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诗,诗分古体、近体诗,古体诗有五言、七言,近体诗有绝句、律诗。于是有了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共6类体裁。
唐代印刷术并未普及,诗歌不靠刊物流布。当时的诗歌咏唱于集会、宴席之上,题写于山城水驿之间。平庸之作,自然淘汰,而杰作佳构优胜劣汰,则被辗转传抄。
清代“蘅塘退士”(孙洙)择每体数十首,共310首,成《唐诗三百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依五七言古近体诗为目录分8卷
所选诗歌皆为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音韵和谐、易于朗诵,文词清丽、不难解会。是一本家喻户晓、带有启蒙性质的唐诗读物,被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谚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今特邀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鲁迅文学奖得主周啸天,携手管遗瑞、秦岭梅,以原书为底,对每篇作品注释、品评,简述诗人生平,成书《唐诗三百首注评》,并附“作者作品索引”方便读者查找。特别适合初中及以上的人群
本书之注评,由周啸天规划体例,五七言古律部分的点评注释分别由管遗瑞、秦岭梅承担;五七言绝句部分的点评注释由周啸天承担。
所注所评不求标新立异,而是相关领域研究专家严谨正统的学院派观点。务求言之有物,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在简介凝练地阐明作者观点的同时,尽量站得高些,视野开阔些,切实表达品评者的艺术感受和心理体验,力避空洞和浮泛,希望能使广大读者站在坚实的平台上,一窥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堂奥。
32开精装,内页用纸自然泛黄,阅读舒适、不伤眼。封面由丝质布料与复古纹理纸包裹,细看若金丝,两种质感交叠,营造出经典、珍贵、古朴之感。
 唐诗 
唐诗的发展可分初、盛、中、晚四个阶段,各阶段诗的主题和特点伴随着唐朝的发展而变化,直接而迅速的反映社会生活。
自六朝开始的新体诗运动到唐代最终完成,唐诗的形式和内容多样,既扩展了五言七言的运用,又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推陈出新。题材和内容更加丰富,诗歌体裁发展至五七言古近体诗大备。
· 初唐时期
初唐诗承袭齐梁浮靡的宫廷之风,而后以“初唐四杰”——“诗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为典型的一类宫廷外的优秀诗人,突破并改造了宫体诗。他们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清俊。闻一多指出“四杰”的诗歌创作把唐诗从宫庭、台阁引向市井、江山和塞漠,增加了新的题材,扩大了创作的范围。到陈子昂正式提出反对齐梁之风。
其中王、杨以五律见长,卢、骆擅七古,届时五言律诗开始初步定型,七言古诗发展成熟。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将送别写得胸怀宽广,态度乐观。情意恳挚旷达,格调爽朗高远,一扫过去齐梁靡弱之风,为盛唐诗歌开了先路。
骆宾王《在狱咏蝉》
——“抒发作者身陷冤狱时的“幽忧”。作为咏物诗,此首达到了物我混成的境地,处处语意双关,是对黑暗政治的有力控诉,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 盛唐时期
经过初唐100多年的酝酿,终迎来盛唐。此时国力富强,政治开明,文禁松弛,对外交流频繁,是社会高度繁盛且极富于艺术气氛的时代,统治阶级提倡诗赋创作,形成了全社会尊重文艺尤其是诗歌创作的习俗。
虽在四个时期中历时最短,却是唐诗发展到最顶峰的时期。诞生出一批各具特色、才华横溢的诗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是盛唐乃至全唐,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二者情谊深厚,齐名称“李杜”。
李诗豪放雄奇、俊逸高畅、飘逸若仙,富有浓郁的浪漫气质。杜诗底蕴厚重、气势磅礴,沉郁顿挫、忧国忧民,堪称“诗史”。二者诗风是盛唐诗风的主调和特征,文学史上的盛唐更是止于杜甫身故。
李白一生坎坷,喜剑术、嗜酒,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余光中赞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杜甫为其作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太白二十韵》)
《将进酒》
——“写李白狂放的豪情、博大的胸怀和怀才不遇的悲愤。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
《蜀道难》
——“‘本篇则纯用比兴,借蜀道之巉岩畏途以喻仕宦之坎坷,借旅人之蹇步愁思以喻失志之幽愤。’(安旗先生《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是这首著名诗篇的主题所在。句式参差错落,韵散兼用,富有变化,表现了李白豪纵的个性和不受格律约束的创作才能。”
盛唐诗题材更为宽阔,流派众多,主要分为两派,一是以“诗魔”王维(《山居秋暝》《渭川田家》《竹里馆》)、孟浩然(《岁暮归南山》《春晓》)为首的“山水田园诗派”,二是以高适、岑参、擅写七绝的“诗家天子 ”王昌龄(《出塞》《塞下曲》)、李颀为首的“边塞诗派”,在数量和艺术造诣上皆在盛唐到达鼎盛时期。
此外还有“吴中四士”张若虚、“诗狂”贺知章(《回乡偶书》)、张旭、包融。在盛唐时,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古风歌行皆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
· 中唐时期
中唐分前期与后期,前期代表诗人有“五言长城”刘长卿,“山水诗派”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滁州西涧》)、王孟,卢纶(《塞下曲四首》)、“边塞诗派”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等。
后期则出现两个流派,其一,是以“诗魔”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元稹(《遣悲怀》《行宫》)为代表“新乐府诗派”,其中白居易是中唐成就最高的诗人,二者其名,称“元白”。
新乐府诗始于杜甫,如杜甫的《兵车行》,与此有异曲同工的还有《丽人行》《石壕吏》。
——“这是一首“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元稹《乐府古题序》)的新题乐府诗,控诉当时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诗歌前半记事,后半记言。借老兵之口诉说战争不断、田地荒芜、租税无着、生育观念畸形改变等社会惨状。”
白居易《长恨歌》
——“全诗歌咏唐玄宗与杨贵妃生离死别的传奇故事。’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一悲剧性结局,突破了我过传统文化心理喜欢’大团圆’的模式,尤能可贵。
在人物的外貌和心理刻画上也大大突过前人,细致入微。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婉转细腻,雍容华贵,没有半点纤巧之病,显得既哀感顽艳而又庄严美丽。”
其二,是以韩愈(《山石》《石鼓歌》)为领袖,包括“诗囚”孟郊(《游子吟》)、“诗鬼”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等人而成的“韩孟诗派”,他们推崇李杜的同时又融入禅宗及佛教思想,探索出新的风格。
· 晚唐时期
被合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杜牧是晚唐时期的代表人物。
李商隐擅写咏史诗《韩碑》《隋宫》《瑶池》,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政事、讥评时世。以作爱情诗与无题诗的律诗见长,《夜雨寄北》《锦瑟》缠绵悱恻、朦胧隐晦。白居易极为欣赏李商隐的文章,曾说:“我死后,得为尔儿足矣”。
杜牧诗以七言绝句著称,善将叙事、议论、抒情三者融为一体,如《赤壁》《秋夕》。
唐诗达到的巅峰造诣,后世再难超越,王安石曾说:“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世间俗语言,已被乐天道尽。”,鲁迅也干脆说:“我以为一切的好诗,到唐代都已做完”。
读唐诗,隔时空与千年前的名家对话。读罢唐诗,可尽言辞之美,观世间百态,领略人生智慧。
▼ 点 阅读原文, 购买《唐诗三百首注评》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