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福建卫生报”
近日,62岁的张老伯在家染发后,出现急性过敏反应,当天晚上,头皮、面部出现红斑、水疱、肿胀、渗出,伴随剧烈瘙痒,被紧急送入院。

医生提醒,因染发致敏的例子并不罕见,建议染发前应提前2~3天做“斑贴试验”。此外,不要听信打着“纯天然”等字眼的染发剂广告。
“纯天然染发剂”导致急性过敏,老伯头面部红肿瘙痒
福州的张老伯发现自己头发白了不少,于是请女儿网购了一款“纯天然染发剂”,在家染发。染完后,当天晚上,头面部出现红斑、水疱、肿胀、渗出,伴随剧烈瘙痒。被紧急送入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皮肤科就诊。
接诊医生,福州市皮肤病院过敏性皮肤病亚专科副主任医师翁立强立即给予抗组胺药物及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口服,外用3%硼酸溶液湿敷等处理,张老伯的皮疹逐渐消退,一周后痊愈。
“平均每周都会接诊1~2例因为染发导致过敏的病人。青年女性和老年人各占一半。”翁立强说,这些病人往往听信报纸、网络上宣传的染发产品,导致皮肤过敏。
据了解,目前市售染发剂多为持久性氧化型染发剂。氧化型染料主要为苯胺类物质,其中的对苯二胺是一种极强的致敏剂,为染发皮炎最常见的过敏原。此外,氧化型染发剂中还含有调色剂(主要为酚类)、氧化剂(如过氧化氢、过硼酸钠等)、辅加剂等多种成分,也可发生过敏反应。

“最严重的情况就是患处水肿、破溃渗出,伴剧烈瘙痒等。”翁立强医生说。另外,累及面颈部的严重染发皮炎,经治疗皮疹消退后,会遗留暂时性的色素沉着,影响美观。
染发前两三天做“斑贴试验”,这几类人不建议染发
随着市面上染发用品品类的逐渐丰富,不少人选择在家染发。翁立强建议,若有条件,可带上染发剂,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做斑贴试验。此外,也可以取少量染发剂涂抹在耳后或手肘内侧,并用透气胶布贴上48~72小时,若测试期间皮肤出现红肿、烧灼感等情况,代表自己对这种染发剂过敏,应避免使用。
此外,
染发前不建议洗头,可以在发际、耳朵等部位涂保湿剂(凡士林、乳液或面霜)以保护皮肤不受伤害
。染发后要立即清洗头发,最好达三次,确保染发剂产品未残留,并使用护发素、发膜等护发产品,修护受损发质。

翁立强医生说,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染发。接触苯二胺等成分可能存在导致胎儿畸形的风险,因此孕妇、哺乳期女性不建议染发。
头皮皮肤破损者,血液病患者,荨麻疹、特应性皮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患者等最好不染发。

如果出现过敏,应马上停止使用染发产品,彻底清洗头发、清除残留染发剂。反应轻微、处理得当的,在停用染发剂后1~2周可自行痊愈,如若出现红肿、水疱,甚至发烧、休克等严重反应,应马上前往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系统用药。
延伸:染发剂会致癌吗?
关于染发剂是否致癌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长期监测染发剂的安全性数据。根据现有的流行病学证据、动物生物分析和机制研究以及其他相关数据,IARC将美发行业职业接触到的染发剂列为可能的致癌物质(2A类);但个人使用染发剂而造成的致癌性尚不明确(3类)。
但2020年9月,全球著名四大顶级医学期刊之一的《英国医学期刊》(BMJ)发表了一篇关于使用持久性染发剂与癌症风险和死亡率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使用持久性染发剂与皮肤基底细胞癌、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阴性、孕激素受体阴性、激素受体阴性)、卵巢癌、淋巴瘤发病风险增加有关。
因此,从医学角度,建议尽量不染发。如因美容或其他特殊需求确需染发者,建议尽量减少染发的频率,选择使用半持久性染发剂或暂时性染发剂。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陈坤/文

策划/编辑:冰阔落
审核:黄美辉、朱晓洁
往期推荐:
微信搜一搜
福建卫生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