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成都商报教育发布”(ID:cdsbjyfb)
记者:李宇欣
9月7日,教育部官网最新消息,为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教育部会同民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通知,将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工作进行部署。
教育部官网截图
而在一天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刚刚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监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监管,严格核减不合理成本。
收费:政府指导培训机构价格,上浮范围不得超过10%;
工资:培训机构老师平均工资不得明显高于公办教师;
广告:告别烧钱营销,宣传费按不超过销售收入的3%。
业内认为,连续两天的两个文件,都在直指培训机构的营销、营收和利润问题。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教培行业的黄金时代进入尾声,烧钱大战不再,老师年薪百万已成过去式。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为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给培训热降温,政府定价管控教培机构收费、控制机构老师工资水平或是方法之一,但“补课热”只是表象,家长教育焦虑而引发的培训需求,才是问题的根源, “培训需求宜疏不易堵”,要真正实现减负,《通知》发布后,还应打出一套系统的“组合拳”。
曾经的疯狂:
网课教师纷纷成“网红”
机构喊出年薪百万
疫情过后,线上教育一度站上“风口”,网课老师也成为堪比“网红”的职业。顶着名校学霸光环的清华、北大毕业生更是成了“当红炸子鸡”。

比如,某机构2021届校招的招聘简章中,对于高中大班课主讲老师的简历筛选标准为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之一:毕业于清华、北大、复旦、上交、南大、浙大、中科大、人大;2020年QS世界大学标准排名前50名;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大学科的国家级竞赛中,获得金、银、铜牌奖项;高考成绩全省前100名,或全市前20名。
为吸引更多优秀的毕业生加入教培行业,一些培训机构不惜开出颇为优厚的薪酬,“年薪百万”这一关键词就被行业内外所熟知。
图源视觉中国
有业内人士表示,以在线教育机构为例,老师的薪酬一般有两种模式。就在线大班课而言,一种是按照课时计薪,一课时为40分钟,一般一节课为两个课时,每课时低则几百块,高的几千块,决定课时费的则是续报率。
另一种则是按照学生人头计薪,比如在线大班课一般在500人到上万人,如果出勤率高,老师一堂课提成就可以上万。
但在“年薪百万”的巨大光环背后,每年成千上万的应届生简历里,最终能成为头部在线教育公司主讲老师的不超过3%,所有的教培老师,其实更像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名校光环毕业生有机会站在金字塔顶端,普通学历的毕业生则在这一关被排除门外。
有从业人员告诉记者,但即便进入到了3%的行列,要想从一个普通网课老师到年薪百万的名师,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老师表示,要进入“收入百万”的名师队伍,得有熟悉“学情”“考情”的“内功”,还要有把知识讲清楚的“外功”,“每堂课都需要对着镜头去录,找镜头感,然后根据视频表现,再不断优化。”
即便是重点培养的老师,如果达不到标准,也可能被优化成一对一讲师,下沉到金字塔“底部”。但即便如此,教培行业的薪酬也普遍位于行业前列,仍有大量非名校毕业生被高薪吸引,涌入教育培训的赛道。
监管出手:
“百万年薪”的本质还是营销
有机构的“擦边球”已经被定性虚假宣传
除了对老师舍得花钱,培训机构的广告也曾展开过烧钱大战。

各种洗脑歌词,各种老师推荐,各路“大神”学员现身说法……伴随教培机构的营销大战,培训机构的各种广告,出现在电梯、公交站台、短视频平台等区域。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数据显示,在线教育2019年广告投入约为40亿元,2020年截至9月广告投入已超50亿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广告“烧钱”大战蔓延的同时,超前教学、价格虚高、违规收费等违法乱象也频频被曝出。
在全国12315平台投诉举报平台上,2020年受理教育培训服务投诉举报15.5万件,在服务类投诉举报中排名第4;2021年第一季度,教育培训服务投诉举报达到4.71万件,同比增长65%,排名升至第3。
其中,合同纠纷问题最突出,虚假宣传等问题也多次被投诉。
今年6月1日,相关部门在一天之内公布了三则罚款通知,涉事企业达二十余家。
市场监管总局集中公布一批校外培训机构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典型案例,对新东方、学而思、掌门1对1、华尔街英语、哒哒英语、卓越、威学、明师、思考乐、邦德、蓝天、纳思书院等13家校外培训机构予以顶格罚款。
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对哒哒英语、华尔街英语等四家企业的处罚公告,强调此次处罚为从重处罚,罚款合计1000万元,机构违规行为与“伪造师资、虚标价格、夸大效果”等有关。
因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杭州市市场监管局依法从重查处学而思、新东方、纳思书院3家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罚款共计750万元。
例如,有8家校外培训机构存在虚构教师学历、教龄、荣誉等情况。比如蓝天教育,宣传“教研团队超过85%的老师来自985、211大学”。事实上,该团队的121名老师中,来自985、211大学的仅有18人,所占比例连15%都不到。比如新东方,宣传张某某教龄3年,实际仅为5个月;宣传廖某某教龄6年,实际仅为2年。
监管升级:
政府指导价出台
百万名师、烧钱营销将成过去式
继7月双减政策发布后,9月6日,学科类校外培训监管再度升级: 
义务教育阶段线上和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属于非营利性机构收费,依法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由政府制定基准收费标准和浮动幅度,并按程序纳入地方定价目录。
记者梳理后发现,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收费:政府指导培训机构价格,上浮范围不得超过10%
《通知》要求,要区分线上和线下以及不同班型,分类制定标准课程时长的基准收费标准。班型主要可分为10人以下、10-35人、35人以上三种类型,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地区具体的分类标准;标准课程时长,线上为30分钟,线下为45分钟,实际时长不一样的,按比例折算。要建立收费政策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适时对收费标准进行调整完善。
◆工资:培训机构老师平均工资不得明显高于公办教师
《通知》提到,培训机构人员平均工资水平应正常合理,不得明显高于统计部门公布的当地教育行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广告:告别烧钱营销,宣传费不超过学科类校外培训销售收入的3%。
◆公开:强化收费信息公开,机构要在每年6月底前报备
《通知》明确,将学科类校外培训内容、培训时长、收费标准、教师资质等信息提前向社会公开;将招生简章、收费标准、教师资质等资料,连同上一年度收入、成本、利润以及关联交易、政策执行等情况,于每年6月底前分别报送给当地教育、发展改革和市场监管部门。同时,各地要切实发挥好全国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作用。
时隔一天,9月7日,教育部再度发文,为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教育部会同民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通知,将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工作进行部署。
专家:
培训需求宜疏不易堵
减负应打出一套“组合拳”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看来,为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给培训热降温,政府定价管控教培机构收费、控制机构老师工资水平或是方法之一,“当培训机构老师的平均工资待遇跟体制内的老师对齐,培训机构吸引师资的能力就会有所下降,就很难挖在职教师到培训机构任教。”

但与此同时,熊丙奇也强调,“补课热”只是表象,家长教育焦虑而引发的培训需求,才是问题的根源,“若只从严监管培训机构,转供给侧,需求端却一片火热,那么大量合法的机构撤离市场后,补课就可能走向地下和家庭。到时候,限价难、监管难,孩子的补习风险高,家长付出的精力、金钱成本可能更大。”
“培训需求宜疏不易堵”,熊丙奇的看法是,要真正实现减负,《通知》发布后,还应打出一套系统的“组合拳”:
第一, 改革中高考制度,推进人才多元评价体系,全面破除唯分数论、唯升学论、唯学历论,解决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问题;
第二,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避免家长有择校焦虑;
第三,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校就“吃好、吃饱”课程知识。
此外,熊丙奇还认为,推进这些教育政策,核心在于深化教育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尤其是行政放权,其中包括落实和扩大学校自主权,取消行政评审、评价,实行专业评价。
朋友们
为防失联
可关注备用号"教培行业参考"
扫码加入社群:
灯塔EDU的朋友们
一群不懂生意的教培创业者,必须要转型
教培机构的挣扎和反思
在线教育,没时间哭泣
“双减”落地,认清形势,放弃幻想,成熟的创业者已经在新赛道抢跑!
被腰斩的校外培训, 冒犯了最碰不得的一条红线
写在大崩盘之际:让教育回归最纯真的模样,是我辈之幸事
教培行业,可能只是个开始 ……
教培行业的一个时代结束了
教育部:今秋开学后中小学全部提供课后服务
韩国和日本如何管理补习班
监管下的 1 对 1 教育命途
老师假期给孩子补课,被同学家长举报到教育局
“我家在北京有十几套房”的中国留学生,却在美国遭鄙视...
校外培训机构11类广告禁忌词
教育的问题
住家教师,这个小众、神秘且高薪飞速发展的职业
对当下教培行业政策的一些看法
2021胡润百学中国国际学校排行榜重磅发布!
少儿英语,北京教育整顿的重点淘汰者
学区房:一场教育均衡的“持久战”
白岩松:中国的教育最值得吐槽的是家长
体育老师的病,好了!
扫一扫关注灯塔EDU
灯塔EDU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除非实在找不到),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原作者不同意请联系微信:qq948645101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