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难。
撰文 | 佘宗明
「涝疫接核」。
这是7月底在网上流传的一个梗,形容的是河南人的遭际。
段子很轻。
河南人的遭遇却有些沉重。
就在这两天,河南龙头房企建业集团一封向河南省政府求助的「救援信」,刷屏了网络。
信中说,汛情和疫情造成建业集团的经济损失超过50亿元。
「严重冲击」、「巨大损失」、「断崖式下滑」、「复建无期」、「战时紧急状态」……
信中的这些词,合成了一个字:
因此,有人匆忙下了结论:房地产ICU来了新病人——建业。
但根据建业集团方面的最新回应,报告是8月份提交的。当时河南省「万人助万企」正开展,没多久后,河南省又出台了「省十条」,为豫企纾困。
如今,建业集团多数业务已恢复正常。
作为河南第二纳税大户(2020年纳税额达86亿元),建业集团的体量,托起了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纾困政策也不会看不见「大象」之困。
我更担心的,还是河南那些中小微企业。
它们或许也很难。
01 
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袭击。
自7月份以来,有些企业就开启了「渡劫模式」。
尤其是河南企业。
豫企到底有多难?
说真的,在相关数据网络能见度有限的情况下,我缺乏「高清感知」。
更何况,文字写来终觉浅。
能说的,都不是最深沉的苦楚。一堆没血没肉的数据摆在那,也丈量不出困「南」的厚度。
只能是结合当地部分受灾数据与纾困性措施出台频度,给出些泛泛的结论。
「150个县(市、区)、1663个乡镇、1453.16万人受灾」
「郑州超40万辆汽车因灾受损」
「河南保险业共接到理赔报案51.32万件」
这里面的每个「1」,都对应着很多个体或家庭清晰的痛。
《关于加快灾后恢复重建的若干政策措施》
《财政支持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意见》
「万人助万企」
「省十条」
因灾因疫助企政策「八条」
一堆纾困性措施,也侧面印证了很多事。
那句被用烂的话——「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或许可以加上下半句:
但有些人更不容易,比如河南人。
02  
7月底,有篇文章「打」痛了无数人——
《河南,很多人现在才开始哭》
文章说:当洪水退去,当感动的热血渐渐冷却,生活被严重破坏后的样子,才开始扎你的心。
还有差堪仿佛的《河南暴雨过后,他们开始无声地哭》。
里面也说:洪水早已远去,但是正在脸上奔腾的眼泪什么时候停歇,根本不由自己说了算,而是生活说了算。 
灾难最可怕的地方,除了「劫」,就是劫后余生之后了。
诸如此类的网文中叙述的某些场景,为我们观察豫企处境提供了「格式化」后的坐标。
如,暴雨过后,新乡王府花园酒店停掉酒店的生意,用以安置受灾的乡亲们。
可感人的背后是:酒店老板段晓贤名下共有7家酒店,这是仅剩的一家,另外6家都惨遭洪水洗劫。
如,从事鞋批发行业23年的王香丽两口子,遇上洪涝,总价值约500万元的12万双布鞋,全都浸泡受损。
抢救不及之下,她瘫坐在地,说:
「一家人的积蓄,全没了,想死的心都有了。」
还有某数码店女老板陈某,十几台单反相机没来得及转移,都被淹。
一则动图中,她看着毕生心血毁于瞬间,泪流不止。
「仓库被淹、货物被泡,直击洪灾后的经销商!」

「暴雨致2万箱酒被冲走,女老板跪地痛哭恳请归还」
「一夜损失20多万!河南一影楼被洪水浸泡,老板崩溃到痛哭」……
这类新闻,在当时太多太多了。
这些企业,后来情况好转了吗?
答案兴许是肯定的。
被「疫情接着灾情」耽搁的重启,只是递过去的一副止痛药。
纾困也是疗伤。
但愈合起来终究没那么快。
03 
中小微企业,很难有建业那样的命。
说到中小微企业,很多人总会说「机制灵活」「就业容纳器」。
但灾情疫情双暴击下,它们的另一面会拽住它们的生死线:
抗风险能力差。
帮它们纾困,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分流它们所扛的压力。
「万人助万企」「省十条」,就是分担。
在此之外,让外界对河南企业和群众的难有更深切的体认,或许也很有必要。
那些被冲垮的小门店、受冲击的酒店,现在怎么样了?就很值得探访。
建业形如「大象」,长鸣一声,都能听见。
但中小微企业堪比「蚂蚁」,踮着脚都未必能被看见。
04  
对于河南洪灾,舆论不是没有高强度聚焦。
特别是「郑州地铁5号线」被对焦那会儿。
但对洪灾为祸烈度的低敏感度,外加东京奥运、吴亦凡事件的流量虹吸,公众对河南遇灾后的恢复、重建,了解的很有限。
更多的印象,还停留在遇灾前期。
对多数人来说,河南洪灾已成「过去时」。
前不久引发热议的河南「驾车投河堵决口」车主补偿款问题,算是将「河南洪灾」几个字从许多人已堆灰的「记忆抽屉」上打捞了出来。
有些人这才意识到,河南洪灾才过去1个多月。
再往前,热搜跟河南洪灾基本没什么关系。
对河南许多企业和民众而言,河南洪灾的影响仍在「进行时」。
不是它们反射弧长,是疫情充当了麻醉神经递质,延宕了它们的痛感。
对这些企业和个体痛感的共情,的确会随时间渐衰。
但当它们的遭遇被更多地看见,这份共情跟半衰期的对抗也许会更久。
冷暖自知。可温情拂过之地,也该有冷暖他知。
05 
灾情疫情之后,河南该被更多地看见。
除了看见「河南人很中」,看见那些温情,还应看见——
河南很多企业和个体,依旧很难。
✎作者 | 佘宗明
✎运营 | 李玩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转载须经许可
广告合作请联系微信号:rabgogo88
或手机号:17682324259
 往期精彩回顾 
 ©
敬请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