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开放下一步如何走?如何防范恶意投资行为?北交所的设立有何战略意义?在9月4日举行的2021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一行两会”领导共同探讨了这些热点话题,不少专家、学者也发表了独家观点。

继续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
今年上半年境外投资者增持包括股票、债券、存贷款在内的境内人民币资产共计1.27万亿人民币,显示出中国金融市场的巨大吸引力。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委委员陈雨露表示,目前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基本建立,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领域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已经完全取消,业务范围也大幅度放宽。企业征信、信用评级、支付清算等领域的外资展业享受国民待遇。下一步将继续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好负面清单模式对高水平开放的积极作用。
近几年来,中国证监会稳步推进中国资本市场扩大开放,推出了一系列开放举措,成效也十分明显。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将继续支持合格的外资机构在我国资本市场以独资控股或合资方式开展业务。同时,将进一步发挥香港在中国资本市场开放中的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方星海透露,香港A股指数期货将于年内10月份开始交易,这将为境外投资者投资A股市场提供良好的风险管理工具。
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党委委员周亮则强调,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营造公平营商的环境;二是引进国际优质金融资源;三是稳步实施金融业走出去,鼓励中资金融机构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化布局;四是深化国际金融合作。

加快补齐金融科技监管短板
防范资金大进大出风险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对于如何防范金融风险的问题,陈雨露强调,加快补齐金融科技监管短板,将所有金融机构、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纳入审慎监管框架。提高金融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防火墙。
方星海则特别谈到了对跨境资金的风险防范问题,他指出,坚持放得开、看得清、管得住的要求,加强对资本市场跨境投资行为和资本流动的监测和分析研判,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防范资金大进大出风险。
“防范资金大进大出是我们开放当中的一项重点工作。通常大进大出都是在一个国家经济金融不稳定的情况下出现,尤其是外资的进出,当然也要防范一些个别外资机构恶意通过自己的投资进出带动整个市场的变化,这是我们要重点防范的。”方星海说。
他强调,深化跨境监管合作,妥善解决监管合作上碰到的问题,切实维护跨境投融资活动的正常秩序,创造可预期的监管和制度环境。
可喜的是,近几年我国在稳增长的同时,金融风险的防控也取得了重要阶段性进展。据周亮透露,近四年来银保监会累计处置了不良贷款8.8万亿元,超过了前12年的总和,高风险影子银行较历史峰值压降23万亿元,中小金融机构的改革重组稳步推进,金融违法犯罪得到严厉惩治,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设立北交所加强首都金融功能
具有战略意义
最近几天金融圈最热事件当属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论坛上也不可避免地谈及了这个话题。
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殷勇表示,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对加强首都金融功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也支持殷勇的说法。他表示,北京要创立以服务创新型的企业家为主的北京证券交易所,对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
殷勇指出,加强北京证券交易所与各区域性股权市场、私募股权份额转让平台等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加快形成支持创新创业的耐心资本、长期资本的形成机制。
作者:曹凡
新媒体编辑:吴芃
监制:雨天
看完点这里是个好习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