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是日本和俄国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的战争。照理,日俄两国兵戎相见,数十万士兵上阵厮杀,你们到自家的地盘上去打斗拼杀好了,却为何把战场选在了中国的东北?
要把这件事说清楚,就得提到义和团运动。慈禧因为仇恨洋人,所以鼓动义和团毁教堂、杀传教士,派兵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区,向西方各国同时宣战。于是各国组成八国联军,从大沽口登陆,攻占天津,直捣北京,一路上势不可挡。慈禧一看篓子捅大了,也就不管不顾,丢弃京城,带着一伙人仓皇逃到西安去了。
与此同时,比北京陷落更可怕的事情正在东北发生。
当八国联军从天津进军北京的时候,作为联军之一的俄国,以镇压东北义和团为名,乘机出动大军,向中国东北三省发起了大规模入侵,黑龙江将军寿山兵败自杀。俄军乘胜挺进,长驱直入,接连攻占了哈尔滨、奉天(沈阳),直抵长城起点山海关。仅仅七十天时间,俄国便侵占了中国11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将整个东北三省全境收入囊中。
第二年,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同意赔款四万万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未还清前,按每年四厘加利,总计赔款九万万八千余万两。其中,俄国所占比例最大,为29%;日本和美国各占7%多一点。
以前读历史,一直不明白庚子赔款,为什么俄国所得比例竟然高达29%,是日美两国的四倍还多。现在才知道,他是把出兵东北也算作了军费开支,所以狮子大张口,拼命索取战争赔偿,占到了将近各国总和的三分之一。
照理,《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拿了战争赔款,各国军队便该撤出中国。其他国家都这样做了,唯独俄国迟迟不肯退出东北,还向中国提出各种特权。面对俄国咄咄逼人的威胁,满清政府束手无策,李鸿章已经打算接受俄国的要求,幸亏他在辛丑年(1901)的冬天死了,不然东三省早就在他手里送给俄国人了。(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日本、英国见俄国胃口太大,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决定出面制止。两国在1902年初缔结同盟条约,联手对付俄国。美国虽未参加,但表示认同。京师大学堂(后来的北京大学)的教授上书朝廷,建议中国加入同盟,组成中、日、英三国集团共同对付俄国。俄国看见国际形势不利于他,这才与中国签订《交收东三省条约》,承诺分三期撤退俄国在东三省的军队。但条约签字后,俄国却中途变卦,赖着不走。甚至成立了以旅顺为中心的“远东总督区”,并任命了总督,从实质上已经把东三省当作了俄罗斯帝国的领土。
眼见俄国摆出一副独占中国东北的架势,日本当然绝不接受,于是站出来同俄国交涉。19042月,两国交涉失败,就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打起仗来了。28日,日本海军未经宣战,即突然袭击了俄国驻扎在中国旅顺口的舰队,日俄战争爆发。212日,中国清政府以日俄两国“均系友邦”为由,宣布局外中立。
战端一开,日本便全力以赴,将所有资源都投放到远东战场,加之距离战场较近,准备充分,熟悉地形,因此打起仗来占尽优势。
相比之下,俄国尽管国土面积、兵力数量、武器装备都碾压日本,但进入战斗状态,却各种弊端悉数呈现。非但军事思想落后,就连后勤保障也惊人的混乱,当前线急需炮弹时,部队领到的却是一箱箱神像。
俄军由于补给困难以及指挥无能,屡遭失败。5月,日军占领大连;19051月又攻陷旅顺;3月,夺取奉天(今沈阳);5月,日本海军在对马海峡击溃俄国调来增援的波罗的海舰队。
但即便如此,战争的过程依然艰难而激烈。从190428日—190595日,在陆地战场,日俄双方互有胜负,日军的伤亡人数还多于俄军。在海上战场,俄国舰队则损失惨重,舰艇损失总计达27万吨,人员阵亡4830人。日方只损失鱼雷艇3艘,人员阵亡仅117人,伤587人。
这场规模空前的战争,日本虽然取得了胜利,可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日军伤亡总数达到20多万,耗费了15亿日元的军费,还欠了8亿日元外债。
战争打到这种状况,双方都已经无力承受,在美国的调停下,日俄同意结束战争,并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
对于现代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应该是因祸得福。我们可以假设,如果俄国全胜了,不但我们的东三省,就连朝鲜都要变成俄国的势力范围;如果日本彻底地战胜了俄国,那朝鲜和东北就要变成日本的势力范围。这两种情况,无论是哪一种结局,中国的版图都可能不是今天的这种样子。幸而日本只是局部地战胜了,结果两国讲和的条约仍然承认中国在东北的主权。就这点而言,对中国应该是有利的。
但日本绝不是活雷锋。他出于地缘政治的需要,决不能容忍俄国占领东北,因为他也是有野心的。俄军败退之后,1905年,日本与清政府在北京签订了一份《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及附约,在附约中,清政府割让给了日本以下几项权利,以作为日本从东北撤军的条件。1、割让旅顺、大连两处租借地;2、割让南满铁路的经营权以及沿线的林产、矿产;3、允许日本在南满铁路两侧驻军。
依据这个条约,日本开始派人接管南满铁路,移民旅顺、大连,并且派了一支部队进驻南满铁路两侧,这支部队,就叫做“关东军”,驻扎的依据是《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以及附约,理由是“保护日侨”。
这就是旅顺、大连、南满铁路、林矿产主权流失的简要经过,以及“关东军”的来历。
对此,天涯社区有一个分析,我们摘引于后。
当年在东北全境被俄国侵占的情况下,留给清政府的只有以下几项选择:
选项一、任由俄国侵占,直到有朝一日,与俄国决战,收复东北。(看看今天的海参崴和海兰泡,就知道答案了。)
选项二、同意日本军队驱赶俄军,但是,不给日本报酬。(日俄战争日本死了十万人,军费开支20多个亿,奢望它不要报酬,可能吗?)
选项三、同意日本军队驱赶俄军,但是事后不与日本交涉,任由日本替代俄国,侵占东北全境。(这个选项没有意义,只是换了一个占领者而已。)
选项四、同意日本军队驱赶俄军,事后收复东北全境,然后割让小部分土地和主权,作为付给日本的报酬。(这就是真实发生的历史)
比较之下,清政府当年在木已成舟、米已成炊的历史条件下,所做的第四选项,应该是符合大清国利益的最佳选择。
这就是为什么清政府甘愿签署《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以及附约、向日本割让小部分主权的原因。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中、日两国在20世纪的大打出手,归根结底,就是根源于这个条约,根源于日本依据这个条约,向旅顺、大连、南满铁路两侧移民,并开始“经营满洲”。
当国民政府认为这些都是不平等条约而必须废除时,日本则拿1905年的日俄战争说事,它指责中国忘恩负义、不守信用。这也就是后来“九一八事变”爆发的主要历史背景和缘由。
对于这段历史,站在不同的角度,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论怎样,客观认知历史,是还原真相的基本立场和态度。西方有一句格言:it is never wrong to tell the truth。意思是:只要讲的是事实,则永远都是对的。
参考资料: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柏杨《中国人史纲》、百度《日俄战争》、天涯社区相关网文等。
 往期篇目  
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