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对新发现有兴趣
© 徐尔新|文
何泽慧
1965年初,二机部发现-锂同位素反应截面测量的数据可能有问题,这个数据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氢弹能否发射成功。如果按照这个数据进行研究,氢弹将走向另外一种结果。为了验证这个数据的准确性,二机部将这个紧急任务下达给了原子能研究所。
做这个数据的测算一般需要两年,而按预定计划,留给氢弹的剩余时间只有不足两年,许多人对此深感疑虑。负责技术业务的副所长何泽慧接受任务时,二话没说,转身便带领科研人员没日没夜的测试数据。谁也没有料到,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测算,消除了氢弹研制中的数据漏洞。
后来,两弹一星元勋的彭桓武回忆起这件往事,还特别强调说:这是何先生的一个大贡献!如果没有她,中国氢弹的发射或许还会推迟多年。
在普通人眼中,这位何先生衣着朴素,素面朝天,就是个随处可见的老太太。但在物理学圈内,老太太何泽慧却是个牛人,但凡她想干的事情,几乎没有做不到的。
1932年,18岁的何泽慧从外祖母创办的苏州振华女校高中毕业,怀揣着两块大洋,约上几个女同学,就从苏州来到上海报考大学。最初,她选考的是浙江大学,这一年浙大800多人参考,物理系只录取了她一个女生。她一看,这考大学原来很容易嘛,抱着跃跃欲试的心态,她又参加了清华大学的考试。清华那年报考的人数特别多,有3000多人,她再次脱颖而出,被清华录取。两相权衡,她选择了去清华。这一届清华物理学系录取了28人,其中包含5名女生。
入学的第一天,女生们到物理系报到注册,便被老师动员转系。何泽慧眼睛一瞪,说:凭什么?她找到系主任叶企孙,责问说:“我们是按成绩考进来的,凭什么要动员我们转系?”叶企孙解释说:“学物理是很艰苦的,尤其是女生,难以学有所成。”何泽慧反问道:“清华大学的招生简章中并没有这一条啊!”叶企孙听了,觉得这个来自苏州的女孩,柔中带刚,说得也有道理,于是收回了劝其转系的想法,同意她和其余女生留在物理系就读。
叶企孙没有说错,物理确实难学,四年中,不断有人中途离开,或退学,或转系。最终,物理专业28名学生,只有10人顺利毕业,何泽慧论文成绩名列第一,来自浙江绍兴的钱三强排名第二,十年后,两人成了夫妻。
1936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照,后排左一是钱三强,前排右二为何泽慧。
1938年,24岁的何泽慧到德国留学,进入柏林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从事弹道研究。这个系对外保密,不接收外国留学生,何泽慧属于拒绝对象。为此,何泽慧找到系主任克里茨教授,克里茨曾在中国兵工总署工作过,何泽慧说:“教授,你可以到我们中国来,当我们军工署的顾问,帮我们打击日本侵略者。现在我为了同样的目的,到这里来学这个专业,你为什么不收我呢?”克里茨被问得愣住了,无言以对,他没想到眼前这个容貌温婉、稚气未脱的姑娘,竟有如此坚韧的爱国热忱。何泽慧一番话打动了克里茨,也因为这种打动,克里茨教授破例让何泽慧成为该系的第一个外国学生。
1940年,何泽慧以《一种新的精确简便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方法》获得工程博士学位。此时,因二战爆发,无法回国,只能继续滞留德国,何泽慧转入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从事已经显露应用前景的核物理研究。
此前,成绩排名第二的钱三强,清华毕业后去了法国,在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二人天各一方,互无联系。直到1943年,两人自清华分别7年后,才因询问国内消息建立起书信往来。此后两年,二人书信不断,其中两封书信,最终将二人送入了婚姻殿堂。
钱三强在信中问道:“我向你提出结婚的请求,你如果同意,我将等你一同回国。”何泽慧的回信也很爽快:“感谢你的爱情,我将对你永远忠诚。见面后我们一同回国。”
当时正处于战争时期,按规定,信件不能封口,且字数不得超过25个单词。何泽慧和钱三强的这两封书信,堪称经典情书。
1946年春天,何泽慧从德国前往法国巴黎,在居里夫妇的见证下举行了婚礼。婚后,夫妇二人一同在约里奥·居里夫妇领导的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和居里实验室工作。在新的环境中,何泽慧书写了她一生中最为辉煌的篇章。她与钱三强合作,发现了铀核裂变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在国际科学界引起很大反响。因为铀核“三分裂”的现象是何泽慧首先发现的,所以西方媒体纷纷称她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此时的何泽慧,享誉世界物理学界,只要愿意留在国外,所有的顶级研究机构,都会向她敞开大门,高薪收入,富足生活,唾手可得,何愁不能?然而何泽慧宁可放弃完善的实验条件和高薪聘请,也要选择回到祖国。
1948年,何泽慧同钱三强在留学十年之后,又踏上了祖国的土地。此时,父亲何澄已在19465月,突发脑血栓在北平病逝。站在父亲墓前,何泽慧回忆起一件往事,那年她动身前往上海参加大学考试,父亲送她出门,临分手时,父亲跟她开玩笑说:“考不上就回来当丫环。”结果,她把自己献给科学,当了一辈子物理学的丫头。
他们的父亲,这一生过得轰轰烈烈,但他最大的贡献,是为社会奉献了一群顶尖的专家学者。何家的接力棒,在他手上得到了更大的传承和发扬。往上追溯,何氏宗族祖籍山西灵石县两渡村,既是官宦世家,也是科举世家。有清一代,这个家族出过15名进士,29名举人,22名贡生,65名监生,74名秀才。故而当年的山西乡试,流传过一句话,叫做“无何不开科”。
传到何澄这一代,他不再走祖上科举的老路,而是把书读到了国外。当年,何澄开风气之先,是第一个留学日本的山西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归国后,何澄政界、军界、商界均有涉足,做过军人、实业家、收藏家、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北伐期间,何澄游说于蒋介石、阎锡山、张作霖之间,居“南北要人”地位。1940年,为保护名园,何澄收购了苏州逸园,耗时三年,进行全面整修,悉从旧制,并充实古玩书画,恢复原有的“网师园”旧名。何澄生前,曾交代夫人子女:“我之所以购买网师园,只是为了避免流失毁坏,将来必还之于民。”
何澄夫妇去世后,子女一致遵照父母遗愿,在1950年将网师园捐献了出去。而从何家走出来的子女,个个成器。除何泽慧外,姐姐何怡贞,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哥哥何泽明,金属学专家;弟弟何泽涌,中国细胞学专家;妹妹何泽瑛,中国植物学专家。
我们无法评定这群兄弟姊妹,谁的贡献最大。但是在物理学领域,何泽慧却无疑可以和最顶级的中国男性物理学家比肩。百度《何泽慧》条目,列出了她的几项主要贡献:
1、正负电子弹性碰撞现象的首次实验观察
2、铀核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的发现
3、原子核乳胶制备过程的研究
4、中国中子物理和裂变物理实验领域的开拓
5、推动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的开展
何泽慧中科院院士的头衔,绝非浪得虚名。
也正是因为她的超级研究成果,在非常年代,反而使她难逃厄运,她和丈夫钱三强这对世界一流的核物理学家,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扣上了很多骇人听闻的帽子,遭到批斗抄家,三个孩子则下乡插队。1969年冬,夫妻俩被下放到陕西合阳二机部五七干校劳动。钱三强负责养猪、施肥、锄地、打场,什么都干。55岁的何泽慧属老弱类,分配去看场、敲钟、看水。何泽慧的敲钟非常精准,几乎与北京时间同步,可以用来指导大家定时对表。
那段日子,因为不能做任何研究,钱三强情绪十分焦躁,认为在干校就是浪费时间。何泽慧却很豁达:开导他说“着什么急,听天由命吧。”
不着急的何泽慧活了97岁,着急的钱三强只活了79岁。直到92岁,何泽慧还在乘坐公交车上班。也就是这一年,她不小心摔伤了脚。痊愈之后仍坚持上班,高能物理所提出派小轿车接送,她不愿意,最后才同意坐单位的中巴车,和大家一起由单位负责接送。
何泽慧晚年,单位修建了条件很好的院士楼,多次动员她搬迁,但她始终拒绝,一直就住在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中关村小区中。这儿有她和钱三强的共同记忆,那套1955年搬进去的老房子,陪伴他们走过了几十个春夏秋冬。钱三强走后,所有陈设一概不变,依然保持原有面貌。她以这种方式纪念丈夫,也为自己留存一丝慰藉。
她一生贡献良多,却行事低调。她是两弹一星团队之外当之无愧的功臣。论功行赏,却没有元勋的称号。《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大辞典》出版时,第六集“物理学”部分,没有她的名字。原因是传记约稿时,何泽慧不同意替自己立传。后来在编辑组一再要求和催促下,何泽慧才提供了个人传记。但交稿时,全书页码已经排定,无法插入相应篇目,只好补排在最后。而她对于中国物理学的贡献,在她的同代人中,理应排在第一。
淡泊名利,虚怀若谷,是她一生人品的标识。晚年,她接受央视《大家》栏目的采访,记者问她,当年在居里实验室,是怎么发现三分裂、四分裂现象的?当时这个发现的过程是怎样的?她回答说:“这个简单得很嘛,你要发现东西容易得很,这有什么过程?你做工作仔细点就成了,谁都会发现的。”记者追问:“那您是怎么发现的呢?”“看见了就发现了。你在那儿检查出有什么东西,你就可以发现了。每个人都可以发现好些东西,除非你一天到晚不动脑筋。”
当记者提到中国科学家在核弹上的大贡献时,何泽慧打断他的话说:“我们觉得做这些不算什么大贡献。我说老实话,这个还不是都是抄来的。我对这种不感兴趣,我只对新发现有兴趣。”
是啊,她这一生,就一直奔走在新发现的路上,直到逝世。
参考资料:
1、金涛《何泽慧的人格魅力》
2、《何泽慧:真正的中国贵族》
3、《“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全身都是地摊货,晚年却将豪宅捐给国家》
4、凤凰网《何泽慧——中国的居里夫人》
5、《何澄:一位被历史湮没六十年的民国风云人物》
6、雨霁视角《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如果没有她,中国氢弹或许会晚很多年》
7、百度百科《何泽慧》等
玉碎 | 飞来横祸  |  文化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