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福建卫生报”
三明市永安总医院
党委副书记、院长廖冬平
三明医改三举措,冲破疫情阴霾
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国公立医院第一次面临生存的考验。病人减少,业务量下滑,许多医院财务状况出现不同程度的困难。有的医院艰难运营,有的医院发不出奖金,甚至有的医院关门停业。
作为全国医改的“标杆”,三明市公立医院运营状况如何?如何抵御疫情带来的冲击?
据《三明市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情况》显示,2020年全市12家总医院门急诊约为617万人次,较2019年减少了6.60%;入院约27.5万人次,同比减少13.22%;医药总收入约314.5亿元,同比减少4.08%。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如果仅靠医院收治病人获得医务性收入,我们将与全国其他公立医院情况相似,难以维持收支平衡!但是,相较其他省市,我们情况有所不同。
三明市自2017年起推行医保基金打包支付制度。该制度以“总额包干、超支不补、结余留用”为原则,将医保基金总额按人头和年度包干给总医院(县区域内紧密型医共体),确定结余的医保基金可以直接纳入医务性收入,确定健康促进经费可从成本列支。
正是因为这项制度,发挥医保基金引擎作用,保障了三明市12家总医院2020年的财务平稳运行,增强了医院的抗风险能力!
以全市业务量、收入减少最多的三明市永安总医院为例,的门诊量同比下降了11.13%、入院量下降了23.13%。医药收入减少了4625.03万元。以三明市永安总医医保住院病人平均自付费用比例40%计算,因此项减少了收入1850.02万元。而医保基金也减少支出2184.18万元。就是说,医院实际增加了334.16万元收入。同期,医保基金包干又增加了2500.58万元。医院实际增加收入2834.74万元!
三明市永安总医2020年医疗收支结余3091.71万元,人员经费较去年增长6%,占到总支出的50.21%,2020年核定的工资总量增幅达28.03%。可以说,医保基金包干支付制度有效引导了医疗资源合理配置,促使医院财务扭亏为盈,确保医院平稳持续发展,有效地调动了职工积极性。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在医保基金包干的前提下,逐年增长的医保基金为医院的正常运营提供了保证。
二是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是医院正常运营的基础。三明全市自2012年以来的公立医院改革,通过“三医联动”“腾笼换鸟”,使得医院的收入结构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挤压掉药品和耗材虚高的水分,突显医务人员劳动价值,保障医院良好运行。
三是C-DRG政策的贯彻执行,是医保基金包干的总政策的延续,既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又规范了医院的行为,制止了医院在医疗上的浪费,进一步提高了医院收入的“含金量”。
疫情“构建”出理想的社会健康数据模型
新冠肺炎疫情构建了一个十分理想的社会健康数据模型。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2020年三明百姓的健康处于更好的状态。
一方面,在疫情防控下,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成为现实。各家医院的门诊量、住院量和手术量都有减少,并且降幅较大。老年人、儿童等相关学科工作量减少尤为明显。
另一方面,与往年相比,医疗质量关键指标,如手术并发症率、急危重抢救率没有明显变化。住院死亡率由2019年0.26%下降至0.03%。
再者,三明市近几年的人均期望寿命值均高于全省、全国,且逐年都在增加,2020年肯定更高。
可以说,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通过政府的管控和防控,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健康数据模型。
三明医改——健康之路
实践证明,疫情防控的结果与三明医改新阶段强调的“健康三明”是一致的,即通过建立总医院(健康管护组织)和医保基金包干,持续加大力度做好防控工作和医疗工作(医防协同融合工作),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使“大卫生、大健康”理念融入各项政策,深入群众心中。
当前的管控是暂时的,而打造“健康三明”、探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保障体系的三明实践是我们要持续努力的方向。今后要通过建立精准管控制度、不断加大防控力度,促使百姓健康得到保障、医院运营持续良好、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
综上所述,三明“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改革之路给了大家满满的信心,三明医改的方向、做法值得推广。
作者:三明市永安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廖冬平

编辑: 小枫
审核:黄美辉、朱晓洁
往期推荐:
微信搜一搜
福建卫生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