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挖不完的大宝藏
撬开了年轻人的心门
三星堆又有重大上新了。

3月刚刚出土了500多件,现在又来了千余“新款”,甚至包括一面完整的黄金面具。
要知道,上次仅半个面具就让全网沸腾,不少人兴致满满地要将它补全
这次,央视专门为进行中的发掘开了一场为期几天的大直播,多达几百万人观看了三星堆新品上架的过程。
作为一个几千岁高龄的遗址,有如此多粉丝追随似乎很出人意料但如果你知道这些年它和年轻人走得多近,就一点也不会感到吃惊。
国宝们可以变成盲盒来到你的桌面上,还能接地气地随着流行歌曲起舞。

继故宫之后,说起目前文物界的新晋顶流,别人还真争不过它。
01
这里的国宝

长着一张新鲜的脸
位于四川省广汉的三星堆遗址,距今有5000到3000年历史,同成都的金沙遗址一样,是不同于中原文化的古蜀文明代表。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它的“祭祀坑”里陆续出土了大量青铜器、玉石器,还有金器等。
这些宝贝不但历史价值高,长相还很吸引眼球。
比如这次新出土的完整的金面具。它有着菱形的“丹凤眼”,硕大的鼻子,抿成一条线的嘴,以及张开的招风耳。
刚发现时,它只是皱巴巴的一团,展开修复后,居然熠熠生辉,轻薄如纸,令人啧啧称奇。
图/王曦
知道大家期待,这次三星堆给不少宝贝都拍了“证件照”,还附赠了一句话“简历”,有的甚至四川话配了解说视频。
这着实让我惊讶:往年,这不都是网友的活吗?
不过,在这样的“梦幻联动”下,三星堆的宝贝们每个都特别对年轻人的味。
比如说头戴尖冠的青铜立人,就被说“撞脸”了奥特曼。
还有个头发高高耸立的,好像戴了发冠的诸葛亮。
如果这些三星堆人会说话,可能会反驳:什么“撞脸”,我们才是“老祖宗”。
如今,这些“老祖宗”都走在了潮流前线
这不,铜扭头跪坐人像已经有了表情包。
三星堆”动物园“里,还迎来了一只哈士奇大小的青铜“神兽”。
由于脑袋状似吹风机,它被人看出了小猪佩奇的影子。

图/王曦
这不禁让我想起去年前出土的那只陶猪,因为被发现长得像“愤怒的小鸟”里的绿猪,一度成为了网红。
不只人和动物,坑里甚至还找到了不少颇具现代感的器物。
例如玉刀,长得像切牛排的西餐刀,依然锋利得可以割伤人的手指。
还有锅铲样的斧状金器,有人说,这不就是游戏里的”金铲铲“吗?
几天直播下来,亲眼目睹更多的宝贝出土,更有种自己是历史见证人的实感了。
刚“出道”的新人为三星堆带来了一波热度,功劳簿上也少不了撑了这么多年声誉的老牌明星。
比如让人一见难忘的青铜纵目人像。它的耳朵张得更大,眼睛像螃蟹一样长伸,一个人就集齐了“千里眼”和“顺风耳”。
李白在《蜀道难》里曾提及“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一说,它就是古蜀之王“蚕丛”。
至于身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是现存最高、最完整的青铜人像,被叫做“世界铜像之王”。
对它手中虚握着圆柱状法器的猜测也没断过,有人说是象牙,有人说是玉琮。由还有人猜是不是之前出土的金杖,谜底尚未揭晓。
还有高3.95米的青铜神树,有九只鸟立在九根枝上。很多人觉得,它就是《山海经》里中的扶桑和若木。
没有文字记载,关于三星堆的故事自然百种千态。不过,由此产生的想象空间,恰恰也让它更迷人。
酒香,也要走出深巷。
为了故事始终有人讲述,三星堆正积极主动地迎向新世代。
02
听说你家的盲盒
是从土里挖黄金面具?
三星堆成了“顶流”,周边自然也要跟上。这几年,官方没少在文创上花力气。

中秋来临之际,它推出了自己的特色月饼,不仅都印着青铜人像,还兼顾了各种口味。
礼盒的名字也起得好听,比如以金杖为灵感的“杖中奥秘”,还有大名响亮的“三星幻月”,有的还随附书签和冰箱贴。
它最初的点子,是工作人员烤的面具饼干。
后来,月饼慢慢由扁平走向立体,历经几年的更新迭代,一出就是四款,从八月开始就被预定得火热。
这不是三星堆第一次靠食物打出一片天。
今年五一,它依靠两款面具冰淇淋,在“文创雪糕大战”里当仁不让地占了一个山头。
不像很多地方强调口味的网红感,三星堆雪糕推出的,是经典的巧克力和抹茶味。
不过,它们被非常聪明地起名为“出土味”和“青铜味”,立刻一炮而红,每天销量数千,上午就会断货,仅五一期间就售出了2万多支。
如此受欢迎,自然得让宝贝们都亮个相。端午时,紫色青铜大立人头像的“神秘味“,和青铜纵目面具的“黄金味”也出来迎客了。
七月底,三星堆干脆给这四种味道打包出了雪糕盲盒,还把它们推广到了成都的超市和宽窄巷子等旅游区。
可见,它不仅熟读了文创界的高分宝典,甚至都学会抢答了。
盲盒,正是三星堆另一个出圈利器。
尤其是“考古盲盒”,能直接让你体验挖“文物”的快乐。
打开盒子,除了一大块土,还有齐全的工具:刷子、拆开后变凿子的小锤、护目镜……感觉光是这套装备就能变身专业考古工作者了。
视频/B站up主冬小蚁开三星堆盲盒
开工后,当泥土碎片乱飞起来,你就知道护目镜配得有多体贴。
先是一顿“大锤八十,小锤四十”,再换用小刷子细致描摹,宝贝逐渐显露真容。它或许一开始并不那么精致干净,但是我们要的不就是这股泥土的芬芳?
视频/B站up主冬小蚁开三星堆盲盒
这套盲盒里总共能开出6款,而且不只是摆件:
青铜大立人脚下是个“福”字印章,金面铜人头像是书签,青铜纵目面具是香插,陶猪是镇纸……
除了一个完整的大件,土里还埋着不少隐藏款神树的小零件。
如果把六盒拆完,就能拼成一整棵树。
除了“考古”盲盒,六一时,三星堆还上线了“川蜀小堆”系列,让三星堆的文物们做了一回四川民俗的代言人。
不仅有“国粹”川剧变脸,还有蜀绣、傩戏等。青铜小人们喝茶打牌,就像在成都的茶馆里,好不自在。
7月在上海某展会上,它们又穿越到了现代,化身“摇滚天团”,可塑性实在太高。
更进阶的,还有三星堆的跨界彩妆礼盒。
礼盒里有两块以青铜纵目面具和青铜神树为灵感的眼影盘、一个太阳轮形状的腮红,和五支
“泥土”质地
的口红。

其中,最具巧思的就是青铜纵目盘了。
它把外壳的“眼睛”部分做成了吸铁石,两个口红吸上去,简直和出土的青铜纵目面具一模一样。
打开盒盖,眼影表面不仅有图腾的压纹,色号的名字也很有意思,比如瓦砾陶土、流岩沙金,可以说很“考古”了。
去过西安,可能很难把自己打扮成兵马俑,但用了三星堆的美妆,你或许真能cosplay刚出土的青铜人。
未来,三星堆还会和游戏联合出皮肤,新的动画《黄金面具》也在准备中,似乎要对“90后”和“00后”的文娱生活来一场大渗透。
这让我不得不感叹,尽管已经几千岁,它看起来却比谁都年轻。
03
谁说官方不会玩梗
你抛得出 我就接得住
三星堆的文创出圈,已经成为了文物界的范本。
它的背后,有一个平均年龄仅30岁的年轻工作室团队。成员们来自天南海北,既有“川剧变脸娃娃之父”丁成虎,也有95后的青年插画师。
从2016年上线的表情包,到今年的雪糕,他们让三星堆的国宝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当然,影响力的扩大还离不开官媒的神助攻。
3月,三星堆版的歌曲“我怎么这么好看”随着文物出土一起新鲜出炉。
霓虹灯下,一个个青铜人随着电音唱着rap,像在livehouse里蹦迪。如此接地气,当新华社发布在B站后,很快就登上了B站全站排行榜第2名。
不久后,音乐剧演员郑云龙又把这首歌唱上了央视五四晚会
他和三星堆的缘分也是“民选”和“官推”的合力
发现撞脸青铜面具后,郑云龙得了个“三星堆在逃文物”的外号,随后就被邀请成为三星堆文创体验官,由“野生代言人”转了正。
深入群众,让三星堆大受欢迎。
图/张艳
官方能接住梗,网友们就更乐得发挥了。
9月的新宝贝上架后,很多人都在呼唤一位叫“才浅”的网友出来干活。
原来,这位名叫”才疏学浅的才浅“的男生仅凭一人之力,在家里复刻出了三星堆的黄金面具和金杖,制作过程的视频播放量加起来超过2000万。
为了还原面具,他甚至自掏腰包,投入几十万,只为采用和实物克数相当的黄金。
第二次复刻金杖,甚至还比照实物的真实金属含量,在600克金子里掺入了50克的银,用成千上万次的捶打,制作了金箔。
发现錾刻不成,才浅专门打了一把牛骨刀,正反两面压划,终于以自己的方式做出了和金杖外表看上去几乎一致的双纹路工艺。
三星堆副馆长赞叹之余,马上喊话:“快来修复馆上班!”
得到认可固然开心,但让才浅最感慨的,是这场历时数月的复刻过程,让他得以体会三千年前那位工匠打磨的用心。
复刻国宝并非谁都能做到,但或许所有人都能感受同样的共情。
当我们吃着雪糕,拆着盲盒,用着彩妆,站在三星堆博物馆里凝望这些青铜斑驳的面容时,也在与古老的文明发生穿越时空的对话。
《金沙》音乐剧里曾唱:“美丽的花纹是谁镌刻,为她涂抹颜色。青铜的光芒闪耀着,刹那间将夜空刺破。
几千年后,重新醒来的三星堆,正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目光。
拨开尘雾和泥土,它成功在新时代“复活”。
文、编辑/Freya
部分资料来自三星堆博物馆、三星堆文创工作室、CCTV、新华社、中新社、川观新闻、中国青年报、新京报
图片来自三星堆博物馆、新华社和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上内容来自「外滩TheBund」(微信号:the-bund)
已授权律师对文章版权行为进行追究与维权。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 THE END -
关注"外滩TheBund"视频号
观看更多精彩视频
十六铺生活家爱买好物
(点击图片查看)
点击关注"外滩TheBund(the-bu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