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到一个好消息,《关于深化实验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近日印发,学校和科研机构的实验技术人才今后评职称将不做论文、专利数量的硬性要求。
比如,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将师德表现作为首要条件,不以SCI、SSCI等论文相关指标作为前置条件和判断的直接依据;对医护人员加强医德医风和从业行为评价,淡化论文要求。
这的确是个好消息,因为天下苦论文久矣!论文的确不应该作为职称评定硬性要求,除了学校和科研机构的实验技术人才,其他人才今后评职称也不应有论文、专利数量的硬性要求。
虽然最近几年都在“破五唯”,破唯学历、唯资历、唯“帽子”、唯论文、唯项目的倾向。
论文的分量也淡化了不少,像之前发一篇SCI或C刊就奖励几万的现象不再明目张胆,但论文依旧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职称评定当中依旧把论文作为前提作为充分条件。
如某学校评副高,文科教学型教师必须发四篇北大核心论文和一篇C刊论文,文科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师必须发表四篇C刊论文。
这对于普通老师而言简直难于上青天,因为C刊为了提高引用率影响因子保住自己C刊位置现在大部分都是向专家约稿,如《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的主编透露专家约稿量占该刊年度发稿总数的90%以上。
所以,如果不是名家,又没有关系或论文写得特别好,发C刊现在基本上已不可能。
所以,我现在出版了四本著作,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了二百多篇文章其中论文十多篇,指导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近十项,可就因为没有发一篇C刊就评不上副高。
一本著作的分量甚至比不上一篇论文,重点出版社出版的著作才能抵一篇C刊论文,且只能抵一次。
呜呼哀哉,评职称将论文作为硬性条件,会导致很多人为了评职称弄虚作假,或抄袭论文或买论文或找关系。
这或是论文抄袭的主要原因,说得难听点这就是“逼良为娼”,如果论文好发或论文不重要,谁会自甘抄袭?
即使论文是自己写的也会有严重后果,因为这样会导致自己将很多精力甚至主要精力投于论文而忽视了本业,况且很多论文其实根本没有价值。
如老师的本职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可现在很多老师尤其是大学老师将发论文作为第一要务,而将教书育人培养人才当成了副业。
中小学老师可能更惨,会有教书育人非常好的老师因为发不了论文,或因为在评职称时没有关系,而评不上职称而被打击工作积极性。
尤其是医生的天职是治病救人,可现在医生即使本职工作做得再好如果没有发表论文就是评不上职称,因此可能导致医生也会将更多精力投于论文而忽视治病救人。
职称的本意是为了激励大家好好做好本职工作,但却导致大家更加忽视本职工作。这不是很荒唐的吗?
现在终于要动真格得了,评职称不再做论文的硬性要求,这是非常正确的举措。
但仅此还是不够的,除了学校和科研机构的实验技术人才,其他人才今后评职称也不应有论文、专利数量的硬性要求,且还需要更深入改革完善机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正本清源。
为什么现在国家提倡破五唯,但很多机构还是在评职称时将论文作为硬性要求呢,因为对它们的评价也要看论文。
如现在对高校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还是论文,所以高校为了自己的评估能通过或有个好名次,“只能”在评价老师时还是看论文。
所以,必须上下齐心共同发力,共同改革完善评价体系,“鼓励各地大胆创新,不断完善评价标准”,才能“充分发挥人才评价正向激励作用,推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这也需要舆论的呼吁,所以也希望各位利益相关者都能发声呼吁,来彻底破五唯,彻底动真格,呼吁论文不应该作为职称评定硬性要求。
●●●作者简介:张守涛,文史作家、南大硕士,大学老师,出版作品《说说当今这些文化名人》《先生归来》《凡人鲁迅》《书香留韵》,个人原创公号涛声一久、神州生气。
直接点击↑↑播放视频关注给你更多好看
热文推荐:

最近大动作解读
这次顶胡锡进,宣扬中国正在发生“深刻的革命”确是误判和误导
“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进行”?
向大家道个歉!不敢了!
神州依然生气,铁甲依然锋利
张文宏的30件不为人知的事
揭穿帝王权力规则,直达秦制两千年本相
如何看到别处看不到的文章?
欢迎各位加入本文作者、青年学者、文史作家张守涛的涛哥读书会,将带大家精读《万历十五年》《鼠疫》《平凡的世界》等一百多本好书,详情请点击《读书和不读书的人生,究竟有多不同?》,可直接扫以下二维码入会。更多好文猛文请见本号知识星球,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入圈,详情见《如何看到别处看不到的文章》。
观文化万象,听时代涛声
有思想、有态度、有品位
长按以上二维码即可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