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些文字,是2020年9月13号的凌晨5点,起得早是因为,要在下午前完成老师布置的功课。我也希望在今天,大家能在留言区一起参与讨论,
当然,这个功课的前置课题,我先做分享:
我今天看到网上很多人讲圈层,说实话,没几个人是真的,那些所谓的圈层,大部分跟你讲什么?“怎么混圈子?”或者“如何嫁给富二代?”本质上来讲,那是一种“起点男主的逆袭人生”式的廉价解压,讲到底,那是空对空。
再来,很多的“微博财经”“抖音财经”,那是“杨幂资本局”或者“如何在三十岁前月入百万?”它更像一种博傻游戏,或者精神鸦片。
提这个,是为了告诉大家我不做什么,我不屑于做什么。然后再回过头来,告诉大家我会分享什么:分享那些真正的、来自顶级圈层的最顶尖的思考。比如我的这位老师,04年从JP摩根跳出来,创立了三家基金的,某集团董事长。
他现在教我两个字:产经。也就是「投资经济」跟「产业资本」。
这是课本上没有的一课,也是真正的圈层与财富的核心。它是一个词,叫“内在规律”。用老师的话讲:“赫兹你要明白,做企业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但你要懂得规律、规则。这样东西在数学里叫公式,你不明白公式,你是没办法解题的。”而今天我来,也是为了把能分享的公式分享给大家。
首先,我们做的事情大体分七个阶段,第七个,是规则的制定者,由宏观经济跟政府决策共同把控,比如沙特的原油。这跟大众没有关系,剩下的六个,逐层递进:
第一个阶段是地摊阶段。你并不具备稳定的服务单位跟稳定的服务对象。线下讲,摆地摊是不是这样?线上讲,微商是不是这样?很多线上的“自由职业者”是不是这样?这个阶段,你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稳定的服务单位”跟稳定的“服务对象”。
第二个阶段是家庭小作坊。用上一条来举例:当一个摆地摊的有了“稳定的服务单位”跟稳定的“服务对象”,它就会进入这个阶段,最简单的例子:当一个推车买早餐的,攒了一定的钱,他会干什么?开店!
有了这家店,它就有了“稳定的服务单位”,这家店。接下来,他也会有稳定的服务对象:这个区域内需要早餐的客户,无论开在商业区还是住宅区,你的针对性用户之明确的。在这个阶段,你才能做一件事,叫做“经营”。
地摊阶段,跟家庭小作坊阶段,唯一的差别就是是否具备经营性。在没有“稳定的服务单位”跟稳定的“服务对象”前,你是没有办法经营的。
然后是第三个阶段:企业化。在完成家庭小作坊式生产之后,你要完成的是“运营闭环”“商业内外循环”。慢慢的,这家早餐店有后厨了,有前面的服务员跟收营了,你才能完成“经营者”跟“管理者”的区分,这个时候你才能说自己是“老板”。
因为你不用再起早贪黑参与经营了。这个时候,我们才有一个词叫企业建设。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那么多的早餐店,但没几家能开成连锁,当你不跳脱于家庭小作坊式生产的时候,你是没有办法复制的。是没有办法进行企业建设的,那只能“起早贪黑”。
你们看:上面的三点,每一重,就是一重关隘,突破了,你就能进入下一重。而这些关隘,又决定了“你是谁”“你跟什么样的人交际”。圈层,阶级,就是这么产生的。
而有一个好的老师的重要性是什么?是起手,他就会教你跳过这三个阶段。老师起手,说四个字,“企业建设”
详细的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市调(市场调研)资源整合。
运营闭环,拉动内外循环,达到人事物合理配置。
之后,你起手就已经是“企业”了。前面三个步骤,你就可以直接跳过。这才是圈层收益。很多人讲人脉,给一个“地摊阶段”或者“家庭小作坊”阶段的人人脉,就算有,他们又能干嘛?圈层是思维跟眼界,千万不要仅仅因为“你认识谁”就沾沾自喜。
第四个阶段是“服务者的服务提供商”,当你完成了第三个阶段的时候,你就具有产业的“系统化”“规模化”“品牌化”的能力了。这时候,我们会看到很多的加盟店,连锁店,就是这样的逻辑。
你需要建设完备的“投资人挖取”“经营人才培养”“管理层架构”“专业人士智库”你接下来要做的并不是管理企业,而是要完成母公司对剩余企业的能量输送。
你服务于加盟店,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对客户的服务。你们看,海底捞是不是这样子的?这个时候,你就不是老板了,而是集团CEO了。
但是,大家要知道,这基本上就是绝大多数人能做到的企业,个人价值的终极了,包括我。
所以我找了老师来,教会我第五个阶段跟第六个阶段的内在规律:
产业资本的链动:比如说富士康,它已经成为手机制造的产业链条里的一个重要环节了; 再比如新希望集团,中国大半的农牧产业市场由他们提供支持;再比如华熙生物,世界上50%以上的玻尿酸原料由他们提供...
“产业在,则我在。
这叫中国骄傲吧?要是有生之年你能有那一天,你怎么做?
再往后,你如何让一家企业成为细分领域的规则制定者?华为的5G,抖音(字节跳动)这样的企业,他们已经能够成为特定领域内的规则制定者了,而且国际化,全球化。所以一到美国,美国慌了,为什么要搞事情,因为怕。
比如在美国如火如荼的抖音,它是不是可以一定程度上左右美国社交网络的游戏规则了?那中国社交网络的游戏规则要不是由微博,微信来缔造,换成推特跟脸书呢?
那有没有可能让多一家中国企业能做到这一步呢?
当然,在这两点上,我不能讲的东西就太多了,我只能给很大很空的东西。但是老师今天的作业,可能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向。
最后呢,其实这一篇文章跟上一篇特稿(点我阅读)一样,我在做一个抛砖引玉的工作,希望大家能踊跃的留言,讨论,分享,以及转发。
如果阅读量高的话,我后续可能会把这一部分内容整理成视频,以更多样的形式跟大家分享以及讨论。谢谢大家。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