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之王”穷得只剩人参了。
中药材龙头紫鑫药业7日发布公告,宣布违规担保事项解除。
不过,紫鑫药业的困难远不止于此,如今还身陷债务泥沼,欠薪、欠税、欠息,穷得只剩人参。
截至8日午盘,紫鑫药业股价低至2.66元/股,两年半时间股价跌逾80%,总市值仅35亿元。
(来源:Wind)
人参、三七、虫草,都曾是中药行业最主要的炒作对象。但近年来,中医药行业的逻辑发生了重大变化,“人参之王”到底怎么了?
解除违规担保
9月7日,紫鑫药业公告,违规担保事项解除。
此前公司收到法院发来的法律文书,才知道公司为延边嘉益人参贸易有限公司等9家公司,提供了合计3.4亿元借款合同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来源:公司公告)
紫鑫药业透露,9家债务人均为人参产业同行业公司,其用人参抵押方式向银行贷款,因债务人规模较小,向上市公司前任董事长郭春林寻求协助。
基于促进吉林省人参行业稳定发展,确保人参价格稳定的初衷下,郭春林在2018年11月-2019年2月期间安排签署并盖章上述担保涉及的相关合同。
自发生上述违规担保事项后,公司积极敦促上述9家公司在一个月内解除债务违约情况,9月3日,公司收到上述9家公司的通知并向公司提供了偿还银行贷款凭证。
9月6日,敦化农商行向公司出具了关于解除紫鑫药业担保的《告知函》,解除公司涉及本次违规担保的连带责任保证,公司违规担保事项解除。
上述违规担保事项,折射出了公司内控制度的不完善。
紫鑫药业怎么了?
紫鑫药业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1.26亿元,同比增长6.8%;净利润亏损2.06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2.1亿元。
中国财富网注意到,A股71家中药上市公司中,上半年仅有6家企业出现亏损,紫鑫药业就是其中之一。
2019年以来,紫鑫药业扣非净利润已连续亏损2年半,累计亏损9.48亿元;自2020年以来,净利润已持续亏损1年半,累计亏损9.12亿元。
除了巨亏之外,紫鑫药业深陷债务泥潭,迄今有12.8亿元银行借款逾期,资金被冻结。紫鑫药业的借款利率为6.1%-9.5%不等,逾期利率为9.15%-14.25%不等,公司的“债务黑洞”越拖越大。
另外,价值7亿元的存货、9亿元的固定资产、数亿无形资产和在建工程资金均被抵押。老药厂还涉及违规担保、合同纠纷、劳务纠纷、拖欠工程款和装修款。
紫鑫药业甚至在财报中诉起了苦:流动资金紧张,欠薪、欠税、欠息。并在回复深交所问询函中表示,净利润持续下降的原因是“中成药和人参都卖不动了”
成败皆人参
紫鑫药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为中成药与人参产品。
中成药品种主要有四妙丸、藿胆片、肾复康胶囊等,集中在风湿免疫类、耳鼻喉类、泌尿系统等治疗领域。
人参产品是紫鑫药业的特色产品,因此公司有着A股“人参之王”的称号,公司也将“人参库存”作为公司的优势之一。
今年上半年,河北安国、安徽亳州两大全国最重要的中药材批发市场上,生晒参的价格降到了6年以来的最低谷。安国的“生晒45支”规格的人参,每市斤批发价格为280元;亳州稍贵,达到300元。
相比起5年前,当下的人参价格明显走低。另外,从2017年开始,东北三省的人参产量逐年增长,客观上压低了人参价格。
海关出口数据说明人参产业在走下坡路。人参是中国主要的出口中药材之一,2016年以来,中国人参出口价格逐年走低,从2015年时的100美元/千克以上,降到了去年的45美元/千克。
而紫鑫药业很早就开始囤积人参资源。
截至今年上半年,紫鑫药业存货账面价值均高达68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超过80%,占总资产的比例超过65%。而存货账面价值,早在2018年就已经超过60亿元,并且连续三年保持高位。
囤积大量人参后,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2019年,紫鑫药业人参深加工产品人参提取物出口港澳业务受到宏观经济及香港政策局势影响基本停滞;2020年突发疫情,紫鑫药业人参产品销售终端如专柜、药店基本停滞。
2020年全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紫鑫药业人参产品销售收入仅为984万元、310万元。而2018年-2019年,公司人参系列产品的年收入分别为7.5亿元、3.8亿元。
囤货让紫鑫药业背上了数十亿元的借款,数年利滚利下来,净利润被蚕食,还成了被银行追着讨钱的对象。
不过紫鑫药业依然笃定地认为,进入人参领域以来,自己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囤积炒作走不通了
囤积炒作中药材,曾是很多中药企业百试不爽的盈利手段。只是河边走久了,一定会湿鞋。
2009年,康美药业曾囤积三七指望发财,最后却因为存货价值不明不白,大幅减值近200亿元,最后酿成A股医药行业最大的财务造假丑闻。
2011年,浙江南方药材有限公司等囤积党参炒作,国家发改委下达了价格行政执法告诫书,责令按照不超过60元/公斤的价格(当时市场价格150元/公斤),将储存的20多万公斤党参出售给以党参为原料并取得GMP认证的中成药制药企业。
紫鑫药业不仅涉及人参,基因测序、区块链、工业大麻都曾被其提及。不过,这些概念都停留在战略合作公告和投资意向书上,后续进展基本为零。
紫鑫药业也在想办法自救。“回归主业、瘦身减负、对外引援,逐步恢复公司运营能力”,这是其在回应问询时拟出的方向。
不过,具体到落地,裁员、卖子公司,还是有其他动作?最终能不能回血也还要打个问号。
(综合自长江商报、证券时报等)
作者:欣欣
新媒体编辑:谢玥
监制:吴芃
看完点这里是个好习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