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深夜,中国检察网通报“阿里女员工被侵害”案进展,最重要的一句话是: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检察院经依法审查,犯罪嫌疑人王某文实施的强制猥亵行为不构成犯罪,不批准逮捕。然后,济南市公安局槐荫区分局依法对王某文终止侦查,对王某文作出治安拘留十五日的处罚决定。也就是说,周某重点指控并成为众矢之的的王某文脱罪了。“脱罪”是一个中性词,意思是不再作为犯罪处理。
上周五下午,我在跟研究生讲本案时,就曾对该案中王某文行为的定性提出过质疑,我个人认为证据不足,且结合其妻子公开发的帖子,预测下一步不一定会批捕。他的情况有可能比张某好一些。现在看来,预感有点准,而学生们在讨论中就此案提出的疑点也富有启发意义。此前只有张某被批捕,就已经意味着案件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对案件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王某文为何能脱罪?我觉得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案件本身的证据问题,二是家属的坚持,三是律师团队的努力。这其实也是大部分刑事案件结局向好的决定因素。
阿里性侵案件,从一开始就扑朔迷离。王某文的确嫌疑最大,是周某指控的首犯,也是承接网友唾沫最多的。当舆论认为强奸罪几乎板上钉钉时,我撰文认为强奸罪证据不足,最多构成强制猥亵。后来又发现强制猥亵罪也有疑点。王某文虽然先后四次进入周某房间,但都是事出有因。其中,第一次是与他人送周某酒店房间休息,完全没有作案时间。第二次是在酒店门口欲打车离开时,接到一名同事电话告知,让王某文去查看周某情况,他是在前台电话联系征得周某同意后办卡进去的,这次嫌疑最大。但网购的避孕套不但没有用上,而且当时都忘了去前台取就离开了。第三次王某文进入周某房间是受另外一名身在杭州同事所托,向该同事证实周某已入睡后离开,当时开着视频通话。第四次进入周某房间是取回遗忘的雨伞后离开,时间非常短暂。就拿第二次来说,二十分钟的时间,房间内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一对一的证据,若只有被害人指控,可能也很难确证事实。
这学期我给研究生开的课叫《刑事司法实务》,93日的第一堂课从程序、证据和实体角度分析了阿里性侵案,若从刑事辩护的角度来说,王某文后续的空间最大。刑事案件定罪的标准是排除合理怀疑,而本案中最大的合理怀疑,是王某文可能被诬告。从周某同意王某文单独进入房间,到第二天用张某带去的避孕套作为指控王某文强奸的物证,都透露出诡异。而王某文妻子事后发的长文显示,周某并不简单,甚至王妻指控是周某在出租车上就对王某文进行了强制猥亵。一旦提出反证,案件的细节就变成值得推敲了,毕竟舆论无法定罪,还得看证据。
说到这里,必须重点提第二个因素,家属的坚持。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王某文的妻子没有抱怨、责难、放弃,而是暂时把夫妻之间的矛盾搁置,义无反顾承担起营救丈夫的重任。你不忠也好,你犯错也好,当灾难来临时,只要有证据证明你被诬陷、被冤枉,就抛开面子,全力去救。这种担当、勇气,是王某文最后能获得好结果的有力保障。不得不说,王某文最大的幸运,是娶了一位识大体、有格局的好妻子,她能在如此逆境中发声,并相信律师,体现了女性难得的智慧。若舆论铺天盖地说她丈夫强奸,她一哭二闹三离婚,会有如今的结果么?
我在很多平反的冤案中,都见过困境中坚持的家属。他们相信亲人的无辜,愿意为自己的至亲滚钉板,他们更愿意相信律师能为他们伸冤。这样的家属,是值得敬重的。好的律师,需要好的家属配合。我曾无数次被一些冤案家属的勇敢、坚毅和不屈不挠所感动。杨松发那位靠捡废品为儿子申诉的母亲,天津武清案那位苦等被告人两年半多的未婚妻,长沙某重大刑案寄出上千封信的家属,若没有他们的坚持,很多案件也许等不到柳暗花明的一天。阿里性侵案也一样,王某文的妻子,是该案迎来转机的关键。她短短时间里,从102斤瘦到90斤,可见承受的压力多大。当有律师声称有内部关系,要她换律师时,她坚信自己的选择,也是很不容易的。
因此,必须重点讲第三个因素,律师团队的努力。王某文的妻子在丈夫获释后,感谢了徐昕律师、郑晓静律师、刘章律师、马耀东律师、许俊平律师。徐昕律师则感谢了李静律师。这说明,最后的成功是律师团队合力的结果。我从不吝啬对优秀同行的赞美。我记得825日在徐昕朋友圈看到他到达济南,并且去槐荫区检察院面谈一个小时,就觉得该案有戏。该案是当地律师因重大疑难,向外求助,才与大案刑辩合作计划对接上。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团队律师几乎每天开会,每天修改法律文书,多次与检察院沟通。事实证明,团队的力量在王某文不批捕上起到了作用。
我也是前些年受徐昕律师的影响,组建了自己的刑辩团队,这些年很多案件获得无罪、不起诉、改变定性,都是团队协作的成果。这比起此前单打独斗,效果好多了。而且,由此培养和锻炼的刑辩青年才俊,也让我欣慰。
当然,该案所有律师和嫌疑人家属,最后都不忘感谢槐荫区人民检察院。若检察院不尊重律师意见,不管王某文家属的合理辩解,有罪推定,一意孤行,可能也得不到最后好的结果。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能在关键点上把好关,避免案件滑入错误的轨道,本身也是善举。有多少案件,是刑事诉讼的战车一旦启动,将错就错,一错再错啊。像天津武清区检察院几天就仓促批捕无辜的深圳民营企业家,然后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不停地补证最后发现已很难纠错,代价和教训多惨痛!所以,对于坚守法治底线的公安司法机关,我们应报以万分的敬意。在舆论中不迷失,能客观公正地作出不批捕的决定,也是需要勇气的。
刑事辩护,在中国是异常艰难的工作。所有的成功离不开证据和事实本身,家属的坚守,以及律师的努力。尤其是家属和律师的配合,至关重要。让每个人在司法过程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句话,在刑案总是让人泪目,因为本来作为底线的原则,已经变成了很多家属和律师的最高要求。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