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刚刚结束,已经证明了以金牌为最大原动力的中国体育仍然延续着金牌制造大户的辉煌。这些成就固然因奋战的健儿们艰苦科学的训练,也由于中国为了金牌投入了举世无双的真金白银,还因中国的金牌梦工厂已经深入到每个省、每个县的体育局。
说句实话,自从把一块奥运金牌也算全运会一块金牌后,奥运会期间以各省体育局的心态看,对本省运动员金牌的关注已经超过了对中国代表团表现的关注,因为前者将决定着自己的政绩,推而广之,地方政府也会觉得这是实实在在的给足了面子的工程,别忘了体育局领导的任命是地方政府说了算。有奥运金牌这么巨大吸引人眼球的载体,搭上这班车对宣传地方的业绩绝对事半功倍。一个各省市的庆功会已经拉开序幕,由企业赞助加三公经费的大排场也随着运动员归来步步推向高潮。
中国人的金牌情结并非中国人的特殊喜好,“一穷二白”和“东亚病夫”的形象一直困扰着中国人,在运动场上处处落后挨打的经历也曾深重地伤害着中国人的自尊心,刘长春艰难地万里走单骑感动了多少中国人。重视金牌在多年前这样做是必须的。而到了GDP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的年代,还如此看重金牌,并且在金牌与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对比悬殊的状态下还延续这种马太效应,就有匪夷所思之感了。
(左一李梦华,左二荣高棠)
能胜任地方体育局长绝非凡夫俗子。没有人敢于违抗这种规律,必然有一个强大的体制在理顺这种格局。有两位前辈体育界官员的经历在提醒着一代又一代的继任者,谁不完成金牌硬指标谁下台。一个是80年代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他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体育的领军人物,1984年中国人在洛杉矶奥运会勇夺15枚金牌,李梦华功不可没。四年后中国军团在汉城奥运会仅得5枚金牌,还没等他归来歇过劲儿来,他已经被免职了。另一位北京市体委主任魏明,任期内北京金牌也没少拿,但1985年全国青运会北京代表团名落孙山,还在外地带团比赛的他已经得知免职的通知。这两位都是抗战干部,尚且以如此迅捷的方式离开岗位,他们遭遇的示范意义非同小可。而几十年来,每次全运会将很大程度决定着各地体育局的政绩,那压力可以说是深入骨髓的!
不必苛责体育局长们是金牌迷,考核干部的制度是硬道理,学校体育、全民健身搞好了无声无息,搞不好无伤大雅,把任何人放在这个位置也别无选择。让谁当体育局长,都会把金牌当爷爷和祖宗。
2013年全运会蒋文文和蒋婷婷于花样游泳在比赛中输给了东道主,而当时他们正值巅峰期,在比赛中确实不比任何对手差,但被裁判黑了,最终也导致有关受贿官员被判刑。)
压力实在太大,需要给地方体育局减负了,尤其压力太大也不利于培养新生力量,比如一个20岁很有潜力的运动员此时不如一个30岁已无潜力的运动员,体育局通常是用后者,这显然不符合全运会培养发现新人的宗旨。更不用说以往全运会甚至出现主办方给对手设置障碍乃至不少代表团做裁判工作和服用兴奋剂的现象……为了减负,本届全运会不再像以往每天公布各省市奖牌榜,这是全世界大型运动会绝无仅有的,让人觉得不着调儿。但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也是对以往过火行为的矫枉过正。尽管一些排名领先的省市不管这一套,不断公布奖牌榜,但没有强势媒体的介入,影响力也微乎其微。
相关链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