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发布一个多月了,怎么才来聊这个?
两个原因。第一但凡政策发布都有个发酵期,通过发酵期的表现我们才能判断这个政策的力度和大致走向,也就是“让子弹飞一会儿”。
比如“双减”是上个月下旬发布的,一个月内北京上海地方实施方案纷纷落地了,说明这项政策带来效果正在快速显现。
特别是上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直接发文表示,京开区内的科类校外培训机构2021年底实现动态清零,至少看起来是目前砸得最快的锤子了。
第二是我花了点时间做政策或法规调研,老本行上线
想要了解政策最好的方法就是去看政策本身,道听途说或是轻信媒体的只言片语甚至断章取义,得到的信息往往是不准确的。
为了把“双减”这回事彻底看明白,我去教育部的官网上,把近五年的政策、相关专栏和政策解读大几百条都过了一遍👇
和“双减”、“减负”相关的政策发布有百十来项,其中重要节点的若干政策或文件我都给你列出来了👇  对政策比较熟悉、想直接看结论的,可以跳过这一part,直接拉到下一部份。

2021.8.26

北京大面积大比例推进干部教师轮岗

凡是距退休时间超过5年,并且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6年及以上的公立学校在编教师,原则上均应进行交流轮岗。

北京首批确定东城区和密云区为干部教师轮岗试点区,本年底全市还将有6个区加入试点。

2021.8.24

上海发布“双减”政策实施细则

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五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严禁中小学教职员工开展校外有偿补课。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

2021.7.24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双减”政策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强化配套治理,提升支撑保障能力。

2021.7.13

教育部新闻通气会:今年秋季开学后实现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全覆盖

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

2020.10.17

教育部就《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召开新闻发布会
4个省已全面启动美育中考,6个省、12个地市启动了美育中考,加分10-40分不等。争取尽快推广美育中考,到2022年力争全覆盖,全面实现美育中考。

2020.10.15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
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

2020.1.14

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强基计划”)

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
高校根据有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制定强基计划的招生和培养方案,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2019

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

2018.12.28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

减负三十条

2018.9.17

教育部《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

从严控制、严格管理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原则上不举办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竞赛活动。

2018.2.22

教育部《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

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主要指语文、数学等)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
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
从上面的政策沿革能看出什么?三点。
第一,政策都是有延续性的。
比如拿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举例。从2018年到现在,政策的口径是这样延续并发展的👇
#2018#纠正校外学科类培训的“超纲教学”行为。
#2019#各地大规模专项治理校外培训机构。
#2021#“双减”,禁止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学科类培训。
所以如果看到国家这些年对校外培训机构一以贯之的态度和措施,你就不会对“双减”觉得奇怪或是还心存侥幸:
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是板上钉钉地“凉凉”了。
第二,政策也是会不断调整的。
比如小学生的放学时间。先是出于“减负”的需要,把放学时间从五点半改到了三点半,实施后发现引起了连锁反应:
放学太早--学生放学无人看管/无处可去--课外班盛行--校外机构生态环境恶化--学生负担更重
然后又调转头把放学时间改回到五点半,一边调整一边走回头路:
治理机构--取消课外班--学生放学无人看管/无处可去--校内托管--晚放学
所以那些担心政策变更带来负面影响的家长,眼下大可不必太过焦虑,如果你所担心的问题足够普遍和有代表性,它一定会被调整。
比如美育进中考,教什么,学什么,怎么考,怎么评分,是不是又会给孩子和家长加码,本意是素质教育结果又变成了应试,会不会引起艺术类培训的内卷…… 
这些都可以交给时间去发酵,眼下你大可以按照既定的规划,带孩子该怎么走怎么走,千万别一看美育升学考试要考了脑子一热就开始给孩子狂报班。

第三,政策除了直接后果,往往还有“副作用”。你要做的就是抵制住这些副作用。
比如治理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学科类培训消失的同时,会有一部分机构转去做非学科类的培训。
所以接下来一定会有一波儿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大火。
还是那句话,等子弹飞一会儿,上什么培训班也不急在这一时,看清楚看明白了再行动,别自己还没弄明白就被各路培训班给安排明白了。
关于最近今天一个明天一个让人应接不暇的教改政策,你有什么看法?
欢迎再评论区留言讨论,还可以扫描👇二维码加小助手微信进读者群一起聊聊聊!
加星标,不走散👇 See you !
- End -
作为一个宝藏英语启蒙号主,我分享过的资源都在这了👇
👇阅读原文,读往期好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