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个段子:
路边有两个人在闲扯,一个人说:“我打工了一年,就全款买了一套房!”
“怎么买的啊?”另一个人很吃惊地问。
“我攒了1万,我爸给了99万。”
段子很好笑,但其实也来源于现实。例如兴中会的成立就是如此。
在给李鸿章上书7个月后,失望至极的孙中山为了早日实现推翻清政府的梦想,便再一次跑到了檀香山,准备成立一个推翻清政府的组织,出口转内销,将革命事业做大做强。
为了拉会员,他像一个推销员一样,没日没夜的跑到路边、工厂到处演讲。但是,一顿操作猛如虎,定睛一看原地杵。吭哧吭哧鼓吹了四个月,一个员工也没有招到。
不过,孙中山坚持不懈、为国为民的精神,感动了他的哥哥孙德彰。
而孙德彰这时候已经成了当地的首富,他利用首富的身份和关系,终于帮助孙中山拉来了20多个亲戚朋友。
为了支持革命事业的发展,孙德彰还把家里的1000多头牛羊给卖了,凑了6000多美元,让孙中山作为启动资金。
1894年11月24日,在这20多位亲戚朋友的支持下,孙中山终于如愿以偿,成立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
在成立大会上,孙中山带着大家,宣读了那句最为著名的誓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但其实后面还有下几个字:“创立合众政府,倘有二心,神明共鉴。”
为了能让兴中会快速做大做强,孙中山经过一番研究,开始在以下三个群体中大力发展会员:
第一个群体:帮会
我们上一集说过,孙中山在医学院有个好朋友叫作郑士良,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三合会成员。
三合会也就是韦小宝加入的那个天地会,也叫洪门、洪帮,大概成立于清朝中期,以“驱除鞑虏,反清复明”为宗旨,团结了一大批汉人,每过一些年,就会举行一次起义,反抗清政府的压迫。
鸦片战争以后,三合会武装起义的规模开始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越大。太平天国时期,他们还在两广地区,建立过大成国、升平天国等等。
所以,三合会成员,思想觉悟都相当的高,业务水平也相当的熟练。一言不合,就能操起家伙和清廷对着干。
在郑士良的介绍下,孙中山认识了一大批三合会的领导,并把大量三合会会员,发展成了兴中会会员。后来,郑士良还成为了淡水三合会的老大,为革命事业而壮烈牺牲。
第二个群体:海外华侨
越出国,越爱国。这句话放到现在,也许很多人不赞同,但放在当时,绝对是大部分中国人的共识。
因为清政府软弱无能,谁都能揍两拳,所以当时的华侨在外国倍受欺辱。所以,他们迫切的期望国家能够快速强大,让那些看不起自己的老外们知道,中国人不是病夫,中国人比他们更加优秀。
而华人又善于经商,很多人在国外都积攒了不少财富,有能力支持革命事业。
孙中山革命前期的资本,基本都来源于海外华侨。
例如孙中山他哥孙德彰,为了支持革命,最后把自己都搞破产了,只能跑到香港租房子住。1910年,孙中山他妈病重的时候,他哥连1000港元治疗费都拿不出来,只好向孙中山借钱。
但孙中山也没有钱,最后只东拼西凑了500港元,寄了回去。当年孙母病逝,孙中山痛哭不已,却因为要筹款组织起义,而不能回去奔丧。
再例如,南洋商人蔡于初,向孙中山捐了10次巨款,直至自己破产。
马来西亚华侨吴世荣,又是捐钱,又是卖洋楼,最后也把自己搞破产了,晚年生活相当凄凉。
还有加拿大致公堂,把楼房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3万港元,全部交给了孙中山。
致公堂不是一个人名,而是三合会在海外的组织,当时大概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华侨,都加入了致公堂。后来,致公堂又改名为了致公党,也就是我国八个民主党派之一的那个致公党。
当然,这些大手笔的捐款都是后话,1894年的时候,孙中山现在还没有这个能量。
第三个群体:清政府的公务员(主要是新兵)
上一集我们讲到,孙中山刚刚大学毕业,就把广东水师“镇涛”船管带(舰长)程奎光拉下了水。
但其实后面还有故事。1895年,27岁的孙中山还把程奎光的哥哥,广丙号舰船管带程璧光拉入了兴中会。
而程璧光还和李鸿章认识,还当过黎元洪的领导,在历史上是一个比较有名的人物。
1911年4月,清朝还没有灭亡的时候,古巴和墨西哥爆发了严重的排华事件,清廷知道以后相当生气。列强欺负自己就算了,古巴和墨西哥是俩啥玩意?
所以,清廷就让程璧光率领着舰队,去威胁一下的这两个国家。
古巴和墨西哥政府看到中国舰队,吓得赶紧给清政府赔礼道歉,并赔偿华侨的损失,让清朝相当有面。
这件事,也被称为大清帝国最后的辉煌。
但谁又知道,程璧光这时候已经加入兴中会整整16年了(大清用人不政审啊)。
1916年,黎元洪当上总统之后,又把程璧光提拔为了北洋政府的海军总长。但是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举起了护法战争的大旗之后,程璧光又率领着10艘战舰,跑到广州起义了。
几个月后,程璧光因为和孙中山意见不合,被孙中山最得力的助手之一朱执信派人暗杀了(大概率没有得到孙中山的允许)。跟着他起义的10艘战舰顿时人心惶惶,准备逃回北洋。
孙中山知道以后,立刻派出了几十名敢死队,趁着舰上官兵休息,一举夺得了10艘战舰的全部指挥权。这些战舰,也就成了孙中山以后镇压叛乱、组建军队的资本。
孙中山的能力有多强,由此可见一斑。
除了这俩人以外,还有一大批清廷公务员,加入了兴中会(同盟会),这个我们到辛亥革命的时候会详细讲。
如此下来,这三个渠道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造反流程:
1、孙中山主要在国外,负责向华侨们募集经费,买枪买炮。注意,是主要在国外,而不是说一直在国外,有时候也回国内指挥起义。
2、孙中山的得力助手,主要在国内发展会员,并组织大家拿起枪杆子和清廷开干。
后来孙中山领导的10次起义,基本全是这个流程。
而就在孙中山满世界拉会员的时候,兴中会成员宋耀如,突然从国内传过来了一封信,要求孙中山赶紧回国,迅速起义。
因为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了,朝鲜失陷,旅顺不保,清军一败再败,导致国内民众情绪高涨,正是起义的最好时机。
多说一句,宋耀如就是宋庆龄她爸,比孙中山大两岁,此时已是上海有名的富商。一年前(1894年)才认识孙中山,也不知道孙中山使用了什么魔力,让他迅速就成了自己最铁的粉丝之一,心甘情愿为革命提供了巨额的经费,后来还把他的两个女儿送到孙中山身边做秘书。
孙中山接到宋耀如信后,二话不说火速返回了香港,并在香港成立了兴中会支部。在他的运作之下,香港著名富二代黄咏商也加入了兴中会,并卖掉了一栋楼,为革命提供了8000大洋(孙中山说服人的能力不是一般强啊)。
孙中山本来决定,从香港招募3000勇士,乘船到广州发动起义,再以广州为根据地,进行北伐。
但是,就在他兴高采烈购买枪支弹药的时候,却被香港警察发现了。他只好又在广州设立了前进指挥所,对外宣称是“农学会”,偷偷进行革命。
在这里,孙中山制定了作战计划,购买了武器装备,并借着医生的名号,大肆结交各个阶层人士,随时准备起义。
按照传统,既然是有道伐无道,那就得写一篇讨贼檄文,孙中山也是如此,他把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了革命党人朱淇。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朱淇真的是一头猪,就在他写“讨满檄文”的时候,他的哥哥朱湘,不知道怎么着,突然发现了弟弟的“不轨”行为。
于是,朱湘就充分发挥了大义灭亲的精神,向广东总督谭麟阁告了密。
谭麟阁急忙调集了1500名清兵,回防广州,并下令缉拿孙中山等人。
随即40多名革命党人被捕,陆皓东、丘四被斩,朱贵全被凌迟而死。
幸运的是,孙中山在牧师朋友的帮助下,跑到了香港。
但没过多久,港英政府就在清廷的交涉之下,将孙中山列为了危险分子,5年内禁止在香港留居,孙中山只好又流亡到了日本。
但几个月后,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了,市面上又到处流传说,日本政府可能会将孙中山等人引渡回国。
孙中山只好剪掉了辫子,易容改妆了一下,向朋友借了500元钱,又逃往了夏威夷,投靠了哥哥孙德彰。
第一次起义,东奔西走了将近一年,募集了几万元,但还没有发动,就惨遭失败,兴中会的成员顿时心灰意冷,以至于很多人都不再关心会务。革命一时间,陷入了低潮。
但孙中山的意志力非同常人,他的人生里,可以允许失败,但决不允许放弃。
所以,很快他就振作了起来,又开始到夏威夷各岛宣传革命,募集资金,并开办了一个军事训练班,组织兴中会的同志们天天操练,加强砍人业务水平。
由于甲午战争清政府惨败,让全世界各地华人格外愤怒,所以,孙中山此次鼓吹革命,虽然听者依然寥寥,但效果比上一次好多了,每到一个地方,总有几个或者十几个人积极响应他的号召。
随后,孙中山又在哥哥的资助下,跑到了美国西海岸的各个城镇,宣传了三四个月革命,并和当地的致公堂(三合会海外名称)取得了联系,为以后在美国募捐打下了基础。
1896年8月,孙中山又坐上了轮船,准备到英国找自己的老师康德黎博士,并到欧洲各地宣传革命,招募会员。
但是,他刚刚到达英国伦敦,就被清政府驻英大使龚照瑗盯上了。清政府立刻照会英国政府,要求配合逮捕孙中山
但由于当年英国和清政府没有引渡条约,所以,英国当局拒绝了这个请求。
于是,清政府决定派出特工,将孙中山秘密逮捕,再想办法运回国内。
而孙中山根本没有想到,清政府会来阴的,所以,没有丝毫防备。
10天之后,在一次前往康德黎家的路上,孙中山便突然被清政府的三名特工绑架到了中国公使馆,关在了一间小屋子里,派了两名壮汉把守。
孙中山心急如焚,仰天长叹,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直到孙中山被关的第6天,事情终于出现了转机。
中国公使馆里,有一个英国仆人柯尔,每天负责给孙中山送饭。孙中山和他交流了几天之后发现,他是很实在小伙子。于是,孙中山就用英文忽悠他说:
“我是基督徒,中国皇帝极端仇视基督徒,想要把我送到国内杀了。你是忠于上帝,还是忠于雇主?你如果忠于上帝,就应该救我一命,帮我送一封信给康德黎博士。”
柯尔想了一下表示,上帝很重要,但饭碗更重要。
孙中山一下子懵了,没想到看起来老实巴交的小伙子这么不讲武德,不按套路出牌。
但极为幸运的是,中国公使馆里还有一个女管家霍维太太,她虽然不认识孙中山,但看到公使馆里的人鬼鬼祟祟,就感觉到了肯定有猫腻。
于是,她就问柯尔怎么一回事,柯尔便将事情的原委对她说一遍。
而霍维太太则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她又劝说柯尔应该看在上帝的份上,救孙中山一命,反正送一封信又不会被人发现。
柯尔这才同意了孙中山的请求,将孙中山的求救信送到了康德黎博士家里。
康德黎博士又是找警察,又是找媒体,又是找外交部,动用了他所有的关系,终于说动了英国外交部长沙里士堡侯爵。
随即,英国外交部聘请了6名侦探,蹲在清政府公使馆门口,防止他们将孙中山偷偷运回国内。
第二天,英国报纸《地球报》对孙中山被绑事件,进行了详细的报道,并配上了耸人听闻的标题《中国革命党人孙中山在伦敦街头被公然诱捕》。
消息一出,英国举国震惊,就像前两年,沙特特工在土耳其谋杀卡舒吉一样,让人不可思议。
大家都知道,所有的媒体都喜欢这种劲爆的消息。所以,《地球报》刚报道完,英国《中央新闻》和《每日邮报》便派了大批记者,赶到了清政府使馆门口,要求采访清政府使馆人员。
英国闲着没事干的市民们,也纷纷跑到了清廷使馆门口示威。
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之下,清廷公使馆只好厚着脸皮,承认了错误,无条件释放了孙中山。
老子说,祸兮福所倚。孙中山说,你说的真对。
经过英国媒体的这一次报道,孙中山就从一个无名之辈,成为了响遍整个英国的革命人物。
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孙中山又充分发挥了流量思维,把自己被关13天的经历,写成了《伦敦蒙难记》。
此书一出,孙中山顿时名声大噪,传遍了欧洲、美国和日本。让他之后的革命事业,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1897年8月,孙中山在欧美宣传革命了15个月之后,又坐船回到了日本。准备在这里,继续发展会员,募集资金,指挥国内革命。
而这时,在甲午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日本政府,已经将大规模侵华提上了日程。所以,他们觉得,像孙中山这样的中国革命分子,也可以利用一下。
于是,日本的三朝元老,当时的众议员,后来的首相犬养毅,开始主动拉拢孙中山,为其提供住所、助手、资金、人脉等等,帮助孙中山再次发动起义。
——写作不易,还望朋友能多多转发,笔者在此谢过!
未完待续
往期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