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在进行中的柔性供应是第三阶段,行业需要新的厂商来带领变革。
 | 王与桐
封面来源 | IC photo
36氪获悉,山东犀有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犀有数科")宣布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新犁资本领投,致远资本跟投,致远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所募集资金将用于智慧印染生态升级、产业大数据建设、数字化面料实验室扩容等。
公司成立于2020年,以工艺和研发数字化为抓手,ODM以销定产柔性制造为模式,全面打造面料数字供应链生态,实现数据和技术驱动的纺织行业智能制造云工厂。
犀有数科的产品主要分为两部分,实体产品和虚拟产品。
实体产品是其ODM柔性制造的面料产品,这个面料和市面上的面料不同。
第一个不同是销售链路的不同,面料的设计、研发、销售是一体的,是犀有数科引导客户来的,而不是普通的客户下单,工厂按需响应生产。犀有数科的壁垒之一就数字化的面料研发体系,具体包括面料颜色数字化、独家面料手感定量解决方案以及面料理化性能的数字化。基于面料全量数字化的基础可以实现面料研发的效率更高、品控和溯源也极其方便。
第二个是生产方式的不同,犀有数科是做“快反”的,而不是其他工厂提供的普通、大批量的面料。
而之所以有以上两个不同的原因是,犀有所有的交付都是在犀有数科自建的数字化染厂“中央厨房”基础之上完成的。 
虚拟产品是其SaaS和DaaS业务,即将云工厂的芯片、SaaS等能力开放给其他工厂用,目前有两个SaaS产品数织通和数染通,已经分别给印染厂和纺织厂试用。
之所以选择ODM这个角度切入,源于团队对市场的认知——现阶段存在行业冲击倒逼企业转型,以销定产、小单快反的ODM模式成为新常态的行业趋势。品牌商面临消费者需求快速变化的压力,需要不断创新、提速,制造商面临结构改革和柔性、数字化等的产业升级,需要提质提效。
终端品牌需求侧目前存在2个趋势,一是常规品牌为降低库存风险越来越多采用测款+翻单模式,需要的全供应链“快反力”;二是新品牌打开市场都采取的“商品力”。快反力的核心关键是“工艺能力”,犀有数科拥有近2万个跨厂可复制的工艺数字Package,助力公司实现了高达98%的直通染色成功率;商品力的核心关键是“研发力”,犀有数科拥有差异化的创新面料超5000个SPU,并以每月100新SPU研发的方式持续增加面料池的丰富度。具有上述规模数字化能力的纺织面料供应链基础设施尚未出现,因此犀有数科的ODM有巨大的机会。
概括而言,目前犀有数科建成六大数字化中心:SaaS平台汇聚丰富产能,ODM以销定产模式拉动“产能调度+工艺复制”,打造纺织柔性智能制造云平台;未来将物联网和互联网结合,实现真正的云调度、云生产、云仓储物流、云金融,建立跨工厂的生态平台,引领产业革命。 
企业供图
商业模式上,实体产品采用ODM产供销方式,预计2021年营收将达到6亿元;生态上,犀有数科希望2021年能够合作终端品牌超过80家,犀有芯及ERP连接30+家伙伴。 
如果说ODM是犀有数科区别于其他厂商的特点之一,那么与印染厂的强协作模式则是其第二个特点。
但是,与印染厂合作会面临的一个问题,印染厂过于强势,或许难以进行后续拓展。印染不同于纺织,由于需要资质等因素,全国只有一万多家印染厂,规模以上的有1600家,存在供不应求的现状,因此他们在产业链中地位强势,有极强的议价权,很多印染厂甚至只接受现金的结算方式。
针对这点,CEO张帅表示,这其实是业内对于印染厂的普遍误解。首先,印染行业有结构性过剩问题,存在时间和空间的错配。张帅曾做过调研,印染厂忙季的确存在上述供不应求的问题,但综合下来,印染厂的平均开机率只有70%。在2010年行业关停并转及退城进园前,一年的产能是700亿米,现在只有500亿米了,也就是说,行业整体产能是缩减的。
其次,面对中高端客户,印染厂也没有议价权,他们所接的是采购订单,而不是销售订单。二者的区别是,采购订单是以客户的标准为主,销售订单是以染厂可以主推自己的商品标准。
再次,印染过程是比较连续的,是多机台协同作业的过程,不同于织机单机运作的模式,因此其容错率更低,因此其实对于订单的˙准确性要求更高。
最后,行业大部分印染产能以做“加工单”为主,过于依托“老师傅”从而没有“工艺沉淀“,每一次订单的启动都是重新的“0-1”的“小缸-头缸-大货”流程,效率低损耗大,完全无法响应“快反”。同时,没有“研发“动机和能力,未能够为需求侧创造额外价值,不能够满足越来越多品牌ODM商品力的需求。
所以,张帅认为,犀有一定要解决印染厂的工艺痛点。
而之所以能够选择这样一个切入口,与公司的基因有关。CEO张帅有10年纺织服装行业从业经验,前阿里巴巴犀牛智造联合创始人,任职期间带领业务团队完成ODM成衣柔性快反模式的落地;在Decathlon任职期间曾完成多项科技面料的研发;董事长&CPO(首席产品官&首席工艺官)卫金龙深耕印染27年,领导裕民针织成功上市(HK00844);COO陶张木也有10年以上纺织印染行业从业经验,是前智布互联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曾从0到1成功打造纺织印染行业数字供应链信息化平台。目前公司员工分为两条线,一条是数字化平台部分,员工几十人,另一条是自营的智能工厂,能以“中央厨房”枢纽链接生态内20~30亿的产能,员工有两三百人,两条线的管理方式也不同。
过硬的团队背景或许只是犀有数科面对行业竞争的制胜能力之一,而纺织服装行业进入产业互联网变革的深水区也成为犀有数科搭建柔性供应生态的绝好时机。面料生产市场极大,中国境内面料生产供给(不含交易规模)市场容量每年在600亿米约1.2万亿元,这也是支撑起百布等公司能够有几十亿美金估值的市场基础。ODM型快反面料的市场增长空间首先会覆盖原面料供应链市场,每年会有千亿级的供给替代需求。“这个市场足够大,可以容纳至少几个千亿市值的头部玩家。”张帅如此评价这个市场。
同时,犀有数科认为,目前行业也正在经历变革。第一阶段是以1688位代表的信息平台、撮合平台,第二阶段是以百布、智布、搜布等为代表的商品平台、自营交易,现在正在进行中的柔性供应是第三阶段,行业需要新的厂商来带领变革。 
三个阶段
投资人观点
独家、深度、前瞻,为1%的人捕捉商业先机
36氪旗下官方账号
真诚推荐你来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