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纪录片,被国际评委认为是一部“寓言式”的作品。
给出“全世界每一位观众都能产生共鸣”
的超高评价。

最终获得了第十届上海国际电视节最佳人文纪录片创意奖。
这部纪录片就是——
《幼儿园》
豆瓣超四万人评价,评分高达8.8。
这部纪录片出现的起因,源于一句话——
人们一生中所恪守的,是从幼儿园到中学的规律。
所以导演张以庆带领全摄制组成员上了一年多的幼儿园。
他的目的是让成年人再净化、美好、纯粹一回。
但是没想到,纪录片呈现出来的结果却与大家一开始的目的,截然相反。
01
影片一共拍摄了14个月,选取了小班、中班、大班三个不同年级在一年多时间里发生的故事。
一切的起源从开学开始。
小班的开学充斥着孩子的哭声和尖叫。

一个小男孩哭喊着“老师不要抢我。”
还有的喊着“爸爸,抱我一下。”
瞅瞅这变脸能力,孙悟空来了都要甘拜下风。
小朋友进入幼儿园的第一件事,就是体会分别学会信任

老师安慰着哭泣的孩子,说“把老师当妈妈。”
第一次吃饭,小女孩把饭菜撒了一身,怯生生的喊着老师。
老师,泼了。
小女孩鼓足勇气,想要学着慢慢信任老师。

但她的声音却淹没在了嘈杂的教室中,没有人在意也没有人听到。
在中班,影片更多的给我们呈现了孩子之间的相处。
他们会为了你把我的空气抓走而大打出手。

也相互扔对方东西并上嘴咬人。
别人把自己玩具弄坏了,也会哭着让对方赔。

当然也会无缘无故的打架。

老师看见了就以把你送回小班作为威胁。
吃饭的时候还专门给受伤的小朋友多舀了丸子。
隔壁的小女孩也把自己的丸子放进了他的碗里。
影片在这里也颇有深意地用了孩子们上音乐课作为段落分隔。

“你伸小指头,我伸小指头,
拉拉勾,我们又是好朋友呀……”
不管大班还是小班,他们都是三四岁的孩子,贯穿他们童年都是玩耍
这一课题。

秋天来了,孩子们在操场上挥舞着金黄的落叶。
在教室的小朋友用树叶透过百叶窗的阳光,欣赏着秋天。
有个小男孩和朋友坐在门口的横栏上,双手还捧着铁制的水杯。
一本正经的讲着自己对户外活动的见解。

“不是天天有户外活动,
想玩多久就玩多久,
在外面紧玩紧玩紧玩……”
虽然行为举止颇有老干部的风范,但说出的话还是一个孩子的期望。
02
影片不止通过年级的不同来展现孩子们的生活。
同时产生变化的还有时间。
从入学到回家,从春天再到春天,从早晨到晚上。
回家,不管什么时候听都是让人感到兴奋的词语。
“今天星期四明天就是星期五了”
小孩子当然也不会例外。

最先被家长接走的小孩子通常会成为大家最羡慕的人。
其他的小朋友也会悄悄打开教室的门。
踩在凳子上趴到窗户前。
紧张又激动地等待着下一个会不会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
最后一个被家长节接走的,往往就是最难过的。

陈志鹏通常就是最后被接走的那个小朋友。
因为教室有前后两个门。

他不停地在两个门之间张望、踱步。
这段时间里,他的每一分钟都充满期待却又焦躁不安。
看到别的小朋友和家长一起离开,
陈志鹏都要回头看看,然后又失望的转回去。
当妈妈终于出现,和妈妈在一起的陈志鹏脸上终于又扬起了笑容。

在看见妈妈的时候,一切烦恼和委屈都可以那么轻易地被磨平。
第二年春天,学校组织了春游。

大家一起去了可乐工厂参观学习。
导演张以庆一直在说,我们要学会不拍什么。

他说,我们不拍六一国庆,因为这些都是成人按自己想法让孩子们排练。

我们以为孩子们是快乐的,其实他们是痛苦的。
在参观可乐工厂之前,孩子们嘴里常常念的是,
“开飞机,丢炸弹,炸死了美国的王八蛋。”
不久,孩子们通过电视看到美国发生的“9.11”事件,
说“他们好痛苦,跑也跑不脱。”
03
作为一部纪录片,中间也不时穿插了很多采访。
其中有一个心算特长班的小朋友。
在准确回答出答案时,一脸的骄傲自信,让人忍俊不禁。

而当回答不出39+56时。
他先是捂嘴害羞地笑了一下,然后不安懊悔又有些失落地看向了一旁。

我们不知道镜头后面还有谁在。

也不知道他看向了什么。
我只知道39+56的答案对于一个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其实没有那么重要。
他明明可以不用失落和懊悔的。
片中还问了一个孩子长大想做什么。

孩子说,要做科学家,研究武器打日本人。
说起日本人,孩子们都很的牙痒痒。

甚至恨的都留了鼻血。
可他们甚至都没见过日本人。
有一个正在学习日语的小朋友说,

“日本好的地方
就是我们中国没有的温泉。”
还有的小朋友说,
“日本人并不全是日本鬼子,
日本鬼子就是日本人里最坏的一种人”
孩子们对日本的看法好笑却又发人深省。
在感叹他们知道的这么多的同时,
不禁反思成年人对孩子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他们的一举一动,无意间说出的话,其实都是我们的映射。
影片最后,大班要毕业了。
他们开始了毕业晚会的排练和彩排。
中班升入大班的孩子们要学会使用筷子了。

幼儿园的老师马上也要生孩子了。

孩子将来也要上幼儿园。

就像那句很俗的话“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正年轻”。

一部分人走了,就会有另一部分人进来。
我们,永远,都不能停下。
04
影片开头有这样一句话:

“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对于这句话的思考贯穿了整部影片,
我们在凝视孩子的同时,也在凝视自己。

这些我们的孩子都是曾经的我们。
在看《幼儿园》的时候,我也在回忆。
想起了很多小时候有关幼儿园的记忆。
有些记忆我甚至都不能准确地描述出时间地点人物。
但在回忆中,那些都散发着快乐的气息。
就像《小王子》中说的“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孩子,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