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简化思想,绝不取悦迎合任何人。
今天故事的主角是几位博学的老师,他们用当下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抖音上传播着自己擅长领域的深度见解,这些学者的开播让昔日处于高处的知识触手可及,吸引着大家感受智慧的光芒。
他们用崭新的直播方式,让许多想要汲取知识的人不再困惑,大师与大众的边界正在被打破,产生新的风景。
星辰大海之中,你不能带着迷惑游走。
只有滚动的知识,才能不长青苔。
读大学,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个发问,曾困扰着成千上万的年轻人,他们在行走的路上找寻着答案。
在武汉大学李建中教授看来,大学教育应该“通天下之不通”,"大学",出自《礼记》,即博雅之学,君子之学,养成德性或人格之学。"通天下之不通"出自《文史通义》。
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然而故人的见解从不赤贫,在当下的语境中仍然是相互汇通的。
听君一席话,不再是如听一席话,着实是胜读十年书。
对于当下大学教育的种种回溯与转变,他们在用心思考。有李建中教授,也有涉足文学、电影艺术、生物学等领域的老师。人格独立之精神自由是大学之道,亦是大道之学。
这些学者在抖音直播上发声,是因为有话要讲。
当下数字技术革新给传道授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可能,往日严肃的学者们也乐于走下讲台,尝试打开手机里的抖音等直播软件,在更为开放自由的对话环境,与屏幕那头的学生们交流学术。
在方寸之间,人们觉悟着生命的充实,感受着人生的百般况味。
“电影的每一次创造都是一次偶然,是最伟大的幸运。”
电影于戴锦华而言,是一种语言,她在用光写作。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戴锦华一直从事电影领域相关研究,并参与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电影史论专业。
这是一位自带强大气场的女性,讲起话来逻辑清晰、自信十足,深受学生的仰慕。在北大,学生们都喜欢喊她“戴爷”,足以见得这位女教授的个人秉性。
这次,62岁的戴锦华应抖音之邀,作为「开学公开课」第一位直播嘉宾,她中气十足地讲述着自己的电影内心世界。
直播内容一如既往的旁征博引,富有生命力,像极了电影艺术本身,对生活强有力的介入。
戴锦华热衷于在集体狂热中发出不同的声音,对于当下一些粗制滥造的电影作品提出一针见血的评论,“责任不在观众,而是影视资本的高度垄断”。
提到“流量”一词,戴锦华称不能让流量主导文化生产,这样会封闭太多可能性,当下流行文化追求的多数是转瞬即逝的东西,只是把原来资本逻辑的东西极端化与外在化。
知识并不崇高,但知识是严肃的。
在她看来,电影是沉浸式的艺术,成功的电影会让我们丧失判断,我们把自己投射到电影中,混淆真实与虚构、混淆自己与他者。
戴锦华也是一个性情中人,对于电影院中剧透的观众,她吐槽起来直言不讳,认为这是不可饶恕的。
在影院中看电影,其实是在人群中享受孤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这种独特的沉浸式观影体验。
她的毫不留情,留给我们的却是无尽的思考。
很多青年导演在自己想学电影却无处入门的青葱年华,戴锦华的公开课和电影专著是他们生活中珍贵的慰藉。
编剧史航曾形容自己“很愿意在散场的时候马上凑到她身边,就像一个亲信、小人、佞臣”。
在这场直播中,她以“电影于我”为主题,向热爱电影的朋友们介绍自己近四十年来,对电影这一艺术形式的理解,对于电影的爱,对于电影的期待,对于电影的坚持。
时代变化剧烈,在当下的视频时代,抖音希望不断拓展知识传播的可能,让原本被局限在书本和课堂里的知识,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触碰到更多人,电影亦是如此。
有十万的观众,守在手机屏幕前,做戴锦华的学生,听她聊电影。
电影,是爱的艺术。只有当我们看到他人,而忘却自我的时候,电影才有意义。
直播伊始,她表示如果最后大家能体会到贯穿到自己生命的情感,也就不枉此行。
末了,戴锦华的那句“电影是及物的艺术,不是不及物的艺术”也许已说明了一切。
有十万的观众,守在手机屏幕前,做戴锦华的学生,听她聊电影。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天文学又何尝不是呢。
天文学,是浪漫的代名词。
“人类的未来到底在哪里?”苟利军老师这次在抖音,为大家解答各种维度的天文知识。
他从人类起源时期天文学发展的渊源开始讲起,在人类学会直立行走后,白天打猎,晚上就开始夜观星空。因此,古代人类记录了很多肉眼观察的天象数据。
今年是“太空年”,许多航空事件很有热度,6月,中国有三位航空员搭载神舟十二号在太空出差,神舟十二号是整个天宫二号太空站建设的一部分,备受瞩目。
星河在上,波光在下。
直播中,苟教授就中国空间探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到明年年底中国第一个空间站会建成,同时完成相应的科学实验,到那时我们就会看到前所未有的宇宙深度。
天文学的热潮,在不同维度中散发着独特魅力,在近2个小时的抖音直播中,苟教授的观看人次达到了12.7万。随着信息传播视频化程度不断提高,直播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大众传播形式。
直播中,观众们纷纷提问:“登陆月球是真实的吗”、“外星人是否存在,有没有跟我们联系过”、“UFO和外星人飞船的区别”、“神舟十二号的成功发射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面对这些有趣的问题,苟教授根据事实数据给出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答复,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景观,“看见”光年之外的行星从天际横跨而过。
在他看来,随着知识直播快速普及,更多有趣有用的内容在快速传播,过往知识传播和理解的堡垒正在被打破,包括天文学。
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不该困于琐碎,对自己温柔点,你不过是宇宙的孩子。
遥远的星空下,有着我们不曾了解的久远往事,在抖音这次「开学公开课」的直播中,苟利军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每个浪漫的人展现粒子们一个又一个,一个又一个朝暮光转。
那是地球之外,人类遥远的归宿。
当苟利军老师在抖音直播探讨地球之外的人类归宿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柳冠中教授在为设计正名。
这位“中国工业设计之父”在近杖朝之年,通过直播的形式与网友见面,分享自己多年来设计研究的心得,滋养着不同年龄阶段的粉丝,有网友称“这样的导师是我们的国宝!”
柳冠中先生78岁的年纪,面容消瘦,一头银白色的头发,拥有知识分子长者的儒雅气质。
他一贯地面带微笑,抿着嘴唇,思考时时常眉头紧锁,一双锐利的眼睛温和地看着这个世界。
他身上有着很多头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工业设计带头人......
在老人家心中,自己只是一个搞学术的学者,向来以一个普通人自居,以清醒的态度去看待问题。
多年来的耕耘,柳冠中已然形成了中国人自己的设计理论体系,他牵挂着中国的设计与制造。
个体的生命体验,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他看来,真正的设计从不是模仿,而在于超前。
绝不简化思想,绝不取悦迎合任何人。
在这次抖音开学公开课上,柳教授以“设计学——‘第三种智慧’的奥秘”为主题,讲述了从造物转为谋事的设计思维思考。
时代喧哗造物忙,不觉茫茫道路长。
何为设计?
直播最开始,柳冠中教授便给屏幕那头的网友们抛出这样一个问题。
他认为设计源于创新,是一种指导思想,是推翻既定知识后的重新思考,重新认识周围与头脑里的观念。
“科学是第一智慧,艺术是第二智慧,科学追求的是更高更快更强,艺术是追求风花雪夜,而设计是追求海平面的提升”,这也正是柳冠中教授口中的人类第三种智慧。
讲设计都说美,该场直播观看人次达到了15.8万人,足以见得人们都热爱美的事物。
美从来不是感官上的刺激,我们在望向世界与设计之美时,其实也是在重新审视自己。
很多人认为奢华叫美,其实不然,称之为美的不一定豪华。希腊的悲剧也有美,中国青铜器也有“有狰狞恐怖”之美,朴素有朴素之美。柳冠中教授78岁了,还在身兼力行地通过直播打破人们对于美的固有认知。
直播时的他,情绪饱满有力,有着挥斥方遒的激情,柳教授仿佛是一个“金句制造达人”,在近两个小时的抖音直播中,言谈鞭辟入里:
“我们必须要理解感官上的刺激,耳听是虚,眼见是实不一定就是美,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你认为好看的东西恰恰是丑恶。”
从40年代走来的柳冠中老人身上,最为可贵的是历经沉浮后,仍旧拥有独立的人格与风骨。
如今,这位老教授头发已花白,但目光依然炯炯有神,看起来十分睿智,是一个妥妥的宝藏老男孩。
除此之外,还有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则贤、北京大学中文系洪子诚、武汉大学病毒学陈宇、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的成里京四位学者的专业讲解。
直播过后,洪子诚也谈到了自己对直播授课的理解:“抖音直播是一个很好的传播方式,特别是提高了大家对知识的关注度。另外,它面向更加广阔的观众,这与在大学里专业教学存在较大差异,但对知识的普及可以发挥很大作用。”
此次抖音的“开学公开课”,用直播的方式,让许多想要汲取知识的人不再困惑,大师与大众的边界正在被打破,产生新的风景。
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大师们都在自己热爱的专业领域发光发热,不论何时,不论何地。
其实在此之前,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戴建业,也是一改传统,用风趣幽默的讲课方式,让李白与杜甫变为“凡人”,也让自己成为抖音上的“网红教授”。
他擅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晦涩难懂的古代文学知识落地,也打趣地将诗人“拉下神坛”。
戴建业老师如今备受年轻人喜爱,同样证明了这种崭新的传播知识形式是成功的。
在拥趸眼里,像戴建业、柳冠中、戴锦华等这样的老师是稀有且珍贵的,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靠近大众媒介的直播方式。
每一代人的想法与发声都不该被浪费,他们的胆识与头脑是稀缺的宝藏。
这些学者在谈笑之间,难掩知识与风趣的魅力。
他们用当下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着自己擅长领域的深度见解,让昔日处于高处的知识触手可及,与您一起感叹,今晚的月色真美。
星辰大海之中,你不能带着迷惑游走。
只有滚动的知识,才能不长青苔。
 星辰大海
触手可及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