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素有“帝国坟场”之称。这个位于亚洲中部的内陆国家,高原和山地占了全国面积五分之四,至今该国领土的五分之三交通不便。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客观上也帮助阿富汗人最终逼退了许多强大的入侵者,如马其顿王国、蒙古帝国、大英帝国、苏联等。
这一次,狼狈撤退的换成了美国人。随着以美军为首的国际部队从今年5月开始撤离阿富汗,20年前被打跑的塔利班又重新掌控了大部分农村地区,并包围多个省会城市。守军毫无斗志,大城市逐个沦陷,连当年塔利班一直没攻下的北方联盟的根据地也投降了。
8月15日,塔利班涌入政府军占据的最后一座主要城市——首都喀布尔,事实上宣告夺回了阿富汗的全面控制权。美国使馆的工作人员在当天匆匆撤离,这一历史性时刻,仿佛回到了1975年4月30日的越南共和国首都西贡。
美国在阿富汗的失败,因素很多。阿富汗不仅有宗教、民族问题,还有部落问题,以及地方自治问题。早在爆发内战前的1970年代,阿富汗就是一个中央政府和农村部落地区二元分割的社会,世俗化的城市和部落化的乡村从未融合在一起。苏联入侵以及其后延绵不断的战火,将这个国家进一步撕裂。
与此同时,阿富汗也是全球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数据,阿富汗2020年人均GDP仅为508.8美元(全球平均数为11081.6美元),是全球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如今变天后,不少国际机构预测,阿富汗今年的GDP或将萎缩20%。
在这样一个复杂而落后的国家,外界想单纯通过引入现代社会结构和政治秩序,重建一个符合国际社会标准的国家机器,最终只会是无用功。
打一场有史以来无例可循的战役
由于塔利班收留了“基地”组织并密切合作,“9·11”恐怖袭击后,报仇心切的美国要摧毁“基地”组织,必然得同时击溃塔利班。2001年10月7日,美英联军进入阿富汗,接触塔利班的死对头——北方联盟,标志着阿富汗战争的开始。
美军在阿富汗战场的行动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1年至2014年的代号为“持久自由行动”(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大规模军事作战行动,目的是打击和消灭“基地”组织,以及支持他们的阿富汗塔利班;第二阶段则是2015至今年撤军前的代号为“自由哨兵”(Operation Freedom's Sentinel )的维持和平行动,目的是保护和扶植阿富汗的民选政权。
2003年3月15日,阿富汗,美军在指引一架C-130运输机降落在平地上。
2013年2月,阿富汗坎大哈省一个村庄,阿富汗政府军(左边两人)和美军并肩作战。
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决定向塔利班开战的理由是:“如果塔利班继续掌权,我们则是在冒险向其他庇护、资助恐怖分子的国家传递这样一个讯息:他们可以帮助一个‘基地’这样的恐怖组织,并将其作为与美国‘讨价还价’的资本。”
此时的阿富汗已经被世界遗忘了一阵子——除了塔利班在2001年3月炸毁巴米扬大佛后,曾激起全世界的口诛笔伐。
冷战结束后,美国大幅削减情报界的预算,美国特工们在苏军撤离阿富汗后也被调往他处。“9·11”的突然发生,美国情报人员摸不清阿富汗各部落首领对美军到来的容忍程度,也没有最新的地形图,更没有特工和分析人员能说当地语言。阿富汗的气候环境对军事行动很不友好,比如高海拔让直升机发动机功率下降,还有沙尘问题。
美军的最有利条件是活跃在阿富汗北部的北方联盟。这支由塔吉克、乌兹别克、哈拉扎等少数民族构成的武装力量,作战经验丰富,熟悉风土人情,与塔利班有着血海深仇。塔利班的基本盘是南部的普什图人,普什图族是阿富汗的第一大民族、南部邻国巴基斯坦的第二大民族。
塔利班在1996年9月27日占领喀布尔,10月29日正式改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旧政权国防部长、塔吉克族人马苏德出逃喀布尔,回到根据地、阿富汗最大的塔吉克族聚集地——潘杰希尔谷地,招兵买马,继续战斗。谷地在喀布尔以北150公里,自古以来是兴都库什山脉通向北部平原,或穿过巴达赫尚去往中国的必经之路。
1980年到1985年间,马苏德曾在这个谷地领导了对抗苏军9次围剿的战斗,因此被称为“潘杰希尔之狮”。各路反塔利班力量组成了“拯救阿富汗伊斯兰联合阵线”,通称北方联盟。它们各有各的境外靠山,名义上奉兵力最强壮的马苏德为领袖。北方联盟的根基是三大族群,包括占阿富汗总人口27%的塔吉克族、各占9%的哈扎拉族和乌兹别克族。
◆抗苏战争期间的马苏德。
马苏德于2001年9月9日死在“基地”组织刺客的炸弹下,北方联盟一时群龙无首。但仅仅两天后,“基地”组织便发动了震惊全球的“9·11”恐怖袭击,为自己和盟友塔利班带来灭顶之灾。
“苏联遭受的灾难性一幕仍然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冬天渐渐临近,带着我们对这群憔悴但久经沙场的阿富汗人的信心,美国即将发起一场有史以来最无例可循的军事战役。”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拉姆斯菲尔德在开战前依然忧心忡忡。
吸取了苏联军事失败的教训,美军在阿富汗上演了全新的战争模式。不同于苏联的装甲师和重炮,美国特种部队小分队们与阿富汗各路武装接上头后,招呼运输机空投来武器装备,随当地人一起作战并召唤精确又猛烈的空中火力。长期用破烂家当苦战的北方联盟官兵们,在美国高科技面前目瞪口呆、士气大振。
北方联盟扬眉吐气的时刻到了,他们的进攻势如破竹,小规模的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则跟进对付北方联盟未能消灭的残余敌人。
2001年11月,阿富汗东北部的昆都士前线,来自北方联盟的士兵正在行进。
2001年11月5日,北方联盟进攻北部最大城市马扎里沙里夫,激战4天后拿下这里。美国陆军特种部队绿色贝雷帽成员骑马进城,这一幕极具历史象征性,并在2018年的好莱坞电影《12勇士》里再现。从此,美国便可从乌兹别克斯坦走陆路补给北方联盟。
2018年好莱坞战争电影《12勇士》海报,骑马的特种部队成为经典形象。
11月13日,北方联盟部队首次进入喀布尔。塔利班的残兵败将退往南部重镇、全国第二大城市坎大哈。风云际会,哈米德·卡尔扎伊(Hamid Karzai)带领一支普什图族军队在12月初攻陷坎大哈。他出身望族,祖父、父亲和叔叔都活跃于政坛。至此,塔利班被赶出阿富汗各主要城市,美军仅阵亡11人。
重建国家比军事行动更加艰难
2001年12月,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认可下,阿富汗成立了驻阿富汗国际援助部队(ISAF)。ISAF最初的任务是使喀布尔及其周边地区摆脱塔利班、“基地”组织、各派军阀的控制,替阿富汗创立过渡政府扫清障碍。
直到2003年10月,安理会授权ISAF将任务扩展到阿富汗全境。ISAF以北约和欧盟国家军队为主,伤亡排前三名的是美国、英国、加拿大。直到2014年12月,ISAF才正式解散。
面对措手不及的失败,塔利班和“基地”组织主力躲进了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边境的山区。2002年3月初,美军启动阿富汗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行动——森蚺行动(OperationAnaconda),这也是美军首次在阿富汗投入大规模常规陆地兵力。3月18日,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汤米·弗兰克斯上将宣布主要战斗已经结束,美军取得胜利。
“森蚺行动”地图讲解,这是美军在阿富汗最大规模的战斗。
描绘“森蚺行动”的绘画,一架用于特种作战的MH-60K直升机正在运输特种部队。
接下来是比单纯军事行动艰难百倍的任务——重建国家。卡尔扎伊出身政治世家,父亲曾被塔利班暗杀,这导致他决定与北方联盟合作。2000年与2001年,他前往欧洲和美国,游说外界支持反塔利班运动,这发生在“9·11”之前。世贸双子塔坍塌后,西方世界才想起他和马苏德早先发出的警告——他们曾提过塔利班与“基地”组织有密切联系,且有一个即将袭击美国的阴谋。
2001年12月,联合国在德国波恩召开了阿富汗问题特别会议。参会者都是在抗苏战争中崛起的军阀们,会议目的是保证国家不再发生内战。会议共确定了四步计划:联合组建一个临时政府,过渡期6个月;召开大国民会议,组成过渡期2年的过渡政府;在2年的过渡期内起草新宪法;举行议会和总统选举。
“波恩计划代表了阿富汗技术官僚和贵族的回归,标志着阿富汗这个屡被中断的‘项目’又重启了。”美籍阿富汗裔历史学家塔米姆·安萨利(Tamim Ansary)曾如此评价。
最受美国认可的卡尔扎伊出任临时政府主席,他在国内的势力虽然很弱,但却是各方都能接受的人选。马苏德的副手、来自北方联盟的塔吉克人穆罕默德·法希姆成为临时政府的5位副主席之一,并兼任国防部长。
卡尔扎伊最初毫无实权,被揶揄为“喀布尔市长”,因此很欢迎ISAF的驻扎。手握兵权的法希姆则对ISAF不那么热心,反而希望缩小驻军的规模。但最终,他不得不放下兵权——这是因为由联合国出资的2亿美元援助计划有项先决条件:解除军阀们的10万人武装。
2004年10月的总统选举中,卡尔扎伊赢得34个省中的21个,击败了22个对手,成为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第一位民选领导人。不过,阿富汗的总统不好当,新政权自始至终走不出腐败无能的阴霾。而且,美国的阿富汗政策也随着其国内的政党轮替而发生变化。
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在办公室里。
2009年奥巴马上台后,美国的反恐政策也迎来重大调整。早在担任参议员时期,奥巴马就极力反对美军发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因为他内心拥护一种广泛的反殖民主义观点,将美国及其西方盟友视为侵略者、占领者甚至恐怖分子。他上台后虽然不得不延续小布什政府的战争,但做出了不小的改动。
小布什在任时,每半个月就与卡尔扎伊进行一次视频对话,奥巴马取消了这个事项。2010年3月,当卡尔扎伊准备按计划访问白宫时,他沮丧地得知这趟行程被美方取消,白宫官员还向新闻界控诉了阿富汗政府的腐败,以及卡尔扎伊的虚荣和过于敏感。
面对盟友加靠山的如此羞辱,卡尔扎伊一不做二不休,邀请伊朗总统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访问阿富汗,后者是著名的反美急先锋。内贾德在喀布尔的总统官邸里发表了一份反美演讲。卡尔扎伊还放狠话给美国国会议员,如果混乱和冲突依旧,他就退出政坛、加入塔利班。
这种近乎无赖的做法让奥巴马陷入尴尬境地,奥巴马政府不得不改变初衷,邀请卡尔扎伊在5月访问华盛顿。这一次,卡尔扎伊享受到了许多外国元首享受不到的待遇,他与奥巴马共进午餐,餐后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
这一次,奥巴马赞扬了卡尔扎伊的反腐成就,还强调说,“我们的任务是做卡尔扎伊的好朋友。”狡黠的阿富汗客人春风得意地回答说:“开诚布公有利于保持良好关系。阿富汗与美国的关系从来还没有像现在这样牢固。”
早在奥巴马宣誓就职总统前,时任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的拜登在2008年访问了伊拉克和阿富汗,他对伊拉克观感不错,但阿富汗则相反。在卡尔扎伊的晚宴上,据说他曾扔掉餐巾纸、愤怒离席。2009年1月,他在跟卡尔扎伊共享晚餐时,曾毫不客气地责备阿富汗政府贪腐、治理能力低下。而今,身为美国总统的拜登不得不接受阿富汗翻天局势的巨大考验。
2011年,卡尔扎伊迎接美国副总统拜登来喀布尔,一起检阅阿富汗军队的仪仗队。
击毙本·拉登难挡动乱再起
早在美军取得初步军事胜利之时,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拉姆斯菲尔德就下了判断:“结束塔利班在阿富汗的统治,只是长期、持久的战役的开始。”
拉姆斯菲尔德卸任后,罗伯特·盖茨于2006年12月接任防长。此前他曾担任中情局副局长,于1986年访问过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
基于其早年与阿富汗人打交道的经验,盖茨称:“我坚信,在阿富汗建设一个强大、民主(像我们定义的那样)、基本忠于人民并且高效的中央政府,以改变这个国家的文化、建设经济并改革农业,根本是白日做梦。”
盖茨的忧虑很快得到应验。塔利班在2007年死灰复燃,这一年发生了140多起自杀性爆炸事件,超越过去五年的总和。
塔利班的作战方式跟反苏战争时差不多,队伍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向农民索取食物并寻求庇护,发动袭击后撤回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而巴基斯坦政府根本管不到这类边境地区。到2008年,塔利班已经可以组成地下政府,并发展出一套代替政府司法系统的体系,越来越多农民愿意相信塔利班而非政府。
叛乱愈演愈烈,美国政府唯有增兵。无人机战术在奥巴马执政时期日臻成熟,美国使用无人机监控战场,对有价值的目标进行轰炸,通常对敌人要员实施斩首。
2011年5月1日,“基地”组织头目、世界头号恐怖分子本·拉登被击毙,美国举国欢呼雀跃。这场利索的特战行动成为年度重磅新闻,并具有改变世界局势的象征意义。
畅销书《艰难一日》封面。书中,一位前美国海军海豹六队队员化名为“马克·欧文”,详述了其全程参与的击毙本·拉登行动。
此战之后,“基地”组织何去何从、美国反恐战争将面临何种新挑战,都成了未知数。事实上,本·拉登死前早就失去了指挥中枢的作用,他的住处没有多少通讯设备就能说明问题。
而且,塔利班也不同于“基地”组织,他们在不断失利的战斗中学会了更多手段,例如驱使村落长老去北约基地控诉国际联军滥杀无辜,让西方军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道主义立场的制约。
阿富汗南部赫尔曼德省桑金地区的反叛乱作战就是典型。这里是鸦片种植地,当地农民支持塔利班,因为鸦片是他们共同的财源。桑金地区的塔利班分子在2010年已与外界失联,镇守此地的英军出门巡逻时容易遭遇伏击,只能困守据点,让直升机在夜色掩护下运送补给。之后靠着美国海军陆战队前来解围,付出了不轻代价后终于夺回该地区的控制权。
然而,巡逻队呼叫火炮或空中支援,均要经过营部指挥中心的律师审批;每次空袭结束,轰炸录像也要提交给律师进行审查。这大大损耗了基层部队的斗志和士气。
里根时期的国防部国安事务助理部长、作家宾·韦斯特(Bing West)曾跟随海军陆战队出行,之后完成了非虚构作品《一百万步》。他在书中提到,当时的驻阿美军司令斯坦利·麦克里斯特尔(Stanley McChrystal)要求常规部队不以击杀恐怖分子为重点,而是要保护民众并劝说他们支持卡尔扎伊政府,杀敌则交给特种部队。
可见,塔利班已经认清,打赢阿富汗战争的关键在战场之外——那就是以营造舆论来对美国社会进行公关战,消耗选民耐心,最终影响美国总统大选。这一方法并非塔利班首创,当年越战亦是成功实践此观念的例子。
美国撤军后,阿富汗内战远未结束
对美国而言,当年跌入越战深坑的主因便是作战目的不明确。阿富汗战争亦然,最后已经分不清到底是维和行动还是军事行动:如果是维和行动,就通过最低限度使用武力来争取民心;如果是军事行动,就要在最短时间消灭敌人,建立安全稳定的局面。
当奥巴马政府划定了2014年的撤军时间表,就如同当年尼克松政府决定1969年从越南撤军一样。此时,塔利班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们只需保存实力,苦撑到美军撤离之际。
果然,塔利班成功了。随着美国8月30日从阿富汗撤出最后一批军队,阿富汗新政府的组建也进入最后阶段。“政府将在接下来的几天内成形,”塔利班高级领导人阿纳斯·哈卡尼告诉半岛电视台。俄新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塔利班将于9月3日宣布组建新政府,目前不清楚新政府的组成情况。
美国总统拜登在8月31日的电视讲话中表示,美国20年来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花费超过2万亿美元,超过20744名美国军人和2461名美国公民因此死亡,继续战争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打击恐怖主义的行动没有结束,他表示将继续打击包括“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ISIS-K)在内的全球恐怖主义威胁。
“当美国翻开过去20年指导国家外交政策的一页时,必须从错误中吸取教训。”面对质疑声音,拜登坚称撤军是调整美国外交政策的关键一步,以应对恐怖主义威胁和来自中俄日益增长的挑战。
只不过,阿富汗的国内战争远未结束,仍有反塔利班的抵抗力量在坚持。在兴都库什山脉中央深处的潘杰希尔谷地,“潘杰希尔之狮”马苏德的儿子艾哈迈德·马苏德联手阿富汗前副总统阿姆鲁拉·萨利赫,组建了潘杰希尔抵抗势力,控制着未被塔利班占领的剩余地区。大旗竖立,不愿屈服于塔利班的阿富汗政府军残余力量正络绎投奔而去。
在潘杰希尔谷地坚持战斗、不愿屈服于塔利班的阿富汗军队残余力量。
 /陈祥  编辑 / 段文 嘉沐
排版 / 高云倩
RECOMMENDED
 报|姐|精|选

🤔美军在阿富汗为什么会失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