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你们都看了么?
不少人都说它又燃又感动。节目中,许多让人敬佩的面孔出现在银幕中,有的是政治家、革命家,有的是航天员、奥运健儿,有的是教育家、核动力专家……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故事诉说着他们的理想,激励着每一个即将开学的孩子。
刚好,最近我也在读一系列书信体的书,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法拉奇《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一封信》、殷健灵《致未来的你——给女孩的十五封信》等等,发现里面有许多话,也特别适合作为孩子的“开学第一课”来讲给他们听。
想一想,其实我自己也有砦话要对即将开学的孩子讲,那不如,就以一封信的形式,做一次属于家庭的“开学第一课”吧。你也可以试试,把我们对孩子的希望与嘱托,都放进去,说给他们听。
关于学习
孩子,希望在你心里,不要把学习等同于成绩。
要始终明白,过程永远比结果重要,如何获得知识,比获得了什么知识更重要。
要始终留意,自己是经过思考之后获得的,还是被课本、老师填鸭式记住的。
孩子,在我看来,一个背下答案、机械记忆而获得的满分,对于长远来讲,它的意义远远不如经过自己思考、消化之后写出的不完美答案。
你可能会觉得,学校学的有些知识自己不是很感兴趣,也不明白对于以后有什么用处。但其实,你从小学到高中都在积攒“工具”。
你的工具箱准备得越齐全,越充分,在未来真正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越方便,越游刃有余。你的基础打得越牢固,越宽广,你在未来会越自由。
关于阅读
孩子,学校功课是不是已经把你的时间填满了,你是不是很难抽出时间再进行一些课外阅读?
其实,殷健灵老师在《致未来的你——给女孩的十五封信》里说:
“如果仅有课本知识,就犹如被编好了程序的机器,掌握的只是一些基本技能。
若想让成长中的心灵丰盈起来,还必须通过课外大量的阅读。增长见识,不过是阅读最浅层的功用。阅读的神奇魅力,或许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深刻体会到的。”
要说到这一点,就必须祭出朱光潜老先生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里的那段灵魂拷问:
● 你试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么?
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
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你可能会问我,我每天上课都读课本,难道那就不算读书吗?
我依然想用朱光潜老先生的话来回答:
“第一,学校功课门类虽多,而范围究极窄狭。
你的天才也许与学校所有功课都不相近,自己在课外研究,去发现自己性之所近的学问。再比方你对于某种功课不感兴趣,这也许并非由于性不相近,只是规定课本不合你的口胃。
你如果能自己在课外发现好书籍,你对于那种功课的兴趣也许就因而浓厚起来了。
第二,念讲义看课本,免不掉若干拘束,想借此培养兴趣,颇是难事。
比方有一本小说,平时自由拿来消遣,觉得多么有趣,一旦把它拿来当课本读,用预备考试的方法去读,便不免索然寡味了。
兴趣要逍遥自在地不受拘束地发展,所以为培养读书兴趣起见,应该从读课外书入手。
关于交友
孩子,从童年到少年,你一生的许多挚友,都会来自于校园。你会慢慢开始与除了父母亲人之外的人,建立一段又一段亲密又信任的关系。
你会和朋友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疯一起闹,分享彼此的快乐与悲伤,说着只有你们能懂的梗,聊着不会和别人聊的秘密。
你们会一起发呆,一起无聊,一起犯蠢,再一起成长。
你会从朋友那里感受到温暖与治愈,开心与甜蜜,但同时也许会从他们身上感受到恶意、嫉妒、受伤或者难过。
孩子,希望你能尽情享受与朋友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用心感受那种充盈和被治愈的感觉,那种真心换真心,勇敢去爱,去付出的感觉。
也希望你能明白,一段让你经常觉得不舒服的关系,不值得拼尽全力去维系,你在和你的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候,你仍然首先是你自己。学会走开或者远离,学会说不,也是你的权力。
关于生活
孩子,我不想让你的学习成为你的全部。我希望,你在学习之外,还有别的生活。
正如朱光潜老先生所说的那样:
“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
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义与价值。
在我看来,生活就是不失去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热情。希望你在学习和读书之外,仍能抬起头,时长放眼看看这个世界,留意到生活中的小美好、小惊奇,为其驻足,为其动容,为其思考。
关于挫折
孩子,我一直认为,学校其实也是一个去学习如何面对挫折的地方。
阿尔贝·雅卡尔在《在未出世的你》这本书里说:
学校的职责是帮助你将自己的智慧变为工具,并且在你丧失信心、认为不会再进步的时候,帮助你度过这些怀疑的时刻。”
所以,孩子,不要害怕挫折。
在你灰心丧气的时候,在你因为失败感觉糟糕的时候,记得回家靠在爸爸妈妈或者朋友身上充充电,再打起精神,找到失败的原因。
其实,每一个挫折,都是你的成长能量球。当你收集了很多很多,转头再回望来时路的时候,你会发现一条熠熠发光的银河。
银河的一头是过去的你,另一头是变得更好的你。
关于性别
孩子,我想让你知道,作为一个女孩子,可以很柔软,也可以充满力量。
“身为女性,是一场值得称颂的冒险。”
尽管,这一路你可能会比男孩子走的更艰难,会承受一些男孩子不用背负的东西,但我仍愿意把世间所有美好的词语献给女孩子。
我希望,你不要因为性别身份给自己设限,女孩也可以热爱足球、热爱拳击、梦想开飞机。
永远不要“因为你是女孩”所以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就像阿尔贝·雅卡尔所说的那样:
“将某些角色认定为女性的,另一些为男性的,它掩盖了一套虚假的自然法则下,对这些角色的武断分配。而事实上,自然规律所涉及的仅仅是怀孕、生产等生理分工,余下的都因政治目的与文化选择而起。”
要大胆表达自己的需求。
女孩不等于乖巧、不等于归顺,女孩也有在人群中把手举得高高的权力。
要更为宽广的定义美。
不要被刻板化的审美标准所累,美不仅仅是纤细的腰身、白皙的肤色、大大的眼睛,美是多样的,是与众不同的,是真实的,也是充满生命力的。“在照镜子的时候,对那些让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说声谢谢”。
爱别人的同时,一定要记得爱自己,没有人比你自己更重要。
“爱不仅是给予也是获得。不要把讨人喜欢这件事放在心上。让自己变得讨人喜欢不是一个女孩的职责。”
——殷健灵《致未来的你——给女孩的十五封信》
当然,如果你是一个男孩,那我希望你将来会成为法拉奇在《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一封信》所说的这样的男人:
对弱者赋予同情,对傲慢者给予轻蔑,对那些爱你的人抱以宽宏大量的气度,与那些想支配你的人作殊死的斗争。”
法拉奇还说:
做一个男人的意思是要成为一个人。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你应该成为一个人。人是一个了不起的字眼,因为它并不限于一个男人或女人。
心和大脑没有性别之分,行为亦然。你应该牢牢记住这一点。要是你是一个具有心灵和大脑的人,我的确不愿与那些坚信你只能以一种固定的行为方式 (比如一种男人或女人的行为方式) 来生活的人相处。我只想要求你充分利用生命诞生的那种神奇优势,而决不屈从于人生的懦弱。”
是的,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非男人或者女人,拥有一个真正的人应有的品质,比如善良,比如勇敢,比如正义等等,这些都和性别无关。

没有必要从力量感、容貌、举止行为去为男性和女性归类。男孩子也可以哭、可以温柔、可以漂亮、可以柔软,女孩子也可以坚硬、可以粗粝、可以淘气、可以顽皮。这才是正常的人生。
话总是聊不完的,而这次,先聊到这里吧。
每一年的开学季,都是一段新旅程的开始。
对孩子,对家长,都是如此。
学期很短,人生却很长。
如果我们能不忘记“以终为始”的目标,或许会在养育这件事情上,看得更远,也走得更从容。

-END-
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原创文章
【游记】日本、迪士尼、长隆、三亚、滑雪
【阅读】科学、英语、古诗、思维、语言 
【心理】分离焦虑、安全感、T2、慢热、专注 
【睡眠】抱睡、奶睡、夜醒、安抚、小睡短 
【情绪】戒吼、管教、抑郁、听话、 情商
【养育】牙齿、性教育、厌奶、如厕、喂养 
【游戏】玩具、绘画、早教、儿歌、陪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