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拜登政府从阿富汗撤军后,在美国看到了两种舆论。一种是之前20年对美国进入阿富汗并最终失败负有主要责任的各路政要和显贵猛烈抨击拜登坚持撤军,好像他们还有什么公信力一样。这类人不必再说。还有一种,是一批我一直认可的自由派知识分子对美国在阿富汗的失败进行反思,比如Ezra Klein,Robert Wright, Max Fisher等等。看了之后我感觉也趋于肤浅,在于他们简单的认为,之所以美国会进入阿富汗长达20年,就是因为没有吸取上一次Nation Building的教训(比如越南),阿富汗的事情又一次说明Nation Building思路的失败,也说明美国永远不长记性,永远要去执着的Nation Building改变别人,云云。
这种说法的问题在于试图把发生在阿富汗的事情纳入到一个有点想当然的简单框架下。从他们的具体论述看来,也并不了解阿富汗战争的详尽事实。
对这方面,我的认知则来自于巴基斯坦记者阿迈德.拉希德(Ahmed Rashid)的三本著作
1、Taliban: Militant Islam, Oil and Fundamentalism in Central Asia
2、Descent into Chaos: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Failure of Nation Building in Pakistan, Afghanistan, and Central Asia, Viking, 2008, ISBN 978-0-670-01970-0.
3、Pakistan on the Brink: The Future of America, Pakistan, and Afghanistan
从特别是第二本的名字可以看出,拉希德也讨论了阿富汗Nation building失败的问题,但和前面提到的几位美国自由派知识分子不同的是,拉希德是对地面情况最为了解的一位专家:他自己是巴基斯坦白沙瓦人(出生于拉瓦尔品第),长期在阿富汗从事报道,熟悉语言,富有人脉。他的几本书最重要的还不在于直接提供答案或者大的框架,而是给了各类可验证的细节。对细节进行充分考虑之后,就会发现阿富汗的情况并非几位美国自由派人士所想。
并不能认为当年美国决策者是抱着“Nation Building”的想法进入的阿富汗——他们主要目的当然是要抓住本拉登。更关键的,当时布什等人甚至可以说牢牢把握了“避免Nation Building”的思想,并用其指导在阿富汗的行动。比如,美军不直接出动地面部队攻打塔利班,只为北方联盟提供空中支援,等等。
问题在于,根本不存在一个既能进入阿富汗,又能不搞Nation Building的选项。真的想避免Nation Building,就干脆不要进入阿富汗,但这在911的大背景下并不可能。塔利班不愿主动交出本拉登,难道美国政府能为了什么Nation Building的教训就偃旗息鼓?这在政治上完全不现实。但一旦进入阿富汗,就只能想办法稳定阿富汗局势——这是Nation Building的同义词。
布什政府既要进入阿富汗,又要避免Nation Building,其结果还不如干脆认真的去搞一场Nation Building。拉希德在书中用很充分的证据指出,如果真的意识到这一点从而一开始就认真在阿富汗操作Nation Building,还是有一个成功的时间窗口:就在塔利班被推翻到伊拉克战争之前——如果没有伊拉克战争,这个时间窗口自然还能更长。
在这个窗口期应该做的事情很清楚,当时就意识到的人也很多:重点瓦解塔利班残余,扶持阿富汗中央政府,对军阀进行缴械,实行阿富汗军队国家化,由中央政府统一指挥。并在塔利班全面败退之际派遣民用专家进入阿富汗各地农村,以阿富汗中央政府的名义援助农民,等等。有些人认为阿富汗人天然反对西方军队进入,其实并非如此。塔利班在阿富汗的统治及其残暴,所以他们刚被赶走,多国部队进入喀布尔时,经常受到民众自发的夹道欢迎。而如果能为阿富汗广大农村地区提供实惠,提供资金技术,建立农民对中央政府的向心力,局面会完全不同。
而布什政府“避免Nation Building”的想法反而导致了一系列非常短视的做法,犯了一切可以想到和想不到的错误,完全破坏了阿富汗稳定的可能。比如美军和CIA专门和军阀势力合作,完全架空了新生的阿富汗中央政府。之前塔利班之所以一度受到支持就是因为他们利用阿富汗人厌恶军阀混战的心情打出了消灭军阀的口号,所以布什政府的策略很快耗尽了赶走塔利班后获得的民意资本。再比如布什政府从来没有把瓦解塔利班残余当作目标,只是想抓住本拉登等基地组织负责人。既要完成这个目标,又要避免深度介入阿富汗,最后的办法居然是:CIA直接付钱给各地军阀让他们抓人,原则是阿富汗人(即塔利班)可以放走,但阿拉伯人(即基地组织)交给美国——大约该政策的制定者学习过弗里德曼等芝加哥学派大拿关于雇佣兵的说法,以为有钱真能鬼推磨。而阿富汗军阀非常腐败,他们只要美元,对抓捕基地组织既无兴趣也无能力。最后结果是本拉登和塔利班核心成员一起化整为零逃进巴基斯坦或者边境山区。
不过至少,依靠军阀这样的当地势力似乎倒是避免了Nation Building,岂不是充分接受了历史教训的表现?拉姆斯菲尔德就曾经说过大意如下的话:军阀是阿富汗本土地方势力,接地气,具有合理性。估计他做起了美国保守主义幻想中的“州权”白日梦。
如果本拉登被迅速抓获或击毙,或许布什政府还能快速从阿富汗抽身撤退,算是成功执行了“避免Nation Building”。但本拉登隐匿之后,美国在阿富汗的存在长期化,这时不管小布什最初如何想,都骑虎难下:本拉登还在逍遥美军先撤了,不就等于美国怂了?911打落牙齿和血吞?所以不敢撤。然后接着搞不Nation Building的占领。
最为悲剧的决策当然还是入侵伊拉克,在此之后稳定阿富汗的一切条件全部丧失。之前长期支持塔利班但在911后短暂中止的巴基斯坦政府马上明白,美国对阿富汗并没有真正的commitment,所以开始重新支持塔利班。塔利班卷土重来,在阿富汗农村肆虐。哦对了,名义上国家化的阿富汗军队其实仍在各路军阀手里。真正由阿富汗中央政府指挥的只有一支特别部队,该部队战斗力较为精良,但不能直接作战而只能对各军阀管辖的部队作战进行“协助”,这就是为什么最近十几万阿富汗军队一夜垮台的核心原因。
说白了,说布什政府是失败于在阿富汗Nation Building,真大大高抬了他们。竞选时连巴基斯坦总统是何许人也都不知道的小布什,在阿富汗成功的避免了Nation Building,搞成了一场灾难性的Nation Destruction。从技术角度来看,他真的没有再犯历史错误,当时他和拉姆斯菲尔德等人还因此自鸣得意。
真正曾试图稳定阿富汗——即进行Nation Building的,是奥巴马政府。他们了解布什政府的失误所在,想在阿富汗搞一场“civilian surge”,派出大批民用专家帮助阿富汗农村并争取人心。但为时已晚:塔利班在阿富汗农村活动猖獗,这些专家一般无法走出喀布尔。
在阿富汗问题上,奥巴马也是骑虎难下。奥巴马决策了从伊拉克撤军,做为政治上的对冲,他非但不敢同时撤出阿富汗,反而要向阿富汗增兵,以证明自己不是不敢打仗,不是向伊斯兰极端主义投降——别忘了,美国极右翼甚至造谣奥巴马本人就是隐藏的穆斯林。后来成功击毙本拉登,是从阿富汗撤军的天赐良机。当时拜登就如此强烈主张,但希拉里为首的其他高层反对。奥巴马很可能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能做出决断。
回头再看,恐怕还真得感谢奥巴马政府打死了本拉登,否则直到今日,拜登是否敢从阿富汗撤军只有天知道。
根据这些分析,也就不难看出前面提过的几位自由派知识分子只是从反思“Nation Building”角度反思阿富汗战争,存在过于简单化的问题。在任何拥有如美国般强大武力的国家,遭到911(或珍珠港)量级的攻击,攻击方又来自其他政权(如日本)或者政权直接庇护的力量(如塔利班),还不能以闪电斩首行动复仇时,仅仅以“避免Nation Building”为原则不出兵,在政治上不构成选项——要求民众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如此深谋远虑和沉着冷静,就大大高估了人类能力。而一旦真的出兵,Nation Building就会成为某种不得不做的事情,要是不但出兵,还不想Nation Building,很可能搞成更加糟糕得多的Nation Destruction。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要是说阿富汗是美国Nation Building的又一次失败,那就得说这是美国在被其他政权攻击后,对该政权所在国出兵并进行Nation Building的第一次失败。
当然,就算认真的去搞Nation Building,很可能也还是失败。而布什政府的各种灾难性失误,或许反映的更加是美国本身的衰败,这种衰败还不是指国力的衰败——911时其实是美国相对国力达到顶点的时刻,而是指在认定“政府是祸害本身”的保守浪潮席卷后公共思维萎缩以及行政能力的倒退。一个自欺欺人想靠贿赂军阀取得胜利的美国,确实既不能也不配进行任何Nation Building,遭到911袭击这类事件后,大概真的只配自认倒霉——要真敢自认倒霉,倒恐怕比现在的状况更有人样。
欢迎个人用户转发。其他公众号如有意转载请留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