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的教授胸怀
© 徐尔新|文
1956年国家实行工资改革,取消供给制,在大学引入教授评级,将评级与工资挂钩。这不仅涉及到个人切身利益,也关乎个人名誉地位及学术评价,故而备受关注。
为使评级工作顺利进行,高教部制订了教授工资评级条件,将学术水平、资历、才能作为衡量、参考的主要标准。但实际评审时,鉴于49年后开展了一系列运动,政治方面的考量也已掺杂其中,具有相当大的影响了。
当时,教授这类专业评审,已经并不完全由学校说了算,而增加了上级机构行政干预的因素。复旦大学历史系的周谷城,原本在学校内定为二级教授,但正式公布时,却成了一级教授。据说公布结果前,市委的小汽车开到了复旦大学校党委门前,情况随即发生了戏剧性改变。后来,周谷城在他的自传中颇有感触地说:“历史系一级教授,这点了不起了,真不容易到手,我不晓得怎么搞到一个一级教授的,现在到处吃香。”另一位教师吴文祺,经常生病,不大做事情,结果仍被定为二级教授。后来才知道他是中共早期党员。
政治因素的介入,并非个别现象。湖南大学的杨荣国,是学校地下党五人领导小组成员,后成为湖大的实际领导人之一。他的这种身份,一般人是不知道的。
杨树达和杨荣国同为湖南大学教授,但杨树达的学术地位要比杨荣国高出许多。杨树达是中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他在专业上的成就,被同时代的学者公认是最好的,陈寅恪、钱玄同、黄侃等均对他的成就表示过高度赞赏。
有一天,湖大师生正在食堂进餐的时候,学校广播站播报了杨荣国出任文教学院院长的消息。杨树达听到后,忍不住说了一句:“杨荣国先生的特点不就是错别字多吗?这样的人怎么能当院长呢?”
此后不久,杨荣国在《新建设》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引用了金文甲骨文,居然错误百出。杨树达是那种对学术研究极其严谨的人,唯恐谬种流传,祸害学生,于是决定撰文予以纠正。他先是把稿子投到校报《人民湖大》,编辑部接稿后请示军代表余志宏,余志宏以有碍团结为由,不同意发表。杨树达随即将稿子寄往《新建设》,《新建设》不敢做主,将稿子转给了湖大校长李达。
李达为此特地上门拜访了杨树达,告知已将纠错文稿转交给了杨荣国,“令其自行检举向读者道歉,并感谢杨树达的纠正”。交谈中,杨树达认为杨荣国的学力不能胜任教授,建议学校将他调任图书馆长或是总务长,以免贻误青年。李达对此默不作声。他名义上虽是校长,但实权却掌握在军代表手中,此话他不便向杨树达明言,所以只能沉默。
非但如此,即便对杨荣国,李达的所谓“令”,也只是一句空话,杨荣国根本不予理睬。杨树达见状,愤而向毛泽东写信反映情况,他与毛有师生之谊,他不相信拿杨荣国没有办法。就在杨树达焦急等候回信的时候,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唐麟向他转述了一句话:“今日教授当以思想为主。”杨树达闻听,这才恍然大悟,“自悔孟浪”。后学校评薪,将杨树达与杨荣国同时评为最高级。对此,杨树达深感不平,在教研室说:“我被评为最高级,决不为少,但将我与杨荣国列为同级,我认为是一种侮辱。”
像杨树达这样的教授,他们真正在乎的并不是金钱,而是学术的纯洁,道统的不受污染。他们中的许多人,在金钱名利面前,非但不争,反而主动谦让,自愿要求降低级别。哈尔滨工程学院教授、著名数学家卢庆骏,因自己的老师苏步青身居一级教授行列,为表示对恩师的尊重,情愿降为二级。
西南师范学院教授吴宓,是从清华过来的一代名师,听说学校将他拟定为一级教授,深感不安。他在日记中写道:“原薪七级176.8元,今拟增为新三级225元,实嫌太多,愧不敢当。……宓近者科学研究毫无成绩,以视历史系拟为新四级180元之琴、良两君,实瞠乎其后,何敢薪级凌驾其上?故今定宓薪级,以新四级180元为宜。”
后来,学校综合考虑,决定将吴宓定为二级教授,吴宓仍然坚辞不受,一再说自己位列新三级已经非常满意,祈望学校不要把他提升到新二级,造成同事之间不融洽,自己也不安心。为此,吴宓曾几次三番拜托友人向相关领导代陈己意。
1960年代,号召向雷锋学习,其实雷锋不是学来的,是长在骨子里的。1955年留美归来的王明贞,被分配到清华大学教物理,是当时清华的第一位女教授。与王明贞一起分配到清华物理系的,还有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同学徐璋本。当时,学校考虑到王明贞在美国的成就,决定授予她二级教授。在得知同船回国的徐璋本只被评为三级教授时,王明贞找到学校,要求将她的级别也改为三级,不然就离开清华。她说:“我回国是来报国的,这些评定都在其次,可若其他人在乎,这种评定会影响团结。”
最终学校只好同意了她的要求。
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只有从民国过来的知识分子,才会如此心灵敞亮,高风亮节,不落纤尘。我后来也侧身教育数十年,从1980年代以来,经历过无数次的调级涨薪,我所在的单位,无一次不是吵吵嚷嚷、明争暗斗,把评职称涨工资这样的事情弄得一地鸡毛。原本应该文质彬彬、为人师表的读书人,在最应体现道德风范的时候,一个个变得如同好斗的公鸡。
从现有的回忆资料看,1956年评薪定级时,也出现过一些问题和矛盾。有些教授甚至心生怨言,但究其实,并非计较于薪水多少,而更看重的是级别所代表的学术评价。像复旦外文系的孙大雨教授,因被定为二级而颇为不满。孙曾宣称,在中国,英语和英国文学的水平,除钱钟书外,谁也比不上他。没想到复旦却把他定为二级教授,这使他感到大受侮辱,认为学术水平被人轻视。
1978年恢复高考后上大学读书,中文系选用的一套教材《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是朱东润先生主编的。朱先生1956年任职复旦大学,被学校评为三级教授。他得知这一消息后,不无自嘲地说,我看别人,“从不自高自大,但等高等大,在任何人面前都不觉得自己比别人矮。”当年复旦中文系有评一级的、二级的,而将朱东润名列三级,这让他心里总是有点耿耿于怀。好在老先生顾及尊严,即便有点牢骚,也只是自嘲而已。
参考资料:
1、葛剑雄《1949年以后教授的评级和工资》
2、《1956年的教授评级名单》
3、《遥想教授当年》等
玉碎 | 飞来横祸  |  文化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