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的教室里,一张课桌上点着一根蜡烛,微动的烛光明灭不定,窗外的夜风偶尔卷起白色的窗帘。

“咔嚓咔嚓”,除了墙上的挂钟走动的声音外,一切都是安静的,当时针分针秒针重合时,一个声音打破了原有的寂静。

“笔仙笔仙,你是我的前世,我是你的今生,如要与我续缘,请在纸上画圈 。”
没有人动,手中的笔却缓缓移向字母,在问到那个最关键的问题时,突然一阵风将蜡烛吹灭,黑暗的教室里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多出了一个“人”。

这大概是恐怖片中关于“笔仙”最经典的场景了。

传说中的笔仙非常厉害,能够知晓一些过去和未来的事情,如果能“请”到笔仙,把你想问她的问题问出来,她就可能会给你一个(并不确定的)答案。
在恐怖小说或者恐怖片里,笔仙出现的次数绝对不少,主要是因为这个群体比较大,不像是贞子或者伽椰子这种有名有姓的,只能单独出现在某几部系列电影里。
笔仙就不一样了,可能同一次笔仙游戏里,都能有不同的笔仙来抢着回答你的问题。

不过这也并不影响他们在恐怖片中中流砥柱的地位,遇事不决,笔仙一下,既能推动剧情发展,又能很好的立反向flag,一举两得。

不过关于问笔仙的问题,还有几个忌讳的地方。

比如绝不能问笔仙本身是怎么死的,那人家毕竟是“鬼”,你上去就问“你是怎么死的”,笔仙:你礼貌吗?
有一种说法是笔仙几乎都是“厉鬼”,所以怨气很重,如果你问他的死因,就会让他发狂,最后你会落得和他一样的下场。

这也多少有点危言耸听了,如果死亡可以复制,那如果是面对一个强迫症的笔仙,是不是连伤口的长度都得精确到0点0几毫米才算“下场一样”?
所以这点还是有待商榷,而且胆小的朋友也不用怕,不是有那么个道理吗,“鬼”一般是不会杀人的,不然一起地下相见的时候,就会非常尴尬。

其实笔仙的历史很悠久,在我国古代,就有在正月十五迎请紫仙姑,卜问来年农耕、桑织、功名的习俗。

这种习俗也被称为“扶乩(jī)”。
相传紫仙姑生前是一个人家的小妾,被大夫人嫉妒,常常让她去做一些除秽之类肮脏的事情,正月十五的晚上,紫仙姑因为气愤而死(也有说是被大夫人害死在厕所)。
所以紫仙姑在古代传说中处于“厕神”的地位,最开始人们迎请紫仙姑是请问一些关于子嗣的事情,而请问的地点也是在厕所旁边。
扶乩和请笔仙大体上非常相似,只不过笔仙更加简洁一些,有纸有笔有手,问就完事了。
但扶乩需要用木笔在准备好的沙盘上,不停得写或画成文字,由专人将这些字念出来,随后将这些文字抄录成文章诗词,再进行详细的解释。
过去的人们在发生重要的事情前,会先占卜请示凶吉,根据他们相信的神明的指示去办事。
纪晓岚也曾经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录下了十几起扶乩的事例,他认为“大抵幻术多手法捷巧,惟扶乩一事,则确有所凭附。然皆灵鬼之能文者耳。所称某神某仙,固属假托”,在破除迷信的同时给予扶乩非常高的评价,认为它确实是有些道理的。
但他也不否认有扶乩者有“炼二话手法而为之”的嫌疑。
总之就是,扶乩很灵,但也不排除有人装神弄鬼诈骗。
不过,这种卜问类的“仙”或者“神”,原本就是寄托了一部分人们的愿望的,是因为想要有相对来说“好的回答”,才会去问,如果得到了想要的“好的回答”,对于接下来要做的事也会增添一部分信心。
笔仙也是同理。从古代扶乩卜问到现在的一种通灵游戏,本质上也是一种人们想要寻求答案的方式。
这可能也是卜问的另一种奇妙效果,这么看来,笔仙还算是一个辅助型英雄。
事情发展大多只有两种结局,一种是“达成”,一种是“没达成”,笔仙预测的结果也基本是两种,一种是“能成”,一种是“成不了”。
排列组合笔仙有1|4的几率猜对,这几率比开宝箱拿金色传说可靠谱多了,运气好的人连续几次都预测准确,于是他就会认为笔仙非常准,但也有非酋连续几次都预测错误,从此走上了“世上无鬼神”的科学道路。

在亚洲一些地方卜问类的通灵游戏是笔仙,但在欧美一些地区就是通灵板。

通灵板通常由一块刻上了26个字母以及数字的木板和指针组成,通灵的时候几个人一起将手指放在指针上,请到“鬼魂”之后问问题,“鬼魂”会用字母给出答案。
看起来和笔仙如出一辙。

而放在恐怖片中的桥段也大致相似,玩通灵游戏——问问题——触犯禁忌——game over。
玩笔仙游戏的时候,双方都没有用力,但笔真的会动,这事儿也是有科学依据的。
首先我们从玩的规则来看看:

“手臂和手腕需要悬空,笔尖必须垂直于纸面,身体和精神保持放松。”
其实人控制自己的身体,是需要一个力的,比如在身体非常疲惫的情况下,或者生病的情况下,就很难用这个“力”去控制身体,走路歪歪扭扭,严重得甚至站都站不起来。

当两个人同时握住笔的时候,虽然都说自己没动,但这件事本身就需要两个人同时用力,而施展的这个力并不是同样大小的,所以笔会向某个方向偏转。

再加上在玩笔仙之前,其实已经给自己一定的心理暗示了,所以有些人说笔仙游戏“心诚则灵”,相信即存在。
肌肉运动加心理暗示,再加上你无法忽视的地心引力,这笔不就“莫名其妙”的走了吗?

通灵游戏里和笔仙类似的,还有筷仙碟仙等等,但是知名度都没有笔仙高。

至于为什么,大概是从包里掏出纸笔来比较普遍,掏出筷子和碟子来,就有些太干饭人了。
当然,通灵游戏这种叔也不建议大家玩,虽然说唯物主义不怪力乱神,但是有时候玩了之后心理压力增加,走哪都觉得有人在跟着,影响日常生活。
再者,叔曾经有一个朋友,因为不相信“笔仙”,所以连续多次尝试笔仙游戏,想要做个印证,最后——
他手麻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想看?那是要加关注才行的
点在看,捡起你的好奇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