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福建卫生报”
4月16日是“世界嗓音日”。说到嗓音,我们每天都在不停说话,不少人甚至完全依靠嗓音谋生。但真正关注嗓音疾病的人并不多。前不久,企业家李先生就遭到了嗓音病的“暴击”。
早在一年前,李先生就发现自己嗓音变得有些嘶哑,由于日常管理需要大量用嗓,发音极其疲劳,工作力不从心。去了多家医院检查,都找不出病因,吃了一堆的药也不能解决问题。
最后,他来到福建省立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咽喉疾病专家陈婷主任。通过高清电子喉镜,陈主任发现了李先生右侧喉室的一个隐蔽处长了一个异常肿块,在NBI光源下,肿物的毛细血管袢呈现恶性改变,就是它改变了嗓音。

陈医生建议尽早手术切除,但李先生觉得情况应该没想象的那么糟,转而寻找中医中药治疗。一年过去了,李先生嘶哑的嗓音并没好转,还更厉害了。
当他再次找陈婷主任复查时,原本还处于萌芽状的小肿块已经毫不掩饰地长到了喉室之外,随后的病理检测显示,该肿物是鳞癌组织。
这种生长于声门旁间隙的喉癌极为隐蔽,早期不容易发现,可惜李先生并没有抓住早期治疗的窗口,拖延以至于发展为中期。
按照传统做法,右半喉切除+气管切开+颈淋巴结清扫无法避免,漫长的失去嗓音,甚至失去正常呼吸通道的日子就在眼前。
可对于李先生,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而言,不能说话,不能体面地出现在社交场合,无异于宣判了他社会生命的死刑。
为了能尽可能保留嗓音功能,避免气管切开的痛苦和社交不便,陈婷借助悬吊喉内镜和激光,创新性地实现内镜下的保留甲状软骨板的右侧半喉切除手术,避免了开放式手术带来的巨大创伤。不仅外观上看不出伤口,术后嗓音和吞咽保护功能,在言语病理康复医生的帮助下,也很快得以恢复。
▲手术中
嗓音是咽喉功能异常的“提示器”
我们的咽喉要道掌管着呼吸、吞咽和说话,嗓音状况多数情况下可看做是喉部功能异常的“提示器”。很多人靠嗓音吃饭,却甚少有护嗓的意识,但我们的声带其实是个“劳动强度”非常大的器官,说话时小小的声带振动可达200多次每秒。
像教师、销售人员、行政人员、以及在噪音环境下劳作的人群
往往因长时间用嗓、高声调说话,很多都存在嗓音疾病。这背后有可能潜藏着反流性咽喉炎、声带炎、声带结节、声带息肉甚至咽喉肿瘤等疾病。

一旦出现频繁烧心、喉咙中有异物感,或说话清嗓子、声音嘶哑,说话费力,咽痛、声嘶超过两周,要及时到医院查清病因。”陈婷说,“尤其中年以上男性,声音嘶哑超过2个月,普通抗炎治疗无效的,需要进行喉镜检查,排除肿瘤。”
康复训练也可改善嗓音功能
当然,对于嗓音疾病的治疗,除了药物、手术外,康复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这种治疗方式,很多民众还十分陌生。
▲嗓音康复训练
嗓音康复除了适用于喉部术后患者,还适用于声带先天性发育不良、声带息肉、声带结节、男生女调、女生男调等情况。通过呼吸方式、说话方式的调整,不少患者的嗓音功能都能得到很大提升。

护嗓也是门技术活
医生建议
要想保护好声带,陈婷医生建议民众要避免过度用嗓,减少在嘈杂区域高声讲话或尖叫。此外掌握说话技巧,尽量采用丹田发音,不要挤压在喉部发声。
当然,护嗓还需要注意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不要抽烟、酗酒,临床发现90%以上的男性喉癌患者都有吸烟的习惯。另外,促进肠胃健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积极治疗反流性咽喉炎,对咽喉保健,大有益处。
(林颖)

编辑:冰阔落
审核:黄美辉、朱晓洁
往期推荐:
微信搜一搜
福建卫生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