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火中的契机

1. 大火

智人是天生自带怀旧属性的物种。
纵观我们从东非大裂谷一路走来的历史,与时俱进的日子简直是万中无一。绝大多数时间,绝大多数个体,都沉迷于被自我美化过的“旧日好时光”而无法自拔。

1960年,林金山和建屋发展局在新加坡开始修建新式公共住宅,试图让200万人从半城市半乡村的生活方式中走出来,舍弃自己相交半世的邻里关系,一次性跨入舒适但冷漠的现代都市生活,一时间声浪沸扬,各种文化冲击、阵痛、怀旧与不理解的情绪在所难免。
你甚至无法想象,对于一个立志于给普罗大众建设公共房屋的机构,初期也会有成群结队的憎恨者。
毕竟铁面无私的拆除违建以及征收土地,不可避免会触及利益。
林金山就此成为了某些人眼中的罪魁祸首,有两件糗事可以证明他当时处境之尴尬。
一件事是他的爱车。由于被人记恨,林金山的座驾经常会被怒气冲冲的群众偷划油漆,轮胎也会被莫名其妙的被放气,为保证安全他不得不频繁更换车牌号。
另一件事是彪悍的中年妇女们。这帮人因为自家的养猪场被搬迁而怒火中烧,恰好在建屋发展局门口堵住了来加班的林金山。在接受了女性市民们的亲切问候后,能够面斥日本宪兵的林金山根本不敢还口,只能灰溜溜从后门溜之大吉。
人性和利益是这个世上最复杂的事物,而任何触及利益的改革都会有反对者
对于如何改变人民对组屋的心态,林金山也并无良策,而只能默默等待契机。
1961年5月25日,危机来了。
这一天,位于新加坡中部河水山(Bukit Ho Swee)地区的贫民窟内发生了一场火灾。起火原因已不可考,但贫民窟内大片木制房屋一点就着,借着风势就此一发不可收拾。哪怕连英国驻军都出来帮忙救火也无济于事。
河水山大火的现场
大火一直到深夜才逐步熄灭,造成4人死亡,84人受伤,共计2800所房屋被烧毁,是为新加坡历史上最严重的火灾。
就在大火被扑灭的第二天,李光耀来到火灾现场慰问灾民,随行人员除了内阁部长们之外,他特意叫上了建屋发展局的官员们。
原本拥挤的贫民窟,业已被烧成白地。经警队与民政官员们的初步统计,共有15694名居民无家可归,正眼巴巴的看着来慰问的高官们。
火灾后的废墟
被群众团团围住的李光耀
看着这围住自己的上万名灾民,李光耀明白火灾早就变成了政治。
由于这场大火,全岛,甚至全马来亚都将目光投向了这片火场。连马来亚首相东姑都急匆匆赶到,看望马来裔的灾民。
东姑视察难民
灾民的善后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不仅会引发治安、甚至种族矛盾,最终将摧毁人民行动党的支持率。

尽快给灾民们提供住房,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重中之重。

想到这里,李光耀将目光投向了台下的林金山。四目相对,林金山只是点了点头。
给人民行动党一年的时间,只需要一年,我们就可以让大家住进新房子。”李光耀面对灾民和蜂拥而至的媒体,作出了自己的承诺。
李光耀在河水山的演讲
对于林金山和建屋发展局,这是一项极为艰难的压力测试。但也是大火中的契机,既能救灾民于水火,也能借此改变组屋的公众形象。
于是在灾民拿着类似木板,塑料毯等简易建筑材料走向已熄灭的火场,试图再次重建贫民窟之时,林金山恳请警队拦住了灾民们的去路。
警察局长极为紧张,担心此举引发会骚乱。
但林金山力排众议,阻止了河水山贫民窟的重建,而是将灾民们暂时就近安置在体育馆、临时屋以及空置组屋之中,并且承诺一定在一年之内让大家住进干净整洁的新房。
河水山的大概位置,在今日的Havelock Road和中荅鲁之间,此处位于城中心地段,交通便利,本来就是建房子的好地点。现在被大火烧成一片白地,连最麻烦的拆迁步骤都省了。
河水山的大致位置
但法律上,河水山的土地及地上附着物(房子)还不属于建屋局。
以安置灾民为道德大义,李光耀又在新加坡国会紧急通过了土地征用的修正案,规定任何非法木屋区发生火灾之后,即使木屋还在,政府也有权以无须包空的价格征购土地,用于公共住房建设。
紧接着侯永昌带着下属们开进河水山的工地,郑章远的规划团队负责户型设计和选址,一面大量征调当地建筑公司,集中力量开始建房。
这个执行力超强队伍所能爆发出的战斗力,是连李光耀都没能预料到的。
仅仅4个月后的9月23日,五栋崭新的组屋就突然出现在河水山的废墟之中。意气风发的林金山,请来了李光耀主持新组屋的抽签仪式。
林金山陪同李光耀主持河水山组屋的抽签
9个月之后,建屋发展局完成了所有河水山大火灾民的搬迁和安置工作,比李光耀原本1年的承诺还提前了三个月。
当年的组屋抽签仪式
整个马来亚都轰动了,各路报纸和媒体们都把目光投向了河水山灾民的喜迁新居,投向了立下大功的建屋发展局。
但建屋发展局的年轻人们尚嫌不足,他们脑中的新点子层出不穷,又锦上添花举办了一个为期两周的博览会,全面向本地居民介绍全新生活方式。
算不上奢华,但简洁干净明亮的高层新房。
前所未见的电梯,水电气三通。
以绿树草坪为主的自然景观,整齐的道路,以及已统一规划好的商店、菜场。
虽然整体规划还只能说是入门级,但与大多数人之前所居住的排屋、贫民窟完全不同,是一种更为舒适的居住体验。
建屋发展局就此一炮打响,人民逐渐接受了组屋这种现代的居住方式,林金山的车牌终于不用再更换了。
现代的河水山组屋,由粉丝NewSinoLomographer拍摄提供,特此致谢

 2. 解决房屋问题的人

1960到1963年是林金山一生中最忙碌,也最具成果的传奇时光。
“这是我一生中最沉迷于工作的时光,那真是全心全意投入,甚至都连自己的生意都荒废了。”他后来回忆道。
一般来说,机构的一把手主要管战略方向,理论上不应该如此忙碌,但林金山完全是自找的。

“I am the Committee老子就是委员会。”

这是林金山在取消专业委员会,改造红带机构时的豪言壮语。但按照权责对等原则,那些繁重的日常管理工作自然也就压在他的身上。
放开市场竞争固然能加快进度,但建筑承包商资质也会良莠不齐,林金山必须时刻警惕建屋的质量和效率。
他发现市场上仅有的两家负责土地平整的公司效率底下,于是让建屋局成立公司,把土工作业拿过来自己做。
他牵头初步制定了组屋建设的标准,要求所有建筑材料保持一致的品质,防止承包商偷工减料。
他会不定期去工地检查,有一次因为修建的楼房目测有点歪,他将侯永昌叫过来大骂一顿,并让其亲自督促技术人员检测,并最终将这栋楼推倒重建。
集权的机构容易滋生腐败,更何况手中掌握大量建筑项目的建屋发展局,林金山亲自抓廉政建设。
他对自己的年轻下属们说道:
如果你们独立履行职责,即使做错事我也撑你;如果我发现你们受贿做事情,我会亲自去抓你。
If you perform your duties without any vested interest, though your decision is wrong, I will stand by you. But if I find that in making these decisions, you have a vested interest, then I go for you.
作为建屋发展局的主席,林金山自己也是承包商们游猎的对象。1961年的圣诞节时,他发现自己的办公室已经被来路不明的“圣诞礼物“堆得满满当当。
林金山让秘书把所有礼物登记在册并送给慈善机构,并且把自己的话给建筑老板的一一带到:再这么搞就没项目了。
其实这帮建筑商们也是没见识,林金山自己就是百万富翁,而且在建屋发展局他一分钱薪水都没有拿,完全是自带干粮在为人民工作。
以他的财力,还有宁愿放弃事业的远大抱负,怎么会贪图你们这些不入流的礼物?
甚至连上级的无礼要求,林金山也敢于直接顶撞回去。
人民行动党时任议会秘书长的李绍祖,曾经要求林金山为自己皇后镇选区的支持者们在选房时提供一些“便利”,才一张嘴就被严词拒绝。
官职比林金山大不止一点点的李绍祖非常气愤,说道:“如果不能为行动党的支持者提供优先权,我们要你干什么”?
林金山的回应掷地有声:我正是为了防止滥用(执政党)的地位而来的(I am here exactly to prevent misuse of position)。
李绍祖面有愧色。
正是林金山强大的领导力和人格魅力,为建屋发展局打下了极高的格局。
这个新机构心气极高,所有员工都认定,自己正在推动的,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工作。
并不是只为穷人,更不是只为富人或是中产,最终是为了本国所有人,不分阶级和种族,能够有朝一日能住自己能承受价格的房子。
HDB’s primary objective was to provide affordable housing for the masses, not just for the poor.
这些人是如此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只缘身在此山中,他们甚至无法意识到自己已经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
直到有一天,林金山开车带着李光耀到皇后镇视察进度,看着这里一座座组屋拔地而起,原来脏乱差的平民窟,已经成为了初具规模的新兴市镇。 
早期的皇后镇
李光耀惊叹:
“天啊,已经修了这么多,你们真应该正式公布这些成绩!”
“My gosh, this is quite a lot already up and you should announce it.”
确实应该公布成绩了,林金山的成绩非常之显著。
建屋发展局在成立之初的第一年就修建了7320套组屋,到1963年共计完成31317套组屋修建工作。
不仅忘了完成李光耀设定的“小目标”,还一举为当时全国25%的家庭提供了新住宅,彻底解决了英国人遗留下来的住房危机。
由于林金山的突出贡献,1962年6月3日,就在新加坡自治州的国庆日,他被授予了淡马锡勋章(Darjah Utama Temasek)。
属于林金山的淡马锡勋章,去世后由后代捐献给新加坡国家博物馆
这是新加坡的最高级别荣誉奖章,从1962年至今用于只设置12名获奖名额。
截至目前,在新马分家和组屋奇迹系列的各位主角中,共有三人获奖。
吴庆瑞以新加坡二把手加经济发展之父的贡献,也只在退休时才获此殊荣。
杨邦孝以63岁高龄担任大法官,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不仅废除英式假发制度,而且改革司法体系,使之成为世界司法界的翘楚,他花费了10年的光阴才取得这个奖励。

林金山是淡马锡勋章设立以来的第一位获奖人,而他花了仅仅两年时间。

林金山从第一任元首尤瑟夫手中接过淡马锡奖,台下掌声雷动,但没有人不服气。因为他获奖的原因,就明明白白写在证书上:
他解决了新加坡住房问题的关键性难题。
当然,要说所有人都服气其实也不一定。大家都知道台下会有一帮人感到非常尴尬,每一份掌声都像是在对他们进行无情的嘲讽。
那是老英式官僚和他们成立的,用来检讨林金山的建屋发展局是否有能力大规模修建组屋的咨询委员会(commission of inquiry)。
这个委员会为了撰写一份报告,就花费了近一年的时间,结论是“这帮人热情有余,技术不足,不能完成每年一万套的任务”。
林金山轻蔑的笑道:
“委员会的报告正在提交时,建屋局已经把一万个单位建好了。”
用事实和成绩打脸的侮辱性极强,全场哄堂大笑。
看着台上拿着奖状,正意气风发的林金山,台下很多精明人都想到了。
此子非池中之物,前途不可限量,一颗耀眼的政治新星正冉冉升起。
但正志得意满的林金山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确实已功成名就。但为自己的事业背书,并给予组屋建设极大支持的李光耀,正面临着自己的至暗时刻。

3. 李光耀的至暗时刻

是时候介绍一下神秘的人民行动党内部组织架构了。
很多人会觉得李光耀的党内职务肯定是主席,但其实不是。
由于在伦敦期间与吴庆瑞一起首创马来亚论坛的资历,自人民行动党成立以来直到1981年,杜进才(未来在新马分家协议上犹豫是否签字的那位)都是创始党主席(Founding Chairman)。
但这个看起来酷炫的职位其实并没有实权,人民行动党最核心的权力都掌握在中央执行委员会(Central Executive Committee)手中。
这个委员会共有9名成员,其中委员会秘书(Secretary General)才是真正的权力掌控者,才是人民行动党的党魁。这是李光耀正式的党内职务。
但1961年7月17日的人民行动党总部内,气氛一片肃杀。
党内二把手,创始党主席杜进才提议,秘密召开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讨论委员会秘书、党魁李光耀的去职问题,所有委员都被惊得哑口无言。
作为杀手锏,杜进才还亲自为委员们朗读了李光耀申请辞职,并举荐自己代替党魁职务的的亲笔信。
近两年来,人民行动党连续两次在选区补选中失败,多个党内议员发出公开信支持李光耀的对手,甚至连他自己所在选区的支部秘书也背叛了他。
洋洋得意的对手嘲讽让他辞职,原本站在自己这边的中华贸易协会和华裔群众也都敦促他辞职。

此时李光耀也已心灰意冷,这是他一生中最危险的时刻,一旦失败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他唯二反败为胜的期望,一是党内的团结,二是... ...林金山。

本集完
一玶海岸
2021年9月19日凌晨一点

下集预告:至暗时刻

60年代的新加坡政坛经历了一场恶斗,这既是李光耀的至暗时刻,也是整个现代新加坡的转折点。
这也是之前文章中一直回避的内容。目前来看,为了整体架构的完整,必须要来写一写了。


以前被我在文中刻意回避掉的,另一边的大佬们,林清祥,方水双,方壮壁,甚至在背后掌控一切的Eu Chooi Yip都将悉数登场亮相。

面对着这些人咄咄逼人的攻势,李光耀几乎想要放弃一切,自行出局。
但这已不是传统议会选举斗争,而是生与死的政治大乱斗。
他在后来接受采访时说:我们都不知道当时形势是如此之危险,你让我今天再来一次,我不会重来。
绝对是中文互联网首发,可能将采取收费(V Plus或收费文章)的方式。

敬请期待。

求打赏,求转赞评。公号记得点击“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