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福建卫生报”
花生误入气管,呼吸一度停止,
莆田湄洲岛上2岁男孩
小宇(化名)的生死只在一线之间。
14日凌晨,就在大家还沉浸在睡梦中时,
一场从湄洲岛到莆田市一医院的
生死救援正紧张进行,
好在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地接力抢救,
堵塞小宇气道的那粒花生终于被成功取出。

凌晨,医护人员接力救回两岁男孩
据参与抢救的耳鼻喉科林启明主治医师介绍,小宇是在前一天傍晚吃花生时,将花生误吞入气管的,当时还未表现出明显不适。随着花生在气管停存时间增长,体积逐渐胀大,凌晨12点左右,小宇开始出现面色发黑,嘴唇发紫、意识不清的缺氧表现。
凌晨4点多,家人将小宇送到了当地卫生院。卫生院医生见状,第一时间联系莆田市一医院急诊科,以及出岛的轮渡。

急诊科接到求救电话后,马上兵分三路。一边派出救护车火速前往湄洲岛码头接小宇,一边联合儿科、耳鼻喉科、抢救室、麻醉科医生在急诊科等待抢救,一批则去了手术室做好手术准备。
很快,坐轮渡来到码头的小宇被送上了救护车,此时的他呼吸已经很微弱,血氧饱和度已经降到37%(正常人98%以上),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医护人员一路上不停地捏球囊,维持着小宇微弱的呼吸。

约莫半小时时间,小宇被送入急诊科。此时等待他的医护人员马上给他做了气管插管,并快速送入早已在待命的手术室内。

可就在手术开始前,小宇的呼吸停止了,血氧饱和度直接降到零。生死存亡之际,手术主刀医生、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方超当机立断拔掉孩子的气管插管,采用气管镜快速将肿胀的花生从气管中分块取出。随后,方超迅速给小宇上了呼吸机,让小宇恢复了呼吸。
“整个抢救过程一气呵成,如果抢救时间再拖延一些,孩子可能就回天无力了。”林启明说。

得知小宇获救,小宇的妈妈难掩内心感激,向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不住拜谢。

应第一时间使用海姆立克法急救
“如果当时家长能在异物进入孩子气道的第一时间就进行海姆立克急救法,孩子也不至于出现这么惊险的情况。”林启明说,海姆立克急救法需在异物进入气道的第一时间展开救援,如果时间拖得比较久,应及时送院抢救。
海姆立克急救法操作步骤
1、三岁以下婴幼儿
掏取出可见的异物,如无效,马上把他翻转过来,婴儿面朝下,或放在大腿上,头低脚高位,手臂托其胸腹部,一手固定婴儿双侧下颌角,使婴儿头部轻度后仰,用另一手掌根部拍击,连拍1~5次;无效则改为仰卧位,用掌根或中指和无名指快速冲击性按压婴幼儿两乳头连线中点下一横指处5次,并观察小孩是否吐出异物。
或将孩子翻过来,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大腿上,面朝前。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很轻柔。(同上)重复,直至异物排出。

2、三岁以上儿童
急救者站或跪在孩子背后,一手握拳另一手放于其上,并置于患儿的肚脐和胸骨的剑突间。双臂用力向着孩子的后上方挤压,快速向里向上按压孩子胸部,形成一股冲击性气流,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冲出。推5~10次,每次间隔约3秒钟,直到气管堵塞解除。

省立医院护士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
三岁以下儿童常发生气管异物
气管异物多发生在三岁以下的儿童身上,在日常养育过程中,要如何预防孩子误吞异物?
如何预防孩子误吞异物?
1、孩子食用果冻容易发生意外,不要一整颗给,可以先弄碎后再给小孩食用。

2、麻花、糖果不好咬,容易噎住喉咙,食用时建议先切成丁状。

3、坚果类体积太小,小孩可能没有咀嚼就食下肚,容易噎到。建议五六岁后再食用坚果。

4、龙眼、葡萄、樱桃等带核水果,可去核后再给孩子食用。

5、选择鱼刺较少的鱼类烹煮,否则容易噎到,并会刺伤孩子食道与口腔。

6、孩子进餐时不要到处跑动,不要养成口内含物的习惯,不要躺着吃东西、哭闹时喂东西。幼童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日常照料不要让他们离开监管人的视野。
儿童误吞异物事件高发
请提醒你身边的家长
一定要注意防范
以免发生惨痛的代价!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  林颖 /文 朱晓洁 /视频

编辑:小枫
审核:黄美辉、朱晓洁
往期推荐:
微信搜一搜
福建卫生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