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福建卫生报”
为加强泉州市急性期
脑血管病救治能力,
规范脑卒中诊疗流程,
6日下午,
泉州市卒中中心率先
在全省发布卒中急救地图,
并联合18家医院搭建起
区域协同救治网络体系。
成员单位
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泉州市中医院、泉州市光前医院、泉州医高专附属人民医院、泉港区医院、惠安县医院、石狮市医院、晋江市医院、南安市医院、安溪县医院、永春县医院、德化县医院和晋江市第二医院、晋江市医院晋南分院、南安市中医院、安溪县中医院
授牌仪式
福建省卫健委医政处副处长易必欣,国家卫健委脑防委卒中中心建设指导委员会副主委、福建省脑卒中防治专家组组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康德智,泉州市卫健委副主任苏培聪,泉州市第一医院院长苏智军等领导分别致辞,各县(市、区)卫健局分管领导,全市配备CT的综合及中医院院长、市急救指挥中心领导等参加了发布仪式。
福建省卫健委医政处副处长易必欣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康德智
△泉州市卫健委副主任苏培聪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是危害群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加强卒中中心建设,实施脑卒中综合防控策略和措施,对于推动健康泉州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全市区域已有10家卒中中心,其中,高级卒中中心有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家;示范防治卒中中心有安溪县医院1家;防治卒中中心有石狮市医院、晋江市医院、南安市医院、惠安县医院、永春县医院、晋江市安海医院、安溪县中医院7家。
发生急性卒中时,每分钟有190万个神经细胞死亡,时间就是大脑。脑卒中救治的最佳时间是在发病4.5小时内,在1小时内完成溶栓再通治疗,可以大大降低病死率和残疾率。
卒中急救地图是集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的卒中救治体系,包括对公众卒中防治知识的普及、院前急救、院内绿色通道等一站式卒中急救网络。
群众可以通过地图了解本地区“1小时黄金救治圈”内有急性脑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并及时与医院和120沟通,将患者转运到有救治条件且有资质的医院。
卒中急救地图的建立,就是对疑似脑卒中患者第一时间进行院前干预和院内检查与救治,为病人院前急救择院提供精准导航,最大限度地赢得抢救时间。
2020年底,泉州市卫健委依托泉州市第一医院卒中中心作为管理单位,首批18家医院纳入泉州市卒中地图。眼下,已经基本建立区域急性卒中协同救治网络,逐步形成“院前急救、院内治疗、院外康复、基层健康管理”全程服务体系。
苏智军表示,泉州市第一医院卒中中心作为福建省首批高级卒中中心单位,专业团队技术力量雄厚,手术量逐年增加,2020年脑血管病介入手术量达1192台。
△泉州市第一医院院长苏智军
眼下,泉州市第一医院通过设立脑卒中急诊窗口,建立脑卒中急症患者诊疗“绿色通道”;
组成卒中急性期溶栓、血管内治疗及外科手术专业组,设置卒中单元等;
辐射带动各级卒中防治中心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同组成卒中中心区域救治网络,专人分片指导基层医疗单位建设卒中中心、卒中门诊,定期到基层巡诊、授课,指导规范基层医疗机构诊疗、用药和健康管理;
重视脑血管病的防治和筛查工作,利用各种媒体工具、组织参加义诊等宣传脑血管病防治知识,建立卒中筛查门诊筛查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等举措,规范卒中中心建设,健全完善全市脑卒中救治体系。
眼下,泉州市卒中急救地图已经通过中国卒中急救地图管理委员会审核接入“中国卒中急救地图”,下一步,当地将逐步完善泉州脑卒中区域协同救治网络体系,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对话泉州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李国前 主任医师
李国前
作为管理单位泉州市卒中中心管理单位,泉州市第一医院卒中团队有何特色?
李国前:
泉州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为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综合卒中中心”,国家卫健委“高级卒中中心”,共有3个院区,分别位于东街院区、城东院区、老年病院区,收治床位150张左右。
泉州市第一医院卒中团队在省内首先开展在急诊科行急性脑梗死的静脉溶栓术,避免病人运送到病房才溶栓的时间延误。
建立24小时卒中绿色通道,与基层医院建立微信联系群,成立专业的溶栓团队、血管介入团队,配齐神经内科诊室、介入室、重症监护专用床位等,积极开展神经血管介入诊疗,从溶栓到取栓桥接,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量身定制”诊疗方案。
卒中急救地图建立,基层百姓如何获益?
李国前:
脑卒中地图的建立,就是对疑似脑卒中患者第一时间进行院前干预和院内检查与救治,为病人院前急救择院提供精准导航,最大限度地赢得抢救时间。
同时,可以让老百姓明确了解距离自己最近的、能够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和取栓的医院,一旦发生脑卒中,第一时间迅速拨打120,快速转运至有条件诊治的医院,做到科学施救,有效地降低病残死率。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张鸿鹏 见习记者 苏维德
通讯员:万馨璟 

编辑:小枫 
审核:黄美辉、朱晓洁
往期推荐:
微信搜一搜
福建卫生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