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名特级教师最近被学生有预谋地举报,不但退还数万元补习费,还被校方开除。此事引发网民热议。
近期出台“双减”政策,禁止教师在校外给学生补习,一旦被证实,补课老师将受到处罚。
近一个月来,有不少学生和家长在接受补课后,通过举报老师违规教学,迫使退还补课费的事件时有发生。
对于学生举报老师现象,从未像今天这样频繁。但有分析认为,是学生主动请求老师辅导,主要责任不在老师一方。
单方惩罚老师有失公平
很多网民留言称,补课只惩罚老师是不对的,是不公平的,发现补课的学生应不准参加升学考试。还称,补课之前在老师那里求爹爹告奶奶,补完课就翻脸,有的不交钱,有的交了钱就举报,这种人可恶。
有学者指出,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大部分学生是在家长的要求和逼迫下补课的,并非学生自身意愿,因此有些学生在课内和课外的压力下,处在叛逆期的学生无力反抗家长,自然将气撒在补课老师身上而举报,这里单方面处罚补课老师有失公允,家长应承担更多责任。
教育部在8月30日新闻发布会透露,已收到8000多条举报,下一步将要求相关省份核查处理。
学校“课后服务”向学生收费涉敛财
目前,校外培训机构和校外授课老师被被整顿以后,学校里现在搞了一个5+2,每一个地方不同。
据汕头一位老师透露,汕头的一些学校,中午学生可以在学校午休,如果校方提供床铺午休的,校方收6元,如果在教室桌子上趴着睡,要缴3元。
还有不少学校开始向学生提供所谓课后服务,乘机敛财。放学后,留在学校写作业一到两个小时,有些地方收取5元一个学生。
以收收5元计,有人计算了一下,估算一个学校只收下午放学后的服务费(不包括午休费),一个学校一年的收入人民币180万左右。
大学考试成指挥棒:结构不改双减无效
“双减”政策的实施,预示着补教业的告终。
只不过在这波整顿之下,是否真的能达到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降低家长额外开销的负担,让学习回到学校之中,事情可能并非这么简单。
现在虽然上大学容易了,但是你若没有上211、985这些学校,文凭的含金量不够,对以后出社会找工作不利。
一名长期关注这项议题的上海学者接受采访时提到,虽然这项政策的立意良善,试图解决学生的压力与家长的经济负担,然而如果高考的这根指挥棒仍然存在,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束缚之下,盼望透过学习翻身,那么这类的课后培训就会持续存在,只是以不同的样貌罢了。
211和985是两个不同时期高等教育政策的代称,指那些能获得更多国家资源的重点大学。
另一方面,这名学者提到,不同的培训机构存在不同的问题,有的可能是收费不合理、有的是教学品质有问题、有的是教师素质良莠不齐甚至是没有相关证照,或是资本化运作垄断市场,不同的问题应该要以不同的政策规范改正,而并非一套规则一体适用,无差别的一刀切,只是治-标不治-本。
在补教业执教多年的老师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从上到下这几年以来对于补教业的监管措施一直都有,课后补习这条路看起来虽然被堵住了,但是有需求且有经济能力的家长,转向寻找私人家教,这些老师的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家长改以私人家教方式聘请老师,替小孩课后辅导,使课后教育资源流向富裕家庭,形成M型化。
这位老师说,近期询问私教的家长确实变多,而且不少人都是提出比起过去更高的薪资,就是希望能帮小孩找到对于学业有帮助的老师。“有能力、客源与名声的老师就借着这次的机会自己出来做。”
除了私人家教外,有报导称,已经有不少补教机构开始哄抬1对1的教学课程,动辄每堂课千元。
在以教育翻身是社会的普遍共识之下,大学入学考试如同一棵大树,这类曾经野蛮生长的补教机构就像藤蔓,紧紧的缠在树上,虽然政策一刀切下去,短时间内或许能有一些立竿见影的成果,但长久下来藤蔓仍会找到其他依附的成长方式。
“我想大多数家长都会觉得这样不好,想要抗拒,但另一方面又‘内卷’(投入相当努力只为竞争极有限的资源),觉得不补习不行。结果家长跟小孩都搞得生不如死。”上述的上海学者说,治理这样的教育,背后涉及社会结构性问题,如果结构没被改变,那么每次的整治最终都是徒-劳无-功。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