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视障」。                                                  ▲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报。
撰文 | 佘宗明
「年轻人,不要太气盛。
「不气盛还叫年轻人吗?」
这是《征服》里刘华强的经典语录。
初看到「近七成大学生认为毕业10年内可年入百万」的新闻时,我的脑中最先蹦出的,就是这句台词。
不是说他们气盛,是说他们气壮。
套用最近流行的「废话体」:人有多大胆,胆就有多大。
他们是真敢想。
说得更刺激些:这届00后大学生,可能有不少人患了「预期牛逼症」。
01 
关于毕业薪资:
超过20%的大学生预期自己毕业后月薪过万;
8.20%男生和3.25%女生预期自己会进「5万元俱乐部」。
关于未来收入:
67.65%大学生评估自己毕业10年内会年入百万。
这是中青校媒调查给出的数据。
看完我觉得有几种可能:
一,这些00后的通胀预期太强烈了;
二,他们上知乎上得太多了;
三,他们在坐等「均富款」。
再或者,这调查是在北京五道口街头做的?
之后我又看到了招聘类APP统计的这届应届毕业生「期望薪酬」:
应届生北京求职期望薪酬为月薪22594元;
上海期望薪酬为月薪22332元;
广州期望薪酬为月薪21119元;
深圳期望薪酬为月薪21553元;
杭州期望薪酬为月薪20848元……
看来,这些00后的「格局」普遍惊人,早就实现了对我们的赶超。
这时候,适合把一碗碗鸡汤一块端上:
有梦想是好事,万一实现了呢?
真正的牛逼,是把吹过的牛逼都实现。
02  
现在看,国民收入情况有些配不上00后。
根据相关统计,北京市2021届高校应届毕业生薪资水平,普遍在4000-11000元之间。
这其中,互联网相关岗位的应届硕博士生,平均薪资高达10992元/月。
这是北京的数据。其他城市恐怕不会更高。
这么一对照,难免让人感慨:
理想很丰满,现实则过于骨感。
说「这些00后欠现实一顿毒打」,过了。
但说部分00后存在「乐观偏误」,恐怕立得住。
料想接下来,很多企业用人招人方面的主要矛盾可能是:
00后日益增长的薪资预期与企业给不起钱之间的矛盾。
▲数据来源:58同城大学生平均期望薪资统计表。
03 
互联网观察家Keso曾经提出了个「五环内视障」的概念。
意思是:很多「五环内人群」(精英白领)因为生活环境的区隔,动辄斥塔基人群的生活习惯「Low」「俗」。可他们不知道,那其实才是主流。
这些城市精英不知道,在「仅8.8%网民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网络生态下,他们才是少数。
从预期薪资看,很多00后或许也存在「新世代视障」
这是他们存在「乐观偏误」的由头。
「新世代视障」的生成原因很简单:
他们是含着×钥匙成长起来的一代。
他们的父辈则是普遍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红利的那代人。
可以说,他们的过去,坐落在中国社会几十年来发展最快的20年里。
他们确实不是人均富二代。
但物质充裕,生活优渥,没什么贫困记忆,也没什么饥馑概念,是他们身上的共同点与公约数。
之前有报告就说,00后平均存款约1840元,约为90后平均存款的3倍——注意,这里的00后存款多是储存罐里的零花钱。
想到这些,他们「花600元跨城代购茶颜悦色」,他们将一堆所谓新消费撑上百亿市值,也就不奇怪了。
更何况,调查对象是00后大学生。
高校里畸低的寒门学子比例,早就框定了他们的「幸存者偏差」。
当他们周边一堆人千金一掷为应援、为打卡、为尝鲜时,他们很难不生出某些幻觉来。
04  
但这可能是错觉。
很多00后大学生对财富积累的认知,都起于自身、周边……及网络。
可他们不知道,那并不具有代表性。
去掉滤镜后的现实地貌,跟「00后大学生靠拍视频月入70万」「摆摊年入百万」勾画的景象判若霄壤。
在当今社会,大多数普通民众的生活图景都是:
能自己做饭,绝不下馆子;
能坐公交车,绝不打车;
能坐慢车,不轻易坐高铁;
超市里的水果,挑特价的买;
网上的商品,领了优惠券再买……
普通人的世界里,没那么多说走就走的旅行和「一杯红酒配电影」。
即便是硕博毕业,年入百万都没那么容易。
不能《南辕北辙》看多了,就分不清南北。
对00来后,根据之前的经验锚定预期,也可能失效。
05 
「新世代视障」中裹了很多错觉幻觉。
没必要去奚落。
我想起,小学时每当别人问我「以后想考哪个大学?」,我的回答都是「清华北大」。
这表明:男人至死是(装)少年。
00后才是真少年。
少年适合做梦。
而一旦过了爱做梦的年纪,恐怕就是轰轰烈烈不如平静。
平静的代名词又叫——
躺平。
✎作者 | 佘宗明
✎运营 | 李玩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转载须经许可
广告合作请联系微信号:rabgogo88
或手机号:17682324259
 往期精彩回顾 
 ©
敬请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