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和妈妈

宋美龄和妈妈


伊丽莎白和妈妈

特朗普和妈妈
(日本)德仁皇子和妈妈

蒋经国和妈妈

梁思成和妈妈

肯尼迪和妈妈
小布什和妈妈
袁世凯和妈妈

鲁迅和妈妈

陈丹青和妈妈
无论你怎样伟大,
回归到原点,你就是妈妈心中,永远的孩子。
高尔基说过: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唯有母亲的伟大,才是无法逾越的高峰。
唱给母亲的歌
母亲在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疏忽。疏忽了她的感受,疏忽了她的牵挂,疏忽了她深埋心底的爱意。离开母亲去外地时,我们是那样的义无反顾,头也不回,一径里走。那时候,面对苍老的母亲,我以为她还能活上十年八年,似乎来日方长,仍有叙话亲情的机会。然而,当死亡突然降临,我才知道,失去的已经永远失去。
父母在时,我们尚有来路,父母去后,人生只剩归途。我们将来的光阴,已经活成了一群孤儿。一辈又一辈的古人、前人、今人,几乎都活在一个容易疏忽的轮回中,循环往复。
故而,当我读到那些唱给母亲的诗歌时,我会感动。譬如像下面这一首陶润之写的《母爱诗歌》:
我走了,妈妈
我走的时候
噙一眶泪水
没有回头
没有敢回头
我知道
你脸上一定挂着微笑
可你的心在流泪啊,妈妈
我们常常在长大之后,不再呼喊妈妈,而改口称呼老母亲或是老妈。其实妈妈才是最亲近的称谓,才是儿子对母亲永远的感恩。海峡对岸的马英九先生,是深懂传统文化的学者,母亲逝世,他写过一篇悼念文章,开篇便说:“妈妈走了……”
接下来,他满怀深情第叙述说:她弥留之际,我赶到万芳医院加护病房,紧握着她微温的手,这一双把我养大的手,吻着她的脸颊,在她耳边低声的说:妈妈您好走,您的子女、媳妇、女婿、外孙都在您身边送您,爸爸会在那边迎接您,你好好走,不要怕喔!我们结缘64年,来世再做母子,好不好?我们接着用“生日快乐歌”的调子含泪轻声合唱:“谢谢妈妈生我,谢谢妈妈养我,谢谢妈妈教育我,谢谢妈妈爱我”。
整篇悼念文字,535字,但凡提到母亲,一律称呼“妈妈”。
网络上评论说,这篇悼文有“动人倾诉”的特点,为什么?就因为面对94岁的亡母,64岁的马英九仍然是儿子,是他永远感恩的妈妈。
  往期篇目  
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