的帮助下,魏敏芝还拿到了全额奖学金,开启了她的留学之旅。
去到杨百翰大学之后,魏敏芝依然没有停下脚步,她抓住一切能抓住的机会。
昔日大学的老师曾经向记者讲起过魏敏芝去到国外的时光:
大一,魏敏芝就用中英双语主持了夏威夷杨百翰大学合唱团音乐会。
在学校的电视台,她一个人担任了摄影、剪辑、编导......

魏敏芝还在学校里成立了中国同学会,负责每周向全校师生展映一部中国电影,在当地也小有名气。
魏敏芝是见识过贫困山区的落后和最繁华都市盛景的人,这些经历让她更加明白一个道理:努力学习,才能改变人生。
为了自己的理想,魏敏芝告诉自己21岁之前不可以谈恋爱。
但她在大学里因为学习成绩和各方面表现出色,很快吸引了华人男孩刘锦辉的注意。
虽然魏敏芝和刘锦辉相遇了,但她仍然坚持以学业为重。
两个人第一次真正有交流,也是因为魏敏芝想找刘锦辉谈论学习的事情。
刘锦辉被这个善良、朴实、有理想的农村女孩感动,他向魏敏芝求婚三次,魏敏芝才答应了他的求婚。
婚后两个人组成了幸福的家庭,还有了两个孩子。
刘锦辉是第五代华人,几年前,魏敏芝曾经在带着丈夫、公婆回国。
在《鲁豫有约》中,鲁豫谈到,公公其实也算魏敏芝的老师,而且他拿着摄像机在现场,目测公公也是传媒人。
两个人这次回到中国,是因为魏敏芝要拍摄以自己亲身经历为脚本的纪录片《奇迹的女儿》,随后她还要去台湾参加一部电视剧的拍摄。
2009年,在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播出10年后,魏敏芝曾在美国,用全英文为大家送出了新年祝福。
2010年,魏敏芝和张艺谋在第30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的新闻发布会上不期而遇。
张艺谋带着羞涩、腼腆的河北女孩周冬雨出现在发布会上。
而此时的魏敏芝已经大学毕业了,她选择留校工作,担任传媒部的导演助理、剪辑师,她用流利的英文向张艺谋进行提问。
张艺谋惊讶地感叹道:“当年你跟我拍电影时,才14岁,现在让我有一种恍如梦里的感觉。”
魏敏芝说,如果当初没有接拍《一个都不能少》,那她可能会和千万农村姑娘一样,过着普通的生活“可能我上完高中就辍学了,然后去打工,或者嫁人喂猪生孩子”。
生命的最开始,她的愿望很简单,只是想当个老师,想把家里的债还掉,让爸爸不用穿打补丁的衣服,有一天妹妹能大学毕业……
“你说需要多少年?二十年够不够?”
——十几岁的魏敏芝这样说。
来源:河北青年报
遇到了张艺谋,遇到了《一个都不能少》,13岁那年就触到了世界最顶级的舞台,见识了天地如此广大,人生还有很多可能,魏敏芝感到无比幸运。
她觉得自己能走到今天,是因为遇到了很多好心人,是命运给了她很多次机遇。
但选择机遇需要的是勇气和眼光,抓住机遇需要的是努力和意志。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机遇总是留给不肯认输的人。
谋女郎的出路各不相同,魏敏芝是最接地气的一个,也是最励志的一个。
一部电影没能改变她的命运,只是启发了她,是她自己选对了路。
当年那个魏敏芝东栅子村就是全世界,如今她却阅尽千帆,见识过了天地,完成了人生的蜕变。
她该感谢谁呢?她最该感谢的是那个对自己不离不弃、与自己苦笑与共、心无旁骛、勇往直前、一直奔跑的自己啊!
又是一年开学季,谨以此文献给那些日夜奋斗、终将用努力改变命运的你!
好片等你一起「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