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福建卫生报”
在福州市第一医院安宁疗护科,有一本护士们一起记录的特别的日志。那本日志和病历不同,记录着她们和病人一些特别的互动过程。
宋苏永护士翻开日志,看到2月18日她记录下的——她送病人凌风(化名)最后一程的经过。没看几行,已忍不住流下眼泪。
01
贴近你,用心听懂你
凌风是个31岁的鼻咽癌晚期病人,在市一安宁疗护中心住了二十多天,从他入院到离世的那个晚上,护士宋苏永一直陪伴他左右。
凌风刚入院时,癌痛难忍,尤其背部不能碰,更不能躺,以至只能僵直着背;因为口腔里的痰痂和血痂,异味很重,让他吐字不清,也不愿开口说话。
宋护士几乎每天都会到他床边给他清理口腔;每次到他床边,她都会先自我介绍,加深他的印象,让他知道一直有这样一个人在陪着他、关心他。
慢慢地,凌风愿意与宋护士交流。但是因为身体的病痛,他说话比较困难,常常,宋护士要凑近他,非常用心的,一个字一个字地倾听和复述,才能听懂他的话。
有时候,一句很简短的话,都要听上好一会才能听懂,但大概是因为有人愿意倾听,就算要重复,他也愿意多说几遍。
交谈过程中,宋护士了解到,他曾在海军部队服役,看着五大三粗的,但是内心比较脆弱。这与他特殊的童年经历有关。
父母在凌风小时候离异,他的父亲很早病逝了,之后,凌风跟着爷爷生活。爷爷去世后,他一直一个人。患病后,母亲一面照顾她重组的家庭,一面照顾了他两年,但是相对其他家庭,母亲的照顾精力不够。
面对这样非常需要特别关怀的病人,医生护士格外给予关爱。
02
心疼你,第一次拿剃须刀是为你
因为鼻咽癌,凌风吃点东西,咽喉部就会出血,不敢进食。可他心里其实很想吃东西,他就常常看着食物的照片解解馋。
看着嘴馋却始终不敢吃的大男孩凌风,安宁疗护科护士长陈彧玲不禁有些心疼。
护士长鼓励凌风去看到内心深处自己的需求,尊重自己的味蕾,有尊严地度过每一天。她鼓励凌风,可以每天提出一点想吃的东西,由医护团队去评估可行性,然后尽最大可能满足凌风的需求。
除了给予病人专业、个性化的护理,安宁疗护科的医生护士还注重病人心灵疗护
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不论是谁都会对死亡有恐惧,凌风也不例外。得知凌风爱看电影,宋苏永护士从家里拿来了投影仪,在凌风的病房安排了一场与死亡教育相关的电影,陪他一起看,让他对死后的世界有不一样的设想,对死亡不那么害怕。
↑陈彧玲护士长和宋苏永护士轮流仰着头陪凌风看电影(护士供图)
2021年2月17日,凌风离世的前一天,陈彧玲护士长和宋苏永护士请来了护工想给他剃胡须,但是护工认为,当时人已经陷入了昏迷状态,没有必要再剃胡须,人离世后,到了太平间,都会有人整理遗容的。
我们要做的是对一个人的尊重,而不是完成一个仪式。”后来,从没有给人剃过胡须的两位护士第一次拿起了剃须刀,她们想达成他的心愿,让他干干净净地离开。
回忆起这件事,陈彧玲护士长说“还好我们做了这件事,在我们给凌风剃完胡子后,我们呼喊凌风的名字,告诉他,胡子剃干净了,他神奇地醒来了……我后来想如果当下没有做这件事情,他会不会醒来?醒来的他会不会有些失落?所幸的是,我们完成了他的心愿。”
2月18日,凌风离世的前几个小时,他一直在等妈妈。“他一直说,妈妈没有来,妈妈不要我了,妈妈忘记我了。”
宋护士靠近他说:“没有没有,妈妈在,妈妈来了。”听到这话,他才安心地说:“妈妈来了就好,妈妈忘记我就坏了。”
宋护士说,很多时候,她都会心疼这个与他相差不过3岁的男人。
03
你给予的正能量还在延续
2021年2月18日晚上7:18,凌风在母亲和医生护士的陪伴下安详离世。
在福州市第一医院安宁疗护科的冰箱里,至今还冷藏着护士们为做的西瓜汁冰块、哈密瓜汁冰块……
护士们写的日志里,还记录着他在这个世界经历的最后的时光,那段时光里有满满的爱……
陈彧玲护士长的手机里还留存着,她与凌风的微信聊天记录,她的那句“一路走好”虽然没有亲口对他说,虽然发在他走后的半小时,虽然他已看不到,但这些是他曾经来过这个世界的印记,是这群医生护士给予一个生命的温暖、给予一个人的尊重
西西里桑德斯说,你重要,因为你是你,哪怕活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群安宁疗护医生护士充分地践行了这句话。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宋护士说,大家会觉得医生护士是给予温暖和正能量的一群人,实际上,我们也在收获正能量。
“我曾问过他,对于生活中一些不好的经历,命运的不公,他会不会原谅?他的回答不是‘会’,也不是‘不会’,而是‘算了吧’。这三个字,让我感觉到一个人的豁达。这就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宋护士说,她感受到的这些正能量也在影响她更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生命,更大程度地分享爱。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邓剑云/文
周千艺 陈昶晔 /视频
特别出演/钊铭
通讯员:陈文璇

编辑:小枫 
审核:黄美辉、朱晓洁
往期推荐:
微信搜一搜
福建卫生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