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月前,我们找到演员张小斐,与她就这场等待了14年的爆红聊了聊。

她私下里也像台上一样爱笑吗?
面对大量闯入的陌生人,她放得开吗?
她对这场爆红有预料,并且做好准备了吗?
她在意被称为喜剧演员与演员之间的区别吗?
5个月过去,李焕英效应逐渐褪去,张小斐向演员的日常回归。回头再看当初这场关于“红”的采访,我们或许可以从中收获更多的东西。
「印象派女演员」,这是《智族 GQ》编辑总监 Rocco 刘冲和张小斐聊完之后,心中冒出的关键词——远观时容易欣赏,细看却似乎有许多模糊的细节。
为了从更多视角欣赏一幅「印象派作品」,我们选取了三位编辑的采访手记,还原这场5个月前的采访。

我不太认识张小斐。
我当然看过《你好,李焕英》,但更多地是把她当成一部普通的贺岁档电影。后来它不断突破票房纪录,那段时间我总能在热搜上看到张小斐,「斐妈」「黑马」「50亿票房大女主」,层出不穷的标签。偶尔我会好奇,在热度高居不下的那段时间里,手机屏幕背后的张小斐本人,会紧张吗?会不安吗?对于可能出现的逆反心理,她有做好相应的心理预期吗?
*张小斐在采访中谈「热搜」
接到采访任务以后,我开始做一些关于她的 research,发现她身上埋藏着远比热搜词条要精彩的故事:
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却陷入了几乎无戏可拍的困窘;做了喜剧演员,然后又陷入“演员还是喜剧演员”的身份讨论;她曾是杨幂的室友,当她的室友在毕业后一飞冲天,而她直到35岁才迎来自己的大年...
*张小斐在采访中谈「毕业」
我开始想象张小斐的成长历程,并好奇她的心境。她有过羡慕或嫉妒吗?那些不太明媚的日子里,她也曾自怨自艾吗?她怎么处理同侪压力?
张小斐,似乎是一个从无到有,甚至满世界都是的一个名字,她自己习惯了这样的指数上升吗?
一下被扔到话筒前,她准备好将这些故事与情绪和盘托出了吗?
坦白讲,在这场采访中,我对张小斐有一点失望。
我对张小斐有莫名的好感,从很久以前我就开始看她的小品,她突破了“美女不能演喜剧”的桎梏。也许是贾玲和沈腾这样的喜剧人给我留下了太深的刻板印象,我原以为张小斐也会风趣幽默,用自嘲和机灵化解那些采访里的冒犯之处。
但张小斐好像不是这样的。
采访被安排在晚上,在这之前,她完成了《智族 GQ》的文字采访,并完成了杂志内页的大片拍摄。拍摄现场,张小斐的紧张肉眼可见地无处安放。
这种紧张一直延续到了采访。尽管已经经历了一整个下午的拍摄,但张小斐还是说,因为要被采访,「我感觉我才开工」。刚刚落座,她便有点“急切”地澄清,「其实我生活当中不是很有表达欲」。为了让张小斐放松下来,Rocco 还特地准备了一桌东北菜,可张小斐却几乎没有动筷。
这段采访在一次次尴尬和不知所措中逐渐落入尾声,我终于提了一个问题——你准备好了吗?你已经来到了这个位置,你以后要接受很多采访,很多动作都被放大,你准备好被关注了吗?
此前在另一段问答里,她也说过,她不想向观众透露太多自己,希望保持演员的神秘感。
在采访结束后,我的“失望”逐渐消失了。
我想,那一刻的张小斐,可能是正处于爆红的惴惴不安中,而我们作为提问者,不应该对她有过多苛责。
此外,她并不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受访者。毕竟在此之前,她只是用14年的时间,做好了表演这一件事。
我喜欢张小斐。
我喜欢张小斐并非“国民妈妈”的角色让人掉眼泪。
我对张小斐的探究和好奇,来源于我在她的脸上看到过一些复杂的可能性。演喜剧这么多年,她当然懂得如何放大自己的亲和力,眉眼弯下来,露出六到八颗牙齿,这几乎成为了张小斐的一种本能反应。
但你见过她不笑的样子吗?有些人不笑的时候,脸上是会有锐利和距离的,甚至就连贾玲第一次见到张小斐,都会默默怀疑她为什么能进喜剧团。
所以我对她有很多期待,“天生恶女”,我在一个喜剧女演员的脸上想象一些白切黑,犯罪人格,黑帮大小姐的角色。wow,是带感的。
张小斐对这种复杂性有期待吗?
这种复杂性不仅体现在脸上,更是人生阅历与经验所赋予的,情感的层次。而张小斐具备这种先天条件。
作为一个曾与杨幂、焦俊艳同寝的演员,她在蛰伏的这段时间里,从未产生过嫉妒,或是从中生发出一些动力吗?在她凭借《你好,李焕英》大火后,有松了一口气吗?或者,脑海中的弦绷得更紧了吗?她做喜剧人时割舍的部分,会想通过李焕英的爆红,在别的赛道上找回来吗?
我喜欢看到女演员脸上写满欲望和野心的瞬间。在采访中,我在她的叙述里不是没有捕捉过一些踪影。
她也会有演而不得心痒难耐的角色——
她会在浴室里幻想自己拿影后——
但最终当一切沉甸甸的票房、荣誉、关注、奖项落在她头上的时候。面对提问,她的反应被化简了,采访里的她似乎对这些问题都是点到即止——
张小斐轻轻一句,每个人不一样,不比较,就翻了篇。
谈到过去十四年的相对沉寂,她也是淡淡地说,
那些复杂的、幽微的、挣扎的,比人们交口相传的“ZARA 到 Prada”的传奇、一部登“50亿票房女主”的奇迹更值得探究的部分,在她淡淡的疲惫感,还有下意识建立起的护城河里,被悄悄盖住了,我们或许在采访里曾经掀起过一角,但她总是下一秒就轻轻拂住,然后缓缓盖下。
我感到可惜。
但我不能强求张小斐按照我的设想表演,毕竟也许正是拥有这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才能度过那段“太阳没有照到的雪山的背坡”。
一直到采访尾声,看到她重重地松了口气,我也重重地松了口气。她说为这次“深度对话”紧张了好几天,或许有些话是她提前打的腹稿,或许有的答案她早已想好,但最终没有回答。
但其实,这场对话,她本可以更放松一点的。
戳链接,看完整正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