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有收获的喜悦,也有断肠的悲伤。
9月4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
在黑夜和白昼交替的凌晨4点,兴冲冲坐上拖拉机去收万寿菊的一群老乡,被突如其来的车祸,摁倒在死亡线上,再也看不到清晨的太阳。
15人死亡,一人受伤。
黑龙江车祸
9月5日,城市写字楼里的人们,陷入“为什么超载”与“何不食肉糜”的争吵声中时,另一场灾难已经从天而降:
下午2点半,安徽省太湖县牛镇镇。
一辆疾驰在雨路上的皮卡车,突然坠落山崖。
车上从茶山除草归来的12位女工(还有2人受伤),被呼啸而来的死神,毫不留情地带走,再也回不到不远处的家。
安徽车祸
2天。
27名农民,命丧黄泉。
27个家庭,从此破碎。
在同样的乡间小路上,在同样的劳作秋收中,以同样悲惨可怖的方式。
这,像是一种残忍的隐喻,或一种带血的警示:
是时候,把我们的眼光,移到中国最辽阔最沉默的土地上,看看扎根那里的人们真实的生存模样——
Part.1
日赚百万和日挣百元,
后者才是真实的人间。
黑龙江车祸和安徽车祸发生后,刷着抖音看着综艺敲着键盘的一些年轻人,陷入了巨大的困惑中:
为什么要起这么早去干活?
为什么不遵守交通法要超载?
为什么下雨了还要走盘山公路?
为什么皮卡车车斗里还坐满了人?
因为穷。
因为要赚钱。
因为要活着。
因为不懂法律。
因为不知道保护自己。
这种现场,在农村至今还常见
这些为了100块钱或者50块钱的工钱,把命搭进去的老乡,在这个商业文明崛起的时代里,还保留着农耕文明落后愚昧和不合时宜,被时代远远抛弃。
但,在中国,这样的人还有6.7亿
他们就是总理口中所说的“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的那群人。
他们扎根在中国最底层,用笨拙而重复的劳作,支撑起这个国家最基本的物资需求:
粮食。
和日进208万的郑爽们相比,和以“审丑文化”火爆全网后,日进斗金的网红们相比,他们贫穷、卑微、可怜。
但,一个国家最真实的状态,并不在日进斗金的娱乐圈,也不在虚假繁荣的互联网。
而是在凌晨4点的夜色里,在午后山间的泥泞里,在那些满面皱纹仍佝偻着背去讨生活的背影里。
Part.2
门口赚钱和门口安全,
隔着思想荒原的转变。
这些年,凡是发生在收获季节的车祸:
黑龙江车祸,安徽车祸,到去年秋天吉林造成18人死亡的特大车祸,遇难的老乡都是去附近打零工时,遭遇不幸的。
这些年,“返乡务工”“在家门口赚钱”的口号,喊得很响。
为了不让农村荒芜,土地荒废,各级政府都在倡导土地流转,农村集约化发展,新型农业生产合作社,让农民兄弟实现就近务工。
土地流转
我们回到故乡,也会看到,很多村民的地都承包出去,不少药厂、茶厂、养殖厂,都开到了镇上和村上。
农村闲散劳动力,可以到厂子里打零工,赚点生活费。
但这里面,有个断层错位,急需被看见,被重视:
世代和土地、庄稼打交道的父老乡亲,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识淡薄,风险意识不够。
他们沉浸于可以在家门口赚钱的喜悦里,却忽略了“到厂子里赚钱”和“去自家地里干活”是截然不同的。
去自家地里干活,开着牛车、拖拉机,突突突就走了。
但要去厂子里干活,要走远路,要守法规,要在翻越一道道山时,和一道道险过招。
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或者侥幸地认为“不就是坐在车斗里吗,能有啥事儿”,结果一不留神,就把命搭了进去。
简而言之:
农村经济发展起来后,很多农民的思想,还封闭在旧时代。
超载一再发生,车祸一再发生,悲剧一再发生,媒体一再书写,为什么一到农忙季节,这类惨烈车祸还是会有?
除了“世人慌慌张张,不过是图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这世间万种慌张”,还有一个原因是,新闻消息和反思呼吁,根本传达不到最底层的农民那里。
他们中有些人,不读书不看报不玩手机。
更不知道外界发生了什么。
而凿通这种信息的壁垒,要靠我们基层部门的大力宣传和及时预警。
想一想,这些年,关于这一场又一场的车祸,我们在网上争执得面红耳赤,父老乡亲依然我行我素。
为啥?
真正和悲剧相关联的那群人,活在网络之外,争论之外,反思之外。
他们需要有人帮他们敲碎思想的铁屋子,才能接收到外界的光。
Part.3
空心村庄和留守女人,
她们是裂变时代的牺牲者。
黑龙江车祸中,死亡的15位乡亲,大部分是五六十岁的中老年妇女,其中还有一位70岁的奶奶;
安徽车祸中,12名遇难者,全部都是女人。
最年轻的才30多岁,家里有一个生病多年的丈夫,还有3个孩子,最小的孩子才2岁。
为什么都是女人?
这是当下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
农村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孩子。
空心村
历经苦难的老人,丧失劳动力后,被病痛折磨。
在男人们外出打工后,妇女留守在家,陪读子女,或者隔代抚养孙辈。
为了分担家庭压力,她们在收拾完家务,饲养完牲畜后,到距离家不远的地方采药、采茶、做手工。
原本想减轻家庭负担,谁能想到遭遇这样的飞来横祸。
两场车祸中,27位遇难的老乡,绝大部分是女性,这是当下中国农村最真实的生存场景:
留守妇女,正在孤独、操劳、病痛和意外中,见证着这个时代最隐秘最沉重的伤痛。
她们是我们的母亲、姐妹或发小。
她们需要被看见、体恤和关爱。
Part.4
逐渐老去的那群人,
在安全感极度匮乏中,
害怕自己变得越来越无用。
安徽车祸中,有位知情人在接受采访时说,其中一位遇难者是她嫂子。
嫂子今年才58岁。
家庭条件也不是太差。
家里人并不太同意她去茶山锄草。
但辛苦了大半辈子的嫂子,就是闲不住,害怕自己无用,非要去。
结果,再也回不到亲人身边。
这两起事故发生后,千万网友在微博、头条和知乎留言,说这些辛苦赚钱的乡亲,像极了自己的父亲母亲。
有个读者说:
“如果我妈不是来帮我带孩子,这一会儿她应该也要去茶山做工。
我在城里工作多年,已经不愿意她再去受这份苦。
但我妈总觉得她必须多赚点钱,不想拖我们的后腿,给我们增加负担。”
读者昨天的留言
看完网友的留言,我心头一热:
我们这代人,很多人都来自农村,都对父母和故乡,有着深刻的连接。
我们也都有着深刻的体会:
我们的父母,最大的善良和最深的问题,就是总怕拖累我们,最怕自己无用。
为此,他们说谎,报喜不报忧,在家里经济条件改善后依然偷偷去做工,宁肯打零工赚辛苦钱也不愿花我们的钱,只要还能动就强撑着去劳动。
另一个读者的留言
和共和国一起成长的他们,吃了太多苦作了太多难的他们,因为人生中遭遇了太多饥饿和贫穷的记忆,直到今天还活在安全感极度匮乏的恐慌里。
他们生怕给孩子添麻烦。
他们没有退休金。
他们被衰老和病痛困扰。
他们被极速的时代抛弃。
他们拖着年迈的身躯,依然奔波在赚钱的路上,不过是用那微薄的收入,证明自己有用,进而维护自己卑微又孱弱的自尊。
他们是我们的父母、乡亲、故乡和源头。
他们需要国家从养老到医疗的落地帮扶,也需要我们从经济到精神的切实呵护。
说到底,国家的共同富裕,就是最底层的人民,过得安稳富足。
而我们真正的岁月静好,是自己变得更好后,父母也在庇护里安然幸福。
一个人的良知,就在于他对生身父母的态度。
而一个国家温度,就在于她对底层人民的关注。
愿27个农民之逝的悲剧,能就此止步。
愿我们的父母能在更多层面的关爱里,柔软幸福。
结束,是另一种开始——
本 期 荐 读
本文作者
闲时花开(ID:xsha369):作者刘娜,80后老女孩,心理咨询师,情感专栏作者,原创爆文写手,能写亲情爱情故事,会写亲子教育热点,被读者称为“能文艺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特此说明。
击下方按钮,别和娜姐走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