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拼了一辈子,到老了,更要有尊严地养老。”这句话对于北京石景山区的刘艳英来说感触颇深。刘艳英今年64岁,30多年前她的老伴因为事故高位截瘫后一直卧床在家,她也没法再工作,一直在家照顾老伴。进入60岁之后,刘艳英感觉身体大不如前,“我有时候看着老伴儿,心里就想,现在我还能照顾他,过几年可怎么办?”
不过,从2020年石景山区进入国家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试点之后,刘艳英没有这么焦虑了。“现在护理人员每个月上门四五次,帮我一起给老伴洗个澡,检查检查身体,我轻松了很多。”
2016年6月,我国开始在15个城市开展长护险制度试点。2020年9月,国家医保局等部委印发相关文件,决定扩大长护险试点范围。截至目前,全国49个试点城市已有1.34亿人参加长护险,累计享受待遇人数152万人。
 什么是长期护理保险
长期护理保险又被称为社保的“第六险”,是指对因年老、疾病或伤残导致身体上的某些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生活无法自理而需要长期照顾的人员,提供护理服务费用补偿的保险。
长护险可能成为
未来解决失智失能老人养老问题的最有效办法
“在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过程中,真正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如何解决失智、失能老人的护理问题,如何处理好家庭、机构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接受中国财富网采访时说。
最新权威数据显示,预计到2053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7亿的峰值,占总人口的34.9%。这其中,另外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数据值得关注——目前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数量超过4000万,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董登新认为,实际上,最好是将失智失能老人送到专业养老机构,由专业人士护理、照料。但是,目前公立养老专业机构有限、普通家庭又难以承担高端养老机构费用,社区、居家养老符合当前大部分养老人群的需求。在解决失智失能老人居家养老的问题上,国家推出的长护险首先的一个作用就是其支付功能,能有效地把专业服务机构和养老结合在一起,“服务机构来照料老人,长护险资金来支付。”
爱心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心人寿”)政策业务发展部总经理马辉介绍,与大病保险经办类似,商保经办机构也是在政府的主导下积极发挥商保的专业力量,全流程的参与经办。
作为石景山区长护险试点的主要经办机构,爱心人寿从试点初期就成立专属经办团队积极参与长护制度建设,并从基金管理、服务管理和经办管理三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以北京石景山区为例,石景山区城镇职工和居民每人每年缴费90元,单位或财政补贴90元,作为筹集资金。失能老人经过专业的评估且符合支付标准的,家属可以选择专业机构对老人进行机构照护或上门照护,满足多样化的照护需求。
解决失能失智老人家庭最实际问题,
带动养老专业机构的发展
马辉认为,实施长护险的核心在于要给客户(失能失智老人家庭)和服务专业机构解决他们关心的问题。
例如,失能家属关心的是得到多少护理补贴或能有什么专业的照护服务;而服务专业机构则想借助于服务长护险护理实现更快发展。
基于这个逻辑,石景山区长护政策就将机构护理与居家护理做了灵活结合。马辉介绍,石景山区符合长护险待遇的家庭可以选择将老人送到机构,也可以在居家接受照护,分别对应不同的报销金额。此外,在居家照护上,家庭既可以选择由家人(或家政护理员)和专业机构上门相结合的服务方式,也可以选择由专业机构上门来服务。
马辉说,政府设计的不同模式的照护方式满足了家属的多元需求。刘艳英家选择的是自己照料和护理机构上门服务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按照长护险支付规定,护理机构每月可以上门12小时进行专业照护,另一方面,刘艳英作为家庭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者,也可以得到制度规定的护理补贴1000多元。
截至7月底,北京石景山区合计覆盖参保群众421821人,累计待遇享受人数为2842人,而80%的家属选择了和刘艳英一样的服务方式。
险企不应该只是经办机构
长护险试点发展的这五年中,保险业参与度很高。自长护险第一批试点以来,经办业务委托给保险公司的总体比例在90%以上。
马辉和他所在的爱心人寿自2016年就开始关注和研究长护险,并积极构建 “医养护保”战略,期望通过自建和整合医养护等机构,在保险产品和医养护服务方面进行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
其实,虽说长护险是国家社会保险制度层面上的产品,但其执行起来,相关风险和困难仍旧突出。例如,在《关于印发〈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试行)〉的通知》印发之前,行业内缺乏统一的护理赔付标准和行业统一的鉴定机构范围,导致评估鉴定上容易出现问题和争议。而像爱心人寿这样的人身险公司本身在医疗的评估鉴定上就拥有相对专业的人员和水平,能更好地在评估和鉴定上做出有经验的判断。
除此之外,长护险在执行过程中还面临着多部门养老、医护政策衔接脱节、民众对其认识不深导致资金筹措不稳定因素存在,以及影响更加长远的问题,例如经济通胀社会下,未来专业照护服务的涨价问题等。
马辉说:“险企不应该只作为简单的经办机构,应该发挥更多的作用。”例如,经办险企还可以在失能评估、护理员认证与培训、投资养老服务机构、养老行业规范发展、风险共担机制设计等方面发挥险企更大的作用。
此外,在国家设计的社保“第六险”长护险的大框架搭好后,老百姓对长护险有了基本的认知,就为商保公司新开发销售商业护理险带来可能,保险业也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而全社会围绕养老照护需求逐步形成“政府长护险+商业护理保险+特定人群的二次补助+其他形式”全新的支付体系。
作者:晓禾
新媒体编辑:何苗

监制:田欣鑫
看完点这里是个好习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