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甘肃走了十天,有些地方没有走到,今年打算再走一次。这次的行程是庆阳、平凉、定西、渭源、临洮,一路除了看自然景色,主要考察沿路的红色革命文化、上古文化、道家文化和佛教石窟文化。

  7月22日早上9点,我坐飞机从延安落地。空中俯瞰陕北高原,山山翠绿。这些年国家青山绿水治理卓有成效,同时这几年北方雨量增加,雨水丰沛,也有利于植物成长,真正有了陕北好江南的气息。不过,延安不是我这次行走的目标,只能擦肩而过,下次再来。
直罗镇战役
  下飞机,坐上车,沿着去往西安的高速一路向南,到富县左拐走上去往庆阳的G22高速。今天要考察的第一个地方,是直罗镇。直罗战役,是红军到达陕北后,打的第一场主动大型战役,取得了辉煌胜利,阻止了国民党对于陕甘根据地的包围。
  到达直罗镇上午11点。该镇现在也还是个小镇,就有一个十字街口,其中一条路通向了直罗战役烈士纪念碑。在直罗战役中牺牲的烈士有九百多位。毛泽东亲自指挥了战役,全歼了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军109师加一个团,师长牛元峰自杀而亡。直罗镇战役的意义是什么呢?毛泽东说:“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直罗镇一仗,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兄弟般的团结,粉碎了卖国贼蒋介石向着陕甘边区的“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纪念碑的左边是烈士姓名墙。牺牲的战士大部分都是江西和富县人,江西的是长征过来的,富县的是当地刘志丹队伍的。院子里有红军长征和直罗战役纪念馆,大家可以看到很多图片和文字介绍。几乎所有中央红军和陕甘红军,都参加了直罗战役,是一场势在必得、集中优势兵力打的歼灭战。
  在纪念碑的后面,有通往山上的台阶。台阶陡而高,通向半山腰的烈士墓地。墓碑排列整齐、庄严肃穆。还有一座纪念亭,专门用来纪念十二个红军小战士。这些小战士只有12-15岁,因为侦查敌情被国民党军队抓住,在国民党溃败前被残忍杀害。这些孩子连姓名都没有留下来。
  在墓地后面,有更陡的台阶继续通往山上。山上是一座千年宝塔,叫唐代柏山寺塔。现场没有对该塔的文字介绍,我查了一下,据说是李世民让人建造的柏山寺,因为满山松柏,取名柏山寺。塔高十一层,近看十分挺拔雄伟。塔是实心塔,一层内供奉了佛像。该塔宋、明都进行过维修,是中国最古老的宝塔之一。在直罗战役留下的照片里,也能够看到该塔的身影。陕甘的佛塔,一般喜欢造在山头上,远远看去成为最显眼的景致。比如延安的宝塔,耸立山头,后来成了红色根据地的象征。柏山塔周围的空地,估计原来应该是寺庙所在地,现在已渺无踪影,空留此塔,俯视人间千年沧桑。
南梁革命纪念馆
  从直罗镇出来,我们回到高速,下一个目的地是南梁革命纪念馆。南梁,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创立的红二十六军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指挥中心所在地,是1934年成立的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从地图上看,南梁在黄土高原子午岭深处,前不巴村后不巴店。可能恰恰是这样的地理环境,进可攻退可守,才成为革命活动的中心。当时的革命力量,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夺取城镇并固守。直到红军大部队到了陕北,才夺取了延安和其他一些城市,作为革命根据地的核心。
  沿着G22高速向前,到达太白镇,下高速,进入X018乡道,沿着葫芦河谷一路向北。葫芦河是一条发源于南梁所在地华池县子午岭的河流,一直到洛川县流入洛河,洛河再流入黄河。X018乡道一直沿着河谷上行,直到南梁。一路上看到河道里基本没水,连拦截的水库都是彻底干涸的。河道里已经大面积种上了庄稼,可见此地非常少雨。但一旦下大雨,河道里的庄稼可能就会被彻底冲毁。周围的老百姓种地,依然是靠天吃饭。
  到达南梁,已经是下午1点,我们赶紧找地方吃饭。在镇上找到了一家叫做“志红鸡肉剁荞面”的小饭馆,一人要了一碗鸡肉荞面。饭店的夫妻现做饭菜,男的做鸡汤,女的擀荞面,动作麻利。准备好后,先上鸡肉和汤,一碗鸡肉吃完,再上荞面。乡间味道,亲切可口,我吃了一大碗。
  吃完后,就到河对面的南梁革命纪念馆去参观。纪念馆背山面河,造得高大雄伟,前面的广场气势开阔。纪念馆的入口,是窑洞的形状,馆里面,是图片、文字、实物的展示,详细讲述了刘志丹等领导贫困人民进行革命,发展革命根据地的艰苦过程。很多革命者在过程中牺牲了,但革命火种不断燃烧,最后终于稳定局面,成立了红军第二十六军,并建立了陕甘边区苏维埃政权。看着图片展示的一座座荒山、一个个窑洞,看着照片上很多衣衫褴褛的革命者,就知道中国革命的成功多么来之不易。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稳定,对于红军长征北上,稳定局面,扩大根据地,投入抗日战争,起到了无比重大的作用。如果没有陕甘边根据地的存在,中央红军到了陕甘,就没有立足之地,也就很难有后来的迅速发展。中央红军和红十五军团会师的吴起镇,就在陕甘边根据地控制的红色区域。十五军团,就是由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军和二十七军,加上由鄂豫陕根据地过来的红二十五军结合而成的。
  从纪念馆出来,我们走到上面的荔园堡城址。荔园堡是北宋修建的一处防范西夏入侵的古城堡。这里是陕甘边苏维埃政权的成立之地,也是陕甘边根据地的办公场所。城堡的城门还在,在维修中。进入里面,有白色挺拔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有仿建的窑洞办公场景,工农兵代表大会旧址,当时召开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的舞台。在该大会上,习仲勋被选为苏维埃政府主席。可以看出,所有建筑都是后来建设纪念馆的时候复原重建的。原来的建筑,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就荡然无存,唯有革命的精神和意志,代代相传直到今天。
周祖陵
  从南梁出来,下一个要去的地方是周祖陵。从南梁到庆城县边上的周祖陵,沿着X018,再转X019,到国道G244向南,一个小时就能到达。现在导航很方便,一般不会出错。中国道路发展很好,即使乡间道路也修得不错。估计当年红军从南梁到庆城县,要走至少两天的时间。从南梁到周祖陵,两段历史,间隔了三千多年,但血脉却紧密相连。
  周祖陵,坐落在今天庆城县东边的东山上,是周朝祖先不窋的陵墓所在地。庆城县原来叫庆阳县,后来庆阳市所在的西峰县改成了庆阳市,这边就改成了庆城县。庆城县有很悠久的历史,周朝的起源地就在这一带。宋朝范仲淹抗击西夏的时候,也驻扎在这里。据说他的那首著名的词《渔家傲》,就是在这里写的:“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东山几乎就是一座孤山。据说周朝的第一位祖先不窋,曾经是商朝的农业部长,后来失官,带着家族迁徙到这里,耕植于此,发展农业,部族逐渐兴盛起来。后经过十三代,到了周文王和周武王,打败了商纣王,正式建立了周朝。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从公元前1046年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历时800多年。其实到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东周已经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权。不窋去世后,就埋在这座山上。周朝最后一位国王周赧王的墓,据说也在这里。但诡异的是,周朝其他国王的陵墓在哪里,至今就是个迷。《汉书》说,周王陵不封不树,也就是说,在地面上看不出任何痕迹。
  周祖陵曾经被破坏殆尽,现在的建筑物,大部分都是改革开放后重建的。为了丰富旅游资源,从进山开始到山顶,当地建设了各种庙宇建筑。从山下白色牌楼开始,一直到山顶,要爬822个台阶,象征周朝822年。但进门迎面而来的白色雕像,不是不窋,是岐伯。岐伯是中国上古医圣,据说和黄帝讨论医学而著《黄帝内经》,家乡是庆阳。当然,黄帝那个时候,还没有文字,所以《黄帝内经》一定是后人托古而作的。
  岐伯和黄帝活动的时期,比周朝至少还要早一千多年,和周朝也没太多的关系。被放在周祖陵里,是为了丰富旅游吸引力。景区请了上千个书法家,一人写了一段《黄帝内经》,刻在石碑上,做成了《黄帝内经》千家碑林,书法字体百家竞秀,也是一种创意。从碑林穿过,沿着台阶爬上去,就到了药王古洞、岐伯大殿、通天门。再往上爬,就到了观音殿、财神庙和王母宫。中国人的信仰,三教九流,都是互相融合,和平共处,互不冲突。继续前行上山,才真正到了周祖陵所在的山头。山头有“周不窋之陵”的石碑,后面还有一个长满小松树的方形墓包,说是不窋的陵墓,估计是后修的。中间是周祖大殿,供奉了不窋、鞠陶、公刘三位祖先的塑像。周祖大殿周围有周王殿、肇周圣祖牌坊、姜嫄殿、后稷殿、碑亭、八卦亭、鉴亭、栖凤亭以及钟鼓楼等,都是为了纪念而建的。从山顶可以俯瞰整个庆城县城,城下的柔远川,如碧玉带优雅地穿过一城一陵,把世俗的热闹和千年的寂寞,淡然地隔开。
  看完周祖陵,我们沿着台阶下山。下山后,看对面有个像古城一样的建筑,看地图,标着庆州古城。过去一看,发现是现在建造的仿古小镇,里面各种饭店和商店,人员稀稀拉拉。说是到天黑了,对面城里的人就会过来宵夜热闹。庆城夹在两条河,环江和柔远川之间,号称是一座千年活着的古城。此时,已经是夕阳晚照。回看布满各种金顶建筑的山坡,瞬间感觉到了万古如斯的苍凉。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发展,就被凝聚成了这样一座小山,和时光一起变老,也为苍生提供生存的坐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