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芯的人还是太少了。
9月8日,芯片设计公司联发科(2454.TW)启动大规模招聘计划,硕士毕业生年薪触及200万元新台币(约人民币46.68万元)。而前不久,国产手机厂商vivo还为ISP芯片总监提供高达180万元的年薪。
不过,即便抛出诱人的薪资待遇,两年来,芯片人才招聘却越来越难。
奇缺的芯片人才
“干半导体的不如干互联网的”,芯片圈很长一段时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过,现在风向已经明显发生改变。
在政策利好、疫情导致的缺“芯”危机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芯片行业一下从曾经的“冷板凳”变成了“香饽饽”,初创公司、互联网公司、手机厂商等纷纷入局,离职率高、加薪挖人、企业招不到人已成芯片行业的常态。
数据显示,2021年前后,我国集成电路行业人才需求规模约为72.2万人,人才缺口达26.1万。
一位芯片和人工智能方向的资深猎头透露,一些大的猎头公司开始拓展芯片、半导体的业务,还有些专看半导体方向的猎头团队逐渐壮大,行业招聘十分火爆。
人才稀缺,供小于求,芯片从业者的薪酬增幅不断扩大。该猎头表示,一般而言,芯片工程师跳槽的薪资涨幅在20%-30%左右。而现在,大部分芯片工程师跳槽的薪资涨幅已在45%以上。
科锐国际最新发布的《人才市场洞察及薪酬指南(2021)》数据也显示:
芯片设计工程师年薪在60万元-120万元间,跳槽可能加薪10%-30%;
验证工程师年薪在60万元-150万元间,跳槽可能加薪10%-15%;
CPU/GPU领军人物年薪是150万元-600万元,跳槽可能加薪30%-50%。
领军人物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
不久前,中芯国际“蒋来梁走”事件震动产业,引发了全行业对顶尖人才问题的讨论。
分析人士认为,梁孟松的出走,或将拖慢中芯国际乃至中国的半导体制造工艺研发进程。当时,梁孟松离职信发出后,中芯国际市值一天蒸发248亿元,足见芯片领军人才之于企业的重要性。
而后伴随着梁孟松留任,事情迎来转机。不过,这场人事地震虽暂告一段落,却也再度暴露出了集成电路行业高端人才匮乏的难题。
任正非曾表示,“芯片制造的每一台设备、每一项材料都非常尖端、非常难做,没有高端的有经验的专家是做不出来的。”
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也曾提到,很多新加坡、韩国、美国等国家的芯片企业来挖他们优秀的芯片工程师,辛苦培养起来的人才流失,进而导致芯片研发进度缓慢。
一位知情人士还介绍,芯片工程师经常被业内同行挖走,尤其是被初创企业高薪挖走,如果正好是一个团队负责人被挖走,这个团队的工作就要停滞一段时间,只有找到合适的负责人才能继续跟进。“这对企业来说,一定会带来了一个暂时的停滞性影响。”
新鼎资本创始人张驰表示,他在投资芯片项目时,会将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格外看重创始团队是否是顶尖的芯片人才。“芯片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并不是有钱就能干的,需要团队足够牛。”
火热之下,亦不能忽视泡沫
多位受访者表示,芯片人才短缺问题并没有一蹴而就的解决办法,只有逐渐补缺口。
好在,国家已经在行动。
2020年年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新增“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2021年上半年,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深圳科技大学等高校相继成立集成电路学院,加大芯片人才培养力度。
国家还推出了减税政策、“十四五”规划、大型基金投资等一系列政策支持芯片半导体发展。2020年,国家利好政策带动A股集成电路板块迎来爆发,龙头企业暴涨数倍,集成电路行业二级市场赚钱效应凸显。
在二级市场推动下,一级市场的资金也开始往芯片方向聚集。资本在集成电路行业有多火爆?张驰形容,不管是初创还是成熟的项目,只要是国内投资机构,不论是政府基金还是民间基金,基本没有不投集成电路的,投资的方向逐渐从集成电路设计往更难的集成电路制造和集成电路装备等细分领域拓展。
热火之下,亦不能忽视泡沫。
某半导体基金投资人坦言,市场上,拿PPT融资的现象屡见不鲜。“我曾遇到过一个项目,上面写了3个芯片顶尖专家,却没什么实质性的产品研发实施可行性方案。”
“每一个投资领域,热点公司就那么十几家,从投资的角度,一大半都会死掉”,上述投资人表示。
分析人士称,在半导体不断崛起的过程中,项目烂尾其实是常事,不过也暴露出了过去盲目做产业投资带来的顽疾以及芯片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缺点。
未来,芯片自研是必经之路,随着中国在芯片设计、制造、封测等全流程上的重视程度增加,可以预见,芯片行业将会在未来几年迎来历史性机会,但不可避免要经历泡沫挤出的过程。
作者:欣欣
新媒体编辑:谢玥
监制:雨天
看完点这里是个好习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