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会同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对腾讯、网易等重点网络游戏企业和游戏账号租售平台、游戏直播平台进行约谈。
网信办约谈游戏企业,平台股价下跌
约谈强调,各网络游戏企业和平台要严格落实通知各项要求,不折不扣执行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的时段时长限制,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账号租售交易服务。要加强网络游戏内容审核把关,自觉抵制不正当竞争,防止过度集中甚至垄断,把重心放到推动科技创新、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上来。要强化“氪金”管控,坚决遏制“唯金钱”“唯流量”等错误倾向。要严格管理游戏宣传推广,规范限制明星代言游戏广告,不得为违规游戏提供推广途径。要加强游戏直播管理,禁止出现高额打赏、未成年人打赏等情况。
9月9日港股游戏开盘集体下跌,截至发稿,网易跌超7%,快手跌近6%,腾讯跌3%,哔哩哔哩跌5%。
防沉迷是游戏行业监管的重中之重
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被称为“史上最严防沉迷新规”。根据《通知》,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通知一出,游戏企业迅速响应。据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统计,截至9月7日,已有64家企业发布公告表态。而除了对新规的积极回应,许多企业也在今年的半年报中首次披露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流水数据。
腾讯Q2财报显示,16周岁以下玩家流水占比2.6%,12周岁以下玩家流水占比0.3%;网易预测新规对财务的影响不超过1%;B站也表示2021年最新统计的游戏收入中未成年人占比约为1%。
世纪华通上半年财报显示,盛趣自营平台18岁以下注册用户占比0.9%,充值占比0.009%,总流水占比小于0.01%;三七互娱在投资者调研活动中提到,国内未成年人充值流水占比低于万分之五;完美世界虽未披露具体数据,但在财报中也强调旗下产品未成年人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极低。此外,吉比特、心动公司、创梦天地等公司未成年人收入占比都不足1%,中手游、凯撒文化、姚记科技、游族网络等甚至低于0.1%。
在游戏产品纷纷升级防沉迷系统,进一步落实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同时,网络上出现可以通过租号、买号等途径绕过监管,无限制玩网游,游戏账号租卖已形成灰色产业链。
游租号业务火爆,人脸识别系统也可被“破解”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防沉迷新规下,当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大幅缩短,电商平台网络游戏租号买号业务,正在为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系统提供“捷径”。
记者进入某电商平台搜索“租号”关键词,便有大量提供游戏租号的店铺出现在眼前。《王者荣耀》《原神》《LOL》《永劫无间》等游戏的租号业务销量火爆,平台提供的账号中租价最高的可达每小时80元。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与多个店铺的客服人员进行沟通时,客服都会强调,依据最新规定,禁止未成年人进行消费,但也仅限于口头警告,并未有何实际的未成年人检测机制。
而租号店铺对于租借账号游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也有紧急应对措施,甚至还能绕过人脸识别。记者在测评《王者荣耀》近二小时后,游戏界面弹出要求用户进行人脸识别的验证窗口,并提示“未通过或者拒绝人脸识别验证,该账号将无法进行游戏”。
出现该情况后,记者第一时间将该情况反馈给了店铺客服,客服则发来一个网址,要求将网址上显示的二维码截图发给客服,再次返回网址页面时,页面上则会弹出进入《王者荣耀》游戏的提示。记者再次进入游戏时,已不用再进行人脸识别验证。
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夏海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游戏账号租借平台利用第三方账号登录机制帮助未成年人规避监管,从根本上破坏了游戏厂商的各种防沉迷和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因此这种行为直接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及其他有关未成年人保护和规制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规,不仅严重有悖于未成年人保护,也有可能侵犯游戏厂商的著作权等合法权益。
对此,腾讯游戏官方微博9月6日回应称,账号租卖严重破坏游戏实名制和未成年人保护机制,截至目前,腾讯已向超过20家账号交易平台和多个电商平台起诉或发函,要求停止相关服务。
事实上,游戏行业自2018年已进入强监管阶段,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杨芳指出,国家层面的防沉迷实名认证平台已建成,接入企业5000多家、游戏超万款,初步达成了防沉迷工作的基础性目标,下一步将始终把防沉迷作为重中之重。
监管部门约谈要求不得向未成年人租售网游账号
据新华社消息,9月8日,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会同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对腾讯、网易等重点网络游戏企业和游戏账号租售平台、游戏直播平台进行约谈。
约谈强调,各网络游戏企业和平台要严格落实通知各项要求,不折不扣执行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的时段时长限制,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账号租售交易服务。
要自觉抵制不正当竞争,防止过度集中甚至垄断,把重心放到推动科技创新、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上来。
要强化“氪金”管控,杜绝擅自变更游戏内容、违规运营游戏等行为,坚决遏制“唯金钱”“唯流量”等错误倾向,下决心改变诱导玩家沉迷的各类规则和玩法设计。
要严格管理游戏宣传推广,规范限制明星代言游戏广告,不得为违规游戏提供推广途径。要加强游戏直播管理,禁止出现高额打赏、未成年人打赏等情况。
目前,亦有观点认为,即便限制了游戏账号交易业务,也可能有成年人向未成年人出售个人身份信息,因此打击租号这类业务的行为实则“治标不治本”。那么,在游戏内普及人脸识别技术是否是解决未成年人绕开防沉迷系统问题的关键?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在上述记者租号实测中,即便是人脸识别技术也未能将未成年人用户拦于门外。
针对这一观点,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夏海龙认为,根据个人信息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人脸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而且在网络游戏这一场景中,也不得将人脸识别作为唯一登录方式,人脸识别的方案在法律上并不可行。他强调,个人隐私本身也关乎未成年人的根本权益,因此应该处于更优先的保护地位。
夏海龙建议,为防止此类游戏账号交易灰色产业继续泛滥,企业完全可以对这些经营者提起著作权侵权或不正当竞争之诉,要求其停止游戏账号租借行为、赔偿损失。政府、相关企业也可以与电商平台加强沟通合作,就这一问题制定新的商品上架规则,提高下架处理效率。此外,未成年权益保护公益组织和检察机关也可以通过公益诉讼的方式发挥作用。
中概游戏股杀跌
受上述消息影响,中概游戏股开盘之后快速杀跌。网易大幅低开之后,盘中一度快速杀跌,截止收盘,网易大跌5.17%,报90.78美元/股。
再来看本周三,A股市场的游戏股,那可谓是“锣鼓掀天,红旗招展”,满屏的20CM涨停,连ETF都涨了8%+。
周三游戏股上涨与元宇宙突然爆发有一定关系。早在今年3月,元宇宙概念的游戏公司Roblox登陆纽交所,首日股价大涨54.4%,市值超过400亿美元,引发市场高度关注。最近元宇宙爆发,可能跟Facebook的动作有一定关系。7月29日,扎克伯格曾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宣布,Facebook将在五年内转型成为“元宇宙 (Metaverse) ”公司,并从各业务部门抽调得力干将推动落实。种种迹象表明,元宇宙的有力推动者将会是Facebook,因此他的一举一动将会影响市场的走向。
元宇宙是否会凉?
9月8日晚间,元宇宙龙头概念股中青宝披露股价异常波动公告称,董事会确认,公司目前没有任何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等有关规定应予以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项或与该事项有关的筹划、商谈、意向、协议等。该公司还提示风险称,近期公众号所提及游戏涉及“元宇宙”概念并且被媒体转发,引起公司股价异常波动。元宇宙是一个巨大的概念和模式,公司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触及概念相对较浅,对应产品尚在研发中。目前新游戏上线时间和地区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那么,接下来元宇宙概念是否会凉呢?很多市场人士表示,并不了解元宇宙是个什么东西,不知道为何突然就被炒起来,可能也就是炒概念。
有专业人士指出,在元宇宙这条赛道上,VR仅仅是一方面。作为底层硬件,它能够为用户带来立竿见影的体验提升。但要想打造一个成熟的元宇宙,还需要依赖更加丰富的内容生态,以及能搭建起虚拟关系网的社交平台。只有这样,元宇宙的特性——虚拟化身、社交关系、可与现实相媲美的临场感、超级开放性以及完整的经济体系和规则——才能够完整地表现出来。对于某些公司来说,元宇宙或许只是继白酒、区块链后的又一棵摇钱树。元宇宙可能是大厂的游戏,但却可能是小厂的“把戏”。
据IDC预测,2020-2024 五年期间,VR/AR终端出货量增速将达到约86%,全球虚拟现实产业规模年均增长率将达到约54%。中国VR产业的市场规模在2020年达到了413.5亿元人民币,2023年预计将达到1051.6亿元。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开发,虚拟现实+元宇宙相关产业或将迎来爆发。在5G背景之下,元宇宙可能作为一个应用场景而爆发。但是由于涉及到游戏,VR/AR在应用端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前发展前景也存在不确定性。
机构看好“游戏出海”市场机会
在国内监管不断强化的同时,据多家上市公司主动披露,2021年也在积极推进海外布局并取得良好进展,包括宝通科技、三七互娱、巨人网络、中手游、中泰国际等。
宝通科技称,公司移动互联网板块业务为移动网络游戏的海外区域化发行与运营、全球研运一体和自主游戏内容研发。2021年1-6月,公司来自境外的游戏收入为79802.28万元,占公司上半年游戏收入总额的比例为98.51%。
三七互娱称,随着公司“全球化”战略的持续推进,2021年公司海外业务再创新高,海外游戏业务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11.03%。
巨人网络在互动平台上称,公司正在海外市场运营的游戏有《月圆之夜》、《帕斯卡契约》等;此外,在研的新游戏也有海外发行的计划。
中手游在半年报中称,2021年上半年,集团海外发行业务取得重大突破。截至2021年6月30日,集团录得海外地区收入2.197亿元,同比增长约6250.4%。
与此同时,机构也认为,游戏出海势不可挡。山西证券研报表示,游戏出海保持强劲增势。同期中国自研游戏出海规模为84.68亿美元,同比增长11.56%;7月,由于《原神》2.0版上线以及《荒野行动》《Stateof Survival》等部分产品带来的增量导致自研游戏海外收入再度增长至16.48亿美元,环比增长9.24%。游戏研发与发行能力不断提升,中国游戏厂商在美国、加拿大、德国、韩国等多个主要游戏市场的份额提升,且在三消融合、SLG&MMORPG等细分品类市场份额仍有上升空间。
天风证券研报则指出,各公司多款新游戏上线,新游海内外受捧,收入贡献新增量。手游收入方面,腾讯、网易、吉比特、中手游、IGG 等收入增速高于整体水平;出海方面,腾讯、网易、三七互娱、吉比特、中手游、IGG、友谊时光、凯撒文化与姚记科技21H1 海外游戏业务收入增速均超过10%;腾网两大巨头市场份额稳定。
来源:证券时报、21世纪经济报道、每日经济新闻、东方财富证券
|中经报智库  CBJTHINKTANK  原创文章|
往期推荐
智库焦点 | 校外培训收费将设“天花板”!政府指导价出台,上浮不得超过10%!教培布局方向生变,素质教育或成趋势
你有在看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