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个基金经理投资框架的核心是自洽,体系要和自己的性格、世界观、价值观匹配。中欧基金的投资经理余科苗,是我认识10年的老朋友了。但从性格上来说,余科苗一直属于比较稳健,做事不过度极致,对人也很友善靠谱。余科苗性格的稳健,也反映在其投资体系中,他的投资框架比较均衡,看重企业的成长性时,也注重安全边际,只买自己有认知能力的公司。余科苗告诉我们,自己的目标是追求一条持续稳定的净值曲线。
作为一名医药研究员出身的投资经理,余科苗身上有比较明显自下而上选择成长股的风格,但也会加入中观的行业比较。在行业选择上,余科苗最看重的是行业竞争壁垒,再叠加相对较快的增长,这样优秀的企业就容易获得超额收益。在个股投资上,余科苗主要在对商业模式和护城河的研究上,理解公司的增长质量和可持续性。他曾经做过一个医药长牛股的复盘,发现长牛股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优秀的商业模式+强大的护城河,进而带来了业绩的持续快速增长。这也对余科苗的投资,带来了很深刻的影响。
另一个对余科苗影响比较大的是一家医疗服务连锁公司。余科苗发现这个公司上市以来估值就没怎么便宜过,但通过持续的成长,给持有人带来了长期很高的回报率。在投资上,余科苗也倾向于买入持有优秀商业模式的大牛股。他曾经在公募基金时期,重仓过医疗服务和消费建材中的大牛股。从这两个公司也能看到余科苗的投资体系:1)财报验证业绩增长的加速;2)商业模式具有延展性,对应市场的空间较大;3)公司具有显而易见的护城河;4)管理层对相关产业有比较深的认知;5)买入对应的市值或估值有较强安全边际;6)能看到业绩翻倍的确定性。
余科苗对自己的能力圈有清晰定位,既要不断拓展能力圈,又不能做能力圈之外的投资。关于能力圈的拓展,余科苗从细分子行业颇多的医药开始,通过理解商业模式的变通性,慢慢拓展到其他领域。他认为能力圈的拓展有三个步骤:1)多看公司;2)多做比较和思考;3)多接受市场层面的反馈。对于不做能力圈之外的投资,余科苗不断强调认知能力,他不会买超越自己认知能力的公司,不为了配置买股票,一旦对市值看不懂了,宁可卖掉。投资必然伴随着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即风险,在认知范围内做投资,能有效规避风险。
带有鲜明成长风格的余科苗,投资中也非常看重安全边际。他认为,安全边际并不完全等同于低估值,有些高估值的公司同样具备较高安全边际。安全边际是对一个公司最大回撤的理解,有了安全边际思维,就能在持仓下跌的过程中敢于加仓。相反,那种可上可下模棱两可的公司,余科苗基本上也会选择放弃。历史上,我们也看到余科苗即便熊市中的回撤也小于市场平均,整个组合有比较强的稳定性。
在访谈的最后,余科苗讲了一句非常触动我内心的话,他认为投资不是和别人比,而是和自己比,做到让持有人满意,让自己满意的程度就行。也或许是这种淡定的心态,让他在高波动的资本市场中,稳健前行。
以下,我们先分享一些来自余科苗的投资“金句”:
1. 我的投资是追求在一定风格下业绩的长期持续稳定
2. 我通常希望找到两类增长的源泉:第一类是行业渗透率比较低,未来渗透率还有较大提升的空间的第一增长曲线;第二类是行业的竞争格局会改变,优秀的企业能够通过提升市场份额成长的第二增长曲线
3. 拉长时间看,长牛股有共同特点:商业模式很好,而且有很强的护城河
4. 在我的投资中,很少买一些自己看不到终局且不具备安全边际的公司
5. 对公司进行分析比较时,要不断思考商业模式和护城河,理解公司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这是研究中的重点
6. 我会不断反思自己买对的公司、买错的公司,这也是拓展能力圈的过程
7. 我给公司设定的安全边际是比较苛刻的,这样一旦跌下来,我是敢加仓的
8. 在中欧基金内部,我们会经常交流,每个人把自己的洞见分享出来,实现1+1大于2的效果
9. 中欧基金的平台价值很大,整体团队的协同性很强,强调4P+1C(人、理念、流程、平台和文化的英文首字母)的投资研究体系,帮助我们不断提升投资业绩,争取更好的长期业绩
10. 投资是和自己比,不是和别人比,做到让持有人满意、让自己满意的程度就行
追求净值曲线的持续稳定
朱昂:能否谈谈你是如何看待投资的?
 余科苗 我觉得投资分为几个层次。
首先,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投资目标。我的投资是追求一定风格下业绩的长期持续稳定。投资目标要从持有人的感受出发,做好回撤的控制,不断去体会持有人的感受。
其次,投资是在众多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不确定性对应着风险。这意味着,投资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和提升的过程。同时,我们又要坚守能力圈,尊重常识,才能避免在不确定性中出现不可挽回的亏损。
第三,投资是对于优秀企业的一种陪伴。基金经理把钱投到优秀的上市公司,陪伴企业生命周期中的成长阶段。在我的投资历程中,比较大的投资收益都是来自对优秀企业的陪伴。但我们也要规避两个阶段:企业生命周期的泡沫化阶段和企业生命周期的衰退阶段。规避了这两个阶段,才有可能带来比较好的投资收益率。
最后,投资是每一个人性格的反映,不同性格的基金经理,构建的组合和投资操作都会完全不同。
朱昂:能否谈谈你的投资框架?
 余科苗 我是研究医药行业出身的,最初的投资框架偏向自下而上更多一些,后来做了可以投资全市场的基金经理,也加入了自上而下中观的行业比较。
行业上我比较喜欢两种行业,一种是渗透率比较低,能够快速发展,但竞争壁垒又比较大的;另一种是行业比较稳定,竞争格局开始出现一些比较大变化的。
自下而上层面,更多是分析公司的商业模式和护城河,判断公司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并且也要判断这个公司是否具备安全边际。
朱昂:快速增长的行业格局通常比较分散,格局稳定的行业增长又不太快,你如何去做权衡?
 余科苗 我觉得行业的格局非常重要,格局比较好,通常代表企业能建立一些壁垒。如果一个行业谁都能做,那么企业的盈利就不会很高。我在选行业的时候,会偏好一些能建立壁垒,并且有比较好增长的领域。我通常希望找到两类增长的源泉:第一类是行业渗透率比较低,未来渗透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的第一增长曲线;第二类是行业的竞争格局会改变,优秀的企业能够通过提升市场份额成长的第二增长曲线。
从历史上看,我主要投偏成长类的行业,主要在医药、消费、科技三大领域,房地产的产业链之前也有涉猎,但强周期行业,我就一直配置比较少。背后的原因,也是因为强周期行业超越了自己的能力圈。
长牛股的共同点:好模式+强大护城河
朱昂:个股选择是怎么做的?
 余科苗 我做投资之前,把研究员时代覆盖的医药行业大牛股拉出来看了一下,拥有很好的商业模式、配方供给优势、品牌、研发能力、不断扩充的产品线等的企业有更大概率能获得较高涨幅。
这个复盘对我启发很大,我发现那么多年各种医药股都研究过,也有许多公司一两年是大牛股,但是拉长时间看,长牛股有共同特点:商业模式很好,而且一定有很强的护城河,进而带来了公司持续的高质量增长。
在研究公司的时候,我首先要去理解公司商业模式。比如公司的战略定位;产品或服务的类型,是标准化还是非标准化;客户特征,客户是小B、大B还是C;所处的产业链定价权如何分配;关键资源获取能力等等。理解了公司的商业模式,就能够寻找公司的护城河。比如说消费类的公司,主要是判断品牌力和渠道力;科技类的公司,主要是看研发能力的提升。商业模式的好坏,能对应到企业的增长曲线是什么样的,帮助我们知道成长动力和持续的周期。
最后,一个公司的商业模式和护城河,要落实到财务报表上。商业模式最好的公司,自由现金流很好,能够在财报的方方面面体现出来。
我也做过一些护城河的提炼,主要有几类护城河:
1)供给端的护城河,即竞争成本,包括专利技术、复杂生产过程中的学习与经验优势、牌照优势等,这类护城河的公司以科技企业为主;
2)需求端的护城河,即客户忠诚度,包括品牌力、渠道力、转换成本等,这类护城河的公司以消费企业为主;
3)规模经济叠加客户忠诚度的护城河,这类护城河的公司以制造业的企业为主。
通过这些提炼,差不多就把企业分类出来了。我对于企业的分类,更多从商业模式角度出发,从中理解企业如何创造价值。
朱昂:估值对你来说重要吗?
 余科苗 估值也很重要,即便不是买入公司的最重要因素。我的价值判断,主要会从市值空间的角度出发。当然,许多公司也很难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超越认知能力的公司,我们也会选择放弃。所以在我的投资中,很少买一些自己看不到终局且估值特别高的公司。
朱昂:你最初是看医药,到后面做全市场的投资,能否谈谈你如何拓展自己的能力圈?
 余科苗 研究医药行业的好处是,细分子行业特别多,有不同的商业模式和护城河,很多医药企业的方法论,也能在一些其他行业共用。我觉得能力圈的拓展,分为几个步骤:
第一步,多看不同的公司。看得公司越多,才能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有所认知。如同我之前看了很多年医药后,才能逐步对行业中的企业,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第二步,多思考比较。通过思考比较,能举一反三,找到企业中共性的部分,了解商业模式背后的增长本源。通过医药去看消费,是比较容易找到共性的。许多医药企业的逻辑和消费品公司很像,就能理解消费品公司的核心本质是什么,企业如何建立品牌,提升客户忠诚度。看科技类公司的时候,也和医药里面的创新药和生物药类似,本质是特有的生产工艺和专利。再看普通制造业的时候,又和医药中的仿制药类似,规模经济是核心因素。
对公司进行分析比较时,要不断思考商业模式,寻找护城河,理解公司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这是研究中的重点。在此之外,也要研究企业的经营周期。只有经营周期比较长的公司,才能转换为比较长的持有周期。
第三步,通过市场检验自己,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提升认知水平。我会不断反思自己买对的公司,买错的公司,这也是拓展能力圈的过程。市场的检验,能让我知道自己投资的边际在哪里。
既要找到牛股,还要拿住牛股
朱昂:能否分享1到2个有代表性的投资案例?
 余科苗 我举两个案例吧,一个是医药行业的,另一个是非医药行业的。
第一个案例是一家医疗服务中的公司。
在2018年的时候,我对医药行业有一个基本判断,药品企业面临集采的风险,医疗行业会比药品行业更好,进而提高对医疗服务的配置比例,降低药品的配置比例。
A股的医疗服务主要包括眼科、口腔、体检等领域的上市公司,我们发现齿科消费在中国还很低,比如国内一年种植牙数量是300万颗左右,和韩国相当,但我们的人口基数远大于韩国,行业市场空间很大;同时口腔行业对医生的依赖度很强,优质的品牌和服务构筑了很强的行业壁垒。
公司的管理层我们也接触了很多年,他们对运营牙科医院的运营很专业,也在不断学习海外先进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并应用于自己的体系中。
站在那个时间点,我们的判断很简单:公司具备很强的护城河,扩张的概率很高,公司业绩增长的持续性会比较强。公司动态估值40倍左右,市值空间较大,结合成长性看,有较强的安全边际。加上我们此前已经投资了某连锁眼科企业,对医疗服务的商业模式有较深入的理解,就重仓了这个公司。
第二个是案例是一家建材五金企业,给我们赚了十倍以上的收益。
先说说是怎么挖掘到这家公司的。最初我们投过另一家消费建材公司,效果并不好。那家公司的产品主要针对的是毛坯房,我们反思回顾的时候发现,近几年精装房占比在提升,毛坯房的占比下降,我们应该去寻找精装房占比提升受益的公司。再从客户群体看,客户是大B类的公司商业模式存在天然缺陷,没有客户是小B类的公司那么好。从这个视角出发,找到了这家公司。
该公司上市后,收入增长和毛利率都比较稳定,但利润增速不太好。我们研究后发现,公司在上市以后做了三方面的工作:(1)渠道建设,扩张销售人员,提升渠道能力;(2)提升信息化水平及仓储能力;(3)通过自研及并购模式扩充产品线。这也导致了上市以后公司利润增速显著低于收入增速。
当时一个基本判断是,公司过去几年的投入即将进入收获期,人均产出有望得到提升,品类扩充将顺利推进,净利润率将逐步恢复到上市前的水平,带动公司利润增速提升;而公司的服务属性有望公司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带来很强的客户忠诚度,构筑公司的护城河。同时发现公司管理层对应收款的重视度很高,对现金流的理解非常深入,说明公司未来几年的增长是高质量的,增强了我对于公司增长持续性的信心。结合当时10几倍的估值水平,就选择了买入。
朱昂:这几个公司,你怎么能够拿得住?
 余科苗 我觉得卖股票,主要是从预期收益率的角度出发。当一个股票从3年1倍的空间变成了5年1倍,是否愿意接受这样的预期收益率,如果愿意接受,那么持有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如何看清楚预期收益率呢?我觉得关键要理解公司处在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我内心也相信长期持股的价值,只要公司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市值没有超出我认知范围就行。像前面提到的这个公司,在2020年4季度达到了我觉得相对比较高的位置,这个市值已经超出我的认知能力,就卖了很多。
回头看,我觉得需要陪伴公司成长才有机会赚大钱,这方面我有很深的感触。
买入的公司一定要看清安全边际
朱昂:质量,成长,估值,你会怎么排序?
 余科苗 三者都很重要,我自己看公司的时候,会先看成长性,再看质量,两者结合才能知道成长的持续性,最后看估值。我会看重安全边际,但这并不是简单对应一个估值水平,而是包括市值空间、估值水平、DCF等多重指标去判断的。我买公司之前,会尽量去预判一个市值空间,从市值空间对应我最多能赚多少。如果预判不出市值空间,那就结合PE、PEG等指标判断公司是否具有安全边际。历史上我买过估值很高的公司,但这种公司成长性很好,高估值未必直接对应高风险。
朱昂:你会看重胜率和赔率吗?
 余科苗 我会思考安全边际,而不是胜率和赔率的问题。一个公司最终赚多少钱,是很难判断的,很多时候都是市场给的。我用安全边际+预期收益率来看这一笔投资。我给公司设定的安全边际是比较苛刻的,这样一旦跌下来,我是敢加仓的。如果一个公司,我对基本面一知半解,看不清安全边际,大概率就不会下手买。比如说,历史上我创新药公司投的就很少,这类公司成功概率相对较低,估值又特别贵,把握度不高。
朱昂:组合管理上,你会怎么做?
 余科苗 我的组合整体均衡偏成长,成长类资产为主,消费类资产、价值类资产也会进行一定比例的配置,只是周期类资产比较少。
朱昂:你是2018年熊市开始做基金经理的,这对你的投资产生什么影响吗?
 余科苗 我是市场牛转熊开始做基金经理的,最核心的影响是对风险的认知。所以我看公司的角度会更全面一些,研究一个公司会更深入一些。
对风险的认知也带来了我对安全边际的重视。投资一定要避免不可挽回的损失。一个公司如果不能理解了,那我会选择卖出。此外,也不要去做估值上的均值回归,看到一个有瑕疵的公司估值比同类公司便宜很多,就去做估值的回归,回头看,很多这类的操作都是错误的。投资一定要回归到公司成长性的本源。
朱昂:你个人投资生涯中,有什么飞跃点或者突变点吗?
 余科苗 在我做投资三年多的时间中,如果说有什么变化,那我觉得就是慢慢认识到能力圈的重要性。刚开始做投资的时候,我什么公司都会去投,现在知道每个人的认知有能力边界。正如巴菲特所说,“对于投资中的大多数人而言,他们懂什么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自己不懂什么”,这样就可以避免无谓的损失。今天,我不会因为要做配置而买股票。买入的公司,一定要有理解。
还有一点是,看一个企业的生命周期很重要,要从生命周期角度理解公司和行业。
中欧平台价值带来认知共享
朱昂:如何看待基金公司的文化和平台价值?
 余科苗 中欧基金打造的是多策略精品店,主动权益有价值、成长、行业精选等大组。这些大组只是投资方法有差异,但平时有很多的研究成果共享。在中欧基金内部,我们会经常交流,每个人把自己的洞见分享出来,实现1+1大于2的效果。基金经理之间的交流也很多,能够实现集团军作战。
中欧基金提倡的不是只有一个产品好,而是每一个产品都力争做到中上水平。你会发现基本上都做得不错,没有什么有瑕疵的产品。能够和不同风格的优秀基金经理交流,对我的帮助很大。
我们还有一个很特别的价值观,我们一直说长期业绩好。我们追求的是,基金经理力求把自己的长期业绩做好,再配合持有人比较好的习惯,就有机会帮助持有人实现长期好收益。
中欧基金的研究平台也很强大,公司投研人员的数量占比有50%,把研究部做成了一个研究中台,就能为不同风格的投资团队提供“弹药”。我们强调,每一个研究员要吃透5个公司,研究团队不仅人多,战斗力也要强。特别是随着这几年规模的增长,中欧基金将过去的“小团队制”变成了今天的“大平台制”,既要“深”也要“广”。而且我们研究员有个特点,许多是之前跟过基金经理的研究员,类似于其他公司基金经理助理的角色,他们的研究有比较强的实战性。
在中欧基金,我们非常强调标准化、体系化的投研流程,打造沉淀型的投研平台。强调把碎片化的投研个体更高效地链接成系统化的投研流程。在这个体系下,基金经理能获得持续科学的研究输出,为我们创造长期超额收益带来很大的帮助。
总体来说,中欧基金的平台价值很大,整体团队的协同性很强,强调4P+1C(人、理念、流程、平台和文化的英文首字母)的投资研究体系,帮助我们不断提升投资业绩,争取更好的长期业绩。
朱昂:投资的压力很大,你如何抗压?
 余科苗 我觉得越是压力大的时候,越要思考市场在反映什么,我们和市场的偏差在哪里。解决压力的办法,是不断学习,扩张能力圈,这样能把握的投资机会也会增加。
我买公司的出发点肯定是冲着长期持有,但有些公司基本面没有那么完美,确实不能拿很多年,有些属于周期成长股,那么周期向下的波动尽量规避,这样压力也会小一些。
生活中,我会通过陪伴孩子的方式,来缓解压力。还有一点很重要,投资是和自己比,不是和别人比,做到让自己满意,让持有人满意的程度就行。我们要接受一个不完美的自己,承认有些风格,不在自己的能力圈。当然,如果一两年都很落后,那一定要思考投资方法的问题。
朱昂:有什么对你投资影响比较大的书吗?
 余科苗 我比较喜欢看彼得.林奇的书,他的方法论很朴实,也很实用。关于投资我的许多困惑,他的书里面都写过,包括持股集中和分散的问题,持股周期问题,能给我带来不少启发。
朱昂:如果不做基金经理,你会做什么?
 余科苗 如果不做基金经理,我蛮想做老师的。一方面老师需要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另一方面,老师可以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和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内容属于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所有,未经同意请勿引用或转载,其中的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 end -
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安  昀 | 鲍无可 | 贲兴振 | 薄官辉 | 毕天宇曹  晋
曹   霞 | 曹文俊 | 常亚桥 常  蓁 | 常  远 | 崔建波
陈璇淼 | 陈  平 | 陈  媛 | 陈立秋 | 陈  军 | 陈觉平
陈文扬 | 陈  宇 | 陈金伟 | 程  彧 | 程  洲 | 程 琨
史  伟 | 是星涛 | 孙  芳 | 孙  伟民生加银 | 孙  伟东方红
王  培 | 王  鹏 | 王   | 王延飞 | 王宗 | 王克玉
王  垠 | 魏晓雪 | 魏  东 | 翁启 | 吴   | 吴  
张  峰富国   峰农银汇理 | 张  锋 | 张汉毅 | 张  晖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