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就该向善。
撰文 | 佘宗明
互联网正在「温室化」。
温室对应的,是对花朵的保护。
揆诸现实,「未成年人保护」,已经成了互联网平台CSR(企业社会责任感)考核中的重要一块。
先行者总能得到最多的赞许。
抖音就领先在了这条赛道上。
就在9月17日,抖音宣布,14岁以下实名认证用户已全部进入青少年模式,未来新注册的用户也将直接进入。
在此模式下,那些中小学生每天只能使用40分钟,且晚22点至次日早6点不能使用。
在视频平台中,严格到这个地步的,这是首家。
这意味着两点:一,平台在为无数孩子「合理健康使用手机」做努力。
二,随着网游与短视频「未保」升级,未成年人的用网环境变了。
可以预见,在将来,他们上网的处境或许就像「阿祖」那样。
现实无时无刻不在喊话:
健康使用手机,合理对接互联网,外面全是「青少年模式」
01 
时下,跟青少年网民相关的消息,出现频度越来越高。
这背后是青少年触网的普遍化:《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75亿,普及率达93.1%。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则披露,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民人数达9.89亿,其中学生占比达到21%,也就是已超2亿。
对很多互联网公司来说,青少年用户是双刃剑式的存在。
A面是用户增量。
谁不想多些用户,不想切入年轻人市场呢?
B面是伴生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青少年与互联网贴得太近。
人类学家达娜·博伊德在著作《一言难尽:网络青少年的社交生活》中就说,在网上花太多时间对青少年来说可能是坏事,就算仅仅是从「留给其他活动的时间变少」这一层来说。
从实际情况看,很多孩子心智相对不成熟、自制力较弱、辨别力不强,容易被不良信息侵扰,被「上瘾设计」俘获。
这就将难题抛给了互联网平台——
该怎么对待青少年用户?
02  
对此问题,短视频平台就在用行动作出回答。
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观察家凯文·凯利曾预言,未来将会有5000个永不停播的电视频道。
短视频时代的到来,不啻为印证。
据CNNIC的数据,2020年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了8.7亿。
短视频和直播,无疑给很多青少年打开了「赛博天窗」。
他们可以在上面获取知识,可以自我表达,可以拓展社交。
他们可以看「短视频里的‘百家讲坛’」,可以看罗翔讲法外狂徒张三、看戴建业讲李白杜甫……
「一块屏改变命运」的故事,也得以发生。
但只讲短视频拉平教育鸿沟、拓宽孩子见识、丰富孩子知识结构,也是「话只挑好听的说」。
尼尔·波兹曼担心的「童年的消逝」,格伯纳提出的「涵化理论」,都点出了短视频可能存在的负外部性。
无论是孩子偷钱给帅哥美女主播打赏,还是「少儿美妆博主」现象,都呈现了短视频沉迷的弊害所在。
03 
近年来,防治青少年沉迷网络,特别是网络成瘾,被多方提上了日程。
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了《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国家网信办集中开展「清朗·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都挺有针对性。
《未成年人保护法》里的「网络保护专章」,更是撑起了「保护伞」。
之前说到未成年人保护,人们想到的,都是学校保护、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而现在,「网络保护」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此背景下,考验互联网平台自觉性的时候也到了。
平台们得意识到,青少年网民是平台UV(用户量)和DAU(日活)的贡献者,更是自己要保护的对象。
在未成年人保护议题优先序不断提升的当下,除了强化未保,平台别无二选。
短视频平台履行未成年人保护责任的「基础工程」,就是推出和完善青少年模式。
所谓「青少年模式」,要害在于两点:密码锁+限制使用时间。
推出这两点功能,意味着平台必须得放弃掉青少年用户带来的收益。
但在当下,平台就得嵌入更多「社会责任」维度的算法。
04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蜘蛛侠的这句语录恒久远。
作为短视频最头部平台的抖音,显然知其内涵。
自2018年起,抖音就率先推出时间锁功能,由此成为行业首家推出防沉迷模式的平台。
同年7月,抖音启动「向日葵计划」,在审核、产品、内容等多个层面推出10项措施,并率先在业内推出青少年模式实验版,用户还没法进行充值、打赏等操作。
2019年3月,抖音再次对青少年模式进行升级,青少年用户在推荐首页,只能浏览由青少年内容团队精选出的内容。
它以一己之力,带动了行业标准的成型与提升。
自2019年起,国内各大视频APP纷纷推出青少年模式,用户每日首次启动应用时系统弹窗提示,进入该模式后用户使用时段受限,且只能访问专属内容池,已成为「标配」。
「标配」不能沦为花架子式「标榜」:如果凭着跳转账号、卸载重装、密码自动记录等就可以轻易绕开,如果专属内容池质量依旧低下,那就发挥不了短视频的教化意义,还会形同虚设。
2020年,抖音青少年模式两次升级,并上线了「青少年守护官」产品功能。今年5月,抖音发布史上最严青少年模式,14岁以下实名用户将直接进入。
这次明确14岁以下实名认证用户全部进入青少年模式,未来新注册的用户也将直接进入,是又一次升级。
时至今日,抖音已建立起覆盖内容过滤、隐私保护、消费保护、投诉处理等方面的全方位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可以说是为短视频直播行业做了高标准示范。
这彰显的价值取向就是四个字:流量向善。
事实上,在短视频青少年保护问题上,之前并没有可以参考的「国际案例」。
现在看,中国互联网公司在这方面已然走在了前面。
05 

在防青少年短视频沉迷上,查缺补漏,升级「未保」,是平台应尽之责。
也要看到,再高超的技术,都有可能被人破解,再严密的防御系统,都得靠「人」在末端的执行。
本质上,未成年人和手机、互联网的关联,不只是个行业问题,也是个社会问题;不只是个技术问题,也是个教育问题——它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平台、监管部门、家长、学校等在各尽己责的基础上协同共治。
让孩子跟互联网绝缘,并不现实——他们生来就是「互联网原住民」。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下设的英诺森提研究办公室认为,数字技术的使用与儿童的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似乎呈U形——适量使用是有益的,根本不使用或极端使用,可能是有害的。
孩子玩短视频,利弊也得看能否把握好「适量使用」的度。
如今,抖音的「最严」约束举措,相当于把监督的接力棒交到了家长手上。
对很多家长而言,身处孩子刷短视频「第一现场」的他们,理应做好示范与监督。
比如,以身作则地多放下手机,以在日常陪伴为匙,将孩子从各类网络沉迷中拽出来,也培育其更广泛的兴趣爱好,培养其自我管理能力与判断力。
最起码的,别把自己账号给了孩子。
在防治孩子网络沉迷问题上,谁都不能是「稻草人」——平台不能是,家长也不能是。
毕竟,在保护孩子面前,没有谁是局外人。
✎作者 | 佘宗明
✎运营 | 李玩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转载须经许可
广告合作请联系微信号:rabgogo88
或手机号:17682324259
 往期精彩回顾 
 ©
敬请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