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到一则新闻,六年前写下轰动一时的辞职信,说“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的女教师,最近接受了媒体的回访。
她现在的生活可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许多网友觉得幻灭,因为她并没有过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理想生活,也没有如她当年描绘的那样:潇洒辞职,从此走遍天下。不过是辞职之后窝在了另一个小地方,先是在四川绵阳开了个生意平平的民宿,后来为了女儿的教育,又搬到成都,过着劳动繁重、平淡无奇的生活。
她说到自己的日常,处处细节都是普通人的心酸:为生活奔波时,女儿天天睡在后座;开民宿时她自己不知刷了多少马桶,换了多少床单;当初断然舍弃的心理教师职位,如今又重新成为谋生的手段,去开心理讲座、去做收费培训……诗酒远方,没得到时是红玫瑰与白玫瑰。得到久了,也不过是司空见惯的蚊子血和干饭粒儿。
但我反而佩服她是个坦然的人。经历了那么大的反差,她很诚实地接受了自己的选择,并且根据当下的现实,去调整和修正自己的生活。不管私底下有没有后悔和失望,但此时此刻,她还是重新找回了驾轻就熟的生活节奏。
以及,这种幻灭,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因为在那几年“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的风潮里,我身边那些毫不可惜地抛掉了现实的苟且,去追寻远方的人,如今大部分也就是在远方继续苟且,不过是换了个地方上班、挣钱、养孩子,没有人是真的采菊东篱下。
辞职的网红女教师好歹还有新闻人物的名气加成,普通人的人生只会更少滤镜。
我认识的几个朋友,当初被连篇累牍的“逃离北上广”报道和文旅地产一波又一波“诗酒趁年华”的营销击中,毅然卖掉了大城市的房产,辞去了稳定体面的工作,去到南方各个古城置业、安家、学做小手工、开了各自心中梦想的店。
但,在这些地方住了几年,去掉滤镜之后,他们也不再觉得辛辛苦苦起早摸黑伺候所有人,挣点儿微薄利润,随时随地应付花样翻新的虫害、房屋漏水……有什么值得开心;社交圈也很狭窄。风景小城游客虽然多,但常住人口就那么些。一开始你好我好大家好,发誓要每天红尘做伴活得潇潇洒洒,可相处久了,总有摩擦、矛盾、看不惯,一旦撕了,还得抬头不见低头见,根本没有新人补上。尤其得罪了小圈子里的资深人,那更是会遭到十分有效的联合排挤、社交封杀。哪像大城市?再得罪什么人,换个工作、换个住所,一转头又能重新来过。
其中一个朋友,在经历了开店失败和社交受阻之后,十分想回大城市工作。然而时移势易,一个断档三年的成年人,很难再有机会。她千方百计在小城当地找到一份和之前差不多的工作,当然薪水只有从前的一半不到。然而,她整个人的状态立即好了起来——重要的不是工资,而是她重新找到了和社会的联结,又有了身份的归属感,并再次结交到了可以一起喝咖啡、吃早午餐的同事。总之,生活又舒适了。
然后,就在又一个和同事相约吃小清新西餐的周六上午,这位朋友突然意识到了什么,跑来对我说:这跟我以前在北京的生活有啥区别呀?早知如此,还逃离个屁!

越来越觉得,世界那么大,去看过了,也不意味着人生就完整了。
再说了,我们又不是一个盘子,要那么完整干嘛?
当代生活有三大时髦骗局:财务自由、格局打开、诗与远方。
这些年,有太多成年人,在这三个词的诱惑下:辞了职、跳出了舒适区,要么吭哧吭哧刷光了老脸去创业、要么全部身家砸进了币圈区块链、要么买下了穷山僻壤里产权只有40年的房子。

上周有个很久不见的老同学约我见面,看得出来,他在他所居住的那个二线城市过得很好,衣着体面,身材也没有过分发福,还保留着学生时代的几分热情开朗。我以为他是来北京出差,但并不是,他是怀揣梦想而来——他打算从已经供职十五年的国企周边企业辞职,自己创业干一票大的。
父母妻子当然是反对的,但这些对他来说不过是通往成功路上的火焰山,虽然难过,然而只需一把芭蕉扇即可轻轻拂去。他来北京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考察北京的几个MBA项目,看去哪里进修能建立起最有用的人脉;其二是让我帮他推推他的创业项目——我们老家的一种小吃。
这种小吃,并不是他首创,他也没有任何秘方。只是他受到各种螺蛳粉的启发,打算用消费升级的手法,给这小吃弄一个国潮范儿包装,再搞一个厂进行标准化生产。同时,先在北京和上海开两家实体店,线上线下一起打造品牌。“我这个产品和模式,资本找来,一家实体店起码值一亿吧?”老同学信心爆棚。

我……即使我没上班也不创业,大约也知道,要想把街头小吃进行标准化生产,其中每个环节的质检标准就能搞死人:肉有肉的标准、油有油的标准、调料粉有调料粉的标准……更别提他是个纯外行,一没干过餐饮,二没团队,三没钱。
我当然没有对他冷嘲热讽——我们并没有熟到我应当对他忠言逆耳的程度。况且他也不是幼稚青年,他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只是多年来一直关注投资圈。可隔岸观火的他,知道的只有那些纸上繁荣,《资本杀疯了!巨头争夺新消费赛道!》、《这家重庆小面火了!一个分店一个亿!》……仿佛在这个行业里遍地黄金,随便支个摊儿就能估值几十亿,创业两三年要么出售、要么上市,总之轻轻松松套现,实现财务自由。为此,他决定跳出舒适区。
打算将习以为常的舒适区弃之如蔽履,却对自己想要闯入的领域一无所知——这不是某一个人的软肋,这大约是我们所有平凡人类的通病。
但老同学可能没有关注到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创业者心理集训营新闻。那个匪夷所思的集训营在创业者圈子里广为流传。为何广为流传?因为大部分普通创业者创到一半,通常都会陷入进退维谷、难以继续的困境,人也半是疯魔半是沉郁,病急乱投医才会让贩卖成功心理学的有机可乘。
这才是创业圈的真实写照,也是跳出了舒适区之后最有可能进入的状态。
至于我,我向来是毫不犹豫地呆在舒适区,坚决不跳出去的。
毕竟我也是吃过亏的呀!

就在三、四年前,短视频风潮刚刚兴起的时候,我颇敬重的一位前辈苦口婆心地跟我说:文字不行了,你要赶紧占领短视频这条赛道。我虽不以为然,但架不住他三番五次劝说“要跳出舒适区”“要抓住风口”“不要被动地等着被时代抛下”……我终于松口了,问他:那我该怎么做?他说:这样吧,咱俩合作一档迷你脱口秀。我制片,你出镜,把观点说出来,比你写出来更能打动人。
这一合作,直接把我整抑郁了。

首先,出镜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噩梦。我只是一个长相平凡的普通人,在镜头里,从样貌到体态到语感,当然全是破绽。那段时间我陷入了巨大的外貌焦虑,每天对着镜子都能挑出100处缺陷来,恨自己脸肿、发量少、说话大舌头,完全生无可恋。
其次,写作可以是一个人的事,拍视频可就得是一个团队的事了。有了团队你得养吧?录节目也不能总是自己一个人说,为了影响力还得去求爷爷告奶奶请些有份量的嘉宾来一起说吧?每天光是跟人打交道,就把我掏空。
在试录了两期节目之后,我真是磕头求放过。前辈很生气,说:你就是懒,不愿努力,不肯离开舒适区。我说:哥,我就是因为长得不行和社交恐惧,才选择写作的啊!我不能忘了初心啊!

就这样,我回到了我的舒适区,继续一个人写作至今。我并没有因为放弃占领短视频风口,而真的失去什么。相反,这些年的持续写作,回报了我非常多。最重要的是,我始终很舒服。

因为经过了、试过了,于是真正想通了:要过得好,并不是非要跟自己较劲,跳出舒适区,重新开天辟地。反而应该踏踏实实地呆在舒适区,屏蔽人云亦云产生的焦虑,保护好令自己自在的人和事,在舒服的状态下努力把舒适区一点点扩大。
别说人了,现在但凡对人稍有洞察的品牌,都不会吆喝“跳出舒适区”了。

就说车吧,许多品牌曾经特别爱拍那种展现车主开上车子跳出舒适区的广告——车主前一分钟还在CBD的摩天大楼里加班加成狗,他站在玻璃幕墙前,望着窗外的灯火阑珊,突然想通了。他从3米长的办公桌上拿起外套和车钥匙,昂首阔步走出200平米大的办公室,潇洒坐进驾驶座。下一分钟,这车居然就从CBD直接开到了山顶、大草原、海边的峭壁公路。车主下了车,看着日出,格局打开了、人生完整了,从舒适区跳出来、进入广阔天地了。
不,真正为人设计的车、有人文关怀的品牌,现在不会这么干了。
就像梅赛德斯-奔驰全新长轴距C级车,它从理念到设计、从细节到创意,都真正做到了,让车主入座自己的舒适区。
比起上一代车型,奔驰全新C级车更长了。空间的加大,驾驶舱的后移式设计,让驾驶者以及乘车人,立即就能直观感受到:真的更舒服了。
奔驰全新C级车的后排,也是既豪华又舒适。后排座椅的厚度和坐垫长度全都贴心地按照我们中国用户的习惯,加厚了、加长了。就连后排的头枕,也配备了额外软枕,让人一坐进去,就可以彻底放松——自自然然地瘫软,舒舒服服地倚靠,将一天奔波的疲惫,关在车门外。
这车,就是我的舒适区。坐进来了,舒服得不想再出去。
奔驰全新C级车在操控上,也尽量让车主宾至如归,无比舒适。
它有一块数字仪表屏和一块高分辨率的中央触摸屏。且中央触摸屏非常贴心地向驾驶者略微倾斜了6度,让驾驶者更舒适地操作。搭载的第二代MBUX智能人机交互系统,支持多达27种语言,更有许多有趣、有用的功能。
比如,实景穿越导航。全新C级车可以将虚拟的指示标志、道路信息(限速提醒、立交桥示意图之类的)与实际道路环境相叠加,共同呈现在中控屏上。即使你开到了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里,不用抬头四处看路、找指示牌、担心错过出口,只需略略看你眼前的显示屏,接下来该怎么走,一目了然。
全新C级车还升级了“畅心醒神”功能,新增了海洋之声、林间静地与夏日纷雨三种自然主题。只要你愿意,坐在车里,耳边就是白浪滔滔、蝉鸣点点、雨打芭蕉。你不需要真的奔波千万里,开车去到无人之境。坐在你的舒适区里,后厂村(北京互联网大厂聚集地🤷🏻‍♂️)也可以是后海冲浪村。
以及,每逢佳节,例如中秋节、春节、情人节,它还会送上专属的节日主题。你可以忙得忘了节日,但你的全新C级车,不会忘了你。
还有,全新C级车经过一系列优化,能最大程度地隔绝外界噪音,坐在车里,一秒宁静。升级版的雾霾终结者3.0与香氛系统,可实时显示车内外空气质量,同时搭载增强型滤芯,让你放心呼吸。
是的,就连车子都意识到了,当代生活,人最需要的,便是自己的舒适区。

太多内卷了,太多焦虑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每个人,还能不因外界的不安而不安,坦坦荡荡地保持自我的舒展和生活的如常,就很不容易了。

我们也不要再幻想、再中招,觉得买了什么课、拥有了什么奢侈品,就能格局打开,人生完整,走上巅峰。我们需要的东西,就是应当像奔驰全新C级车这样,不再肩负过于高大上的消费意义,只是切切实实地让我们的生活更舒适。
我们的身心灵不会撒谎。所以鞋舒不舒服,只有脚知道;而车子舒不舒适,只有你自己,坐过才知道。

舒适这两个字,其实已经是人一生当中宝贵的财富。
你能感受到舒适,至少说明两件事:一、你感到了安全,对人生有了把握,才有余力想要折腾更多事;二、你感到了愉悦,却也因此害怕随时失去,下意识想做些什么锁住这份愉悦。
可你真的不必这样,因为舒适,反而慌张。
不要盲目自信。不要想当然地以为自己在任何领域都能通过努力取得成功。现代社会的任何一个细微分类都水大浪深,毫无准备全凭想象地破釜沉舟,多半连眼前的安稳都无法保住。
当然,也别自卑地觉得自己拥有的一切都是侥幸,所以慌乱地抓住所有可以证明自己的机会,反而自乱阵脚,埋下隐患。
不要被宏大叙事蛊惑。每天进步一点点,也是伟大人生。
不要嫌弃滋养着我们的舒适区,觉得它绊住了我们奔往更大的世界——恰恰相反,我们活着,追求的本来就是舒适。先入座你的舒适区,再一步步踏实地向外探索。
世界很大,人生很长。
一切别着急,舒服了再说。
图来自艺术家Andrea Ucini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