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 6998 字,阅读时长约 17 分钟
· 本文来源:亚当斯密经济学(刘胜军微财经出品)
作 者 | 刘胜军
01
2021年美国撤军阿富汗,塔利班一夜席卷全国,举世震惊。拜登惊掉了下巴,共和党呼吁弹劾拜登。
塔利班庆祝解放阿富汗
20年前的2001年9月11日,基地组织对美国发动恐怖袭击,这是美国本土继1941年珍珠港袭击以来遭遇的最大规模袭击。美国西面是一望无际的大西洋,东面是更加浩瀚的太平洋,军事安全性可谓在全球独一无二,因此从国父华盛顿开始“孤立主义”就深刻主导美国外交。1941、2001年的两次对美国本土的袭击,影响深远,“孤立主义”已经随风远去。
改变美国的两次袭击

美国在2001年发兵阿富汗,看似本·拉登引发的偶然冲突,其实没有如此简单。再往前倒推5年,1996年福山的老师亨廷顿出版《文明的冲突》,向世界发出了历史深处的忧虑:
• 冷战结束后,人们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主要文明的核心国家正取代冷战期间的两个超级大国,成为吸引和排斥其他国家的基本的极。
• 每一个文明都把自己视为世界的中心、把自己的历史当作人类历史的主要场面,西方尤其如此。西方人中流行的观点是“要想成功,你必须像我们一样,我们的方法是唯一的方法”。
• 未来的危险冲突可能会在西方的傲慢、伊斯兰的不宽容和中国的武断相互作用下发生。中心问题是:西方(尤其是美国)在全球推广西方文化的努力与其能力下降之间的不协调。西方人眼中的普世主义,对非西方人来说就是帝国主义。伊斯兰和中国都拥有和西方不同的伟大文化传统,且自认比西方的优越。
因此,从大历史视角看,美国发兵阿富汗,其实是西方海洋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冲突的一部分。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2002年第二次海湾战争,2020年,美国“点杀”伊朗将军苏莱曼尼也是如此。
02
在历史上,伊斯兰是唯一使西方的存在受到威胁的文明,而且至少发生过两次:
• 1095年基督教世界发起了十字军东征
• 15-16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兵临维也纳
为何冲突首先在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之间爆发?亨廷顿深刻指出:
•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是一神教,不易接受其他的神,都用二元的、非我即彼的眼光看世界。它们又都是普世主义的,都声称自己是全人类都应追随的唯一真正信仰。只要伊斯兰仍是伊斯兰,西方仍是西方,这两个伟大文明之间的根本冲突将在未来继续决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在穆斯林眼中,西方是世俗主义的、不道德的。
但是,与西方文明相比,伊斯兰世界相对弱势:
• 美国是西方海洋文明的核心国家,而伊斯兰文明的突出问题是缺乏核心国家。缺少核心国家,是伊斯兰内部和外部发生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伊斯兰世界,历史上国家认同并不存在。其忠诚曲线,一端是对家庭和部落的忠诚,另一端是对文化和宗教的忠诚。部落一直是阿拉伯国家的政治中心。许多国家不过是“有旗帜的部落”。
• 印尼是最大的穆斯林国家,但远离阿拉伯世界的中心;埃及人口众多,但是一个穷国,经济上依赖于美国;伊朗有资格成为核心国家,但穆斯林有 90% 是逊尼派,而伊朗却是什叶派;沙特是伊斯兰教最初的家园,但人口较少,过于依赖西方;土耳其甚至不能成为伊斯兰会议组织的创始成员国,因为其宪法规定信奉世俗主义。
往事并不如烟。要完整理解美国与阿富汗的恩怨,必须从1000多年前的“十字军东征”说起。
1096年-1291年,在教皇的准许下,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对他们认为是侵略者的地中海东岸的伊斯兰政权发动了持续近200年的九次战争,参加战争的士兵配有十字标志,因此史称“十字军东征”。
美国学者朱迪斯·M·本内特在他的著作《欧洲中世纪史》里写道:
• 十字军远征聚合了当时的三大时代热潮:宗教、战争和贪欲。
十字军东征对西方基督教世界造成了深远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影响。十字军东征塑造了西方世界的诸多方面:教皇在精神领域和政治领域的崇高地位、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对抗、圣战观念、欧洲骑士阶层与基督教信仰结合在一起的身份认同、中东殖民地的建立等等。
03
从公元一世纪开始,伴随罗马帝国的崛起,基督教在欧洲取得主导地位。公元395年,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将帝国东西部分,由两个儿子继承。其中东罗马帝国延续了近千年之久,即“拜占庭帝国”,都城为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
7世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兴起,并开始扩张,638年占领了圣地耶路撒冷。最初,两大宗教尚能保持宽容。1009年,第六任埃及法蒂玛王朝哈里发哈基姆下令摧毁包括圣墓教堂在内的所有耶路撒冷基督教堂和犹太会堂,基督教徒到耶路撒冷朝圣的路被封。朝圣者受穆斯林侮辱的消息传至西欧,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气氛骤然紧张。
“和平之城”耶路撒冷千年从未和平
塞尔柱人原是突厥乌古斯部落联盟的一支。1055年,塞尔柱王朝控制了巴格达的哈里发政权。1071年,塞尔柱帝国在曼齐刻尔特战役中大胜拜占庭帝国军队,拜占庭丧失大半国土。至此,东罗马无力单独对抗穆斯林威胁,不得不寻求西方的军事援助。1074年,教宗额我略七世发出“上帝的士兵”(milites Christi)的呼吁。
1095年11月教皇乌尔班二世在在意大利皮亚琴察召开宗教会议,正好拜占庭皇帝派来特使在会议上痛陈突厥人西侵的压迫,于是教皇在会议上疾呼西欧应收复圣地并解救同为基督教兄弟的危难。
同年12月,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克莱芒召开更大的基督教会议,参会者达数万人,演讲激发贵族与平民热烈响应,确立以十字记号为军队徽帜,制订大量徽章大量发放。轰轰烈烈的十字军东征开始了。
04
十字军东征的催化剂是东罗马皇帝科穆宁,他向西方发出求助的呼喊。下达动员令的则是教皇乌尔班二世。1095年乌尔班二世发表了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一次演说:
• 一群被异族和上帝抛弃的人,侵占了属于基督徒的土地,毁坏田地,劫掠人民,很多人被残杀或沦为阶下囚。
• 不是我,是上帝,要你们充当基督的先锋,迅速将这个邪恶的族群赶出我们的土地。
• 无论是谁,只要踏上征途前往东方,就将获得永恒的宽恕。
东征是艰难的、惨烈的。踏上征途的七八万名基督战士,只有不到1/3抵达耶路撒冷,不到1/10看到了圣城的城墙。
05
格里高利七世(1020-1085)推动改革,把权力集中到罗马教皇手中。他禁止售卖宗教圣职,只有他才能任命这些职务。在遭到德国亨利四世反对后,格里高利颁布“绝罚令”将亨利逐出教会,并禁止任何人尊奉他为国王。
亨利的支持者指责教皇是罪犯。亨利四世发兵意大利,于1084年攻占罗马。威伯特被加冕为教皇,随即亨利四世被加冕为罗马皇帝克莱芒三世。
格里高利逃出罗马后去世。1088年新教皇被任命,即乌尔班二世。
1054年教皇使节于贝尔在圣餐仪式时闯入圣索菲亚大教堂,谴责君士坦丁堡牧首,导致“东西教会大分裂”。1078年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对拜占庭新皇帝发布绝罚令。三年后,教皇又对科穆宁皇帝发布绝罚令。
乌尔班二世一上任,就不得不与拜占庭和解,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1081年阿莱克修斯政变,成为东罗马皇帝。1095年,阿莱克修斯面临几乎得到所有拜占庭精英支持的叛乱。为得到十字军的支持,阿莱克修斯使出激将法:
• 如果基督徒的王国落入突厥人之手,主的墓地将永远丧失。波斯人,一个异族和被上帝抛弃的人群,侵入了基督徒的土地,用烧杀抢掠的方式削减了这里的人口。
乌尔班教皇走的是一条艰难的路:激发大众热情,募集可观的军队。这场西方大动员,是一个充满了精巧的政治和后勤准备的故事乌尔班将基督徒受难、精神奖赏、耶路撒冷这三个因素融合在一起,这种叙事非常有吸引力。
一批精力充沛的教士被派往全国各地宣导,激发人们的兴趣。教皇在给信徒们的信中写道:
• 若你们有谁踏上了征途,你们将赎清自己的所有罪责,成为一场彻底而完美的告解。
• 若有谁在征途中丧生,他必定能见到自己的罪责得到赦免,因我主的仁慈大爱,他将归入永生。
教皇把出发日期确定为8月15日——圣母升天节。东罗马皇帝阿莱克修斯下令:十字军一到拜占庭境内,就慷慨地给予他们大量金钱。估计有8万人参加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随行的还有教士、老人、女人和小孩,后来被称为“民众十字军”。
十字军穿越德意志的路途伴随着骇人的大屠杀,犹太人成了受害者,反犹主义蔓延。
十字军攻占了小型要塞薛里格尔德,屠杀大批突厥居民。不久,突厥大军紧逼,大批十字军被杀,甚至被当成突厥人练习的靶子。
1097年十字军出发前往尼西亚,试图强攻该城。在十字军和阿莱克修斯大军的合围下,尼西亚被攻克。
1097年10月十字军来到伟大的城市安条克城下,安条克是圣彼得最初的主教教区。
围困安条克的十字军却陷入了断粮困境,甚至连粪便里残留的种子、老鼠都给吃了。1/5的十字军因为疾病或饥饿死在安条克城下。
1099年十字军终于抵达耶路撒冷。随后,仅在阿克沙清真寺就有7万人被屠杀,犹太人也遭到屠杀。为当年耶稣被钉上十字架而复仇的呼声一直在传扬。
基督教的基石——尼西亚、安条克、耶路撒冷,在两年内相继被十字军征服。估计多达3/4的十字军未能抵达最终目的地。
攻克耶路撒冷让欧洲沸腾。穆斯林逃离了耶路撒冷。屠城之举影响深远,令穆斯林日后对基督徒留下永不磨灭的伤痛。
十字军给拜占庭帝国的运势带来的是史诗般的逆转。耶路撒冷在落入穆斯林450年后再次回到基督徒手中。
06
1144年,穆斯林开始反击,攻打伊德萨伯国。耶路撒冷国王向法王路易七世和德国国王康拉德三世求援,开始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1147年 - 1149年),结果失败,伊德萨伯国灭亡。
1187年,埃及苏丹萨拉丁以圣战为号召,动员穆斯林军队反攻十字军国家,最终成功攻克耶路撒冷,俘虏了耶路撒冷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红胡子)、英国狮心王理查一世和法王腓力二世发动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1189年 - 1192年),腓特烈一世在途中坠水而死。法王腓力以国内发生纠纷为借口,途中返回法国,最终只剩理查孤军力战萨拉丁。萨拉丁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双方互有胜负,最终达成停战协议。
1202年,教宗意诺增爵三世发起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年-1204年),攻占了君士坦丁堡,掠夺并屠杀达一星期之久,拜占庭帝国的大部分土地被攻克,并建立了拉丁帝国(1204年-1261年)。
《十字军进入君士坦丁堡》
教宗意诺增爵三世于1218年开始的第五次十字军东征(1218年-1221年),以埃及阿尤布王朝为进攻目标。1219年攻占埃及杜姆亚特,1221年由于尼罗河水泛滥被迫撤退。1219年至1221年,蒙古帝国成吉思汗发动蒙古第一次西征,灭穆斯林花剌子模帝国,令伊斯兰世界两面受敌。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1228年-1229年)仍然以埃及阿尤布王朝为进攻对象。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取得耶路撒冷、伯利恒和通往地中海的走廊。但是到1244年耶路撒冷再度被花剌子模穆斯林占领。
法王路易九世发动第七次十字军东征(1248年-1254年),进攻埃及阿尤布王朝,被埃及马木留克奴隶兵团击败,路易九世被俘,1250年以大笔赎金赎回。
1252年至1260年,成吉思汗四子拖雷的三子旭烈兀率领10万蒙古军进行第三次西征,灭末代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哈里发,血洗巴格达,之后攻灭罗姆苏丹国,再消灭困扰十字军的大敌阿尤布王朝。但因蒙哥汗在南宋战死,蒙古军队主力返回东亚,之后旭烈兀返回波斯在那里建立了西起小亚细亚东至阿富汗的伊儿汗国,并和东罗马帝国结盟(拜占庭-蒙古联盟),近东伊斯兰世界的存亡岌岌可危。
1270年,法王路易九世领导第八次十字军东征,进攻突尼斯穆斯林哈夫斯王朝。路上发生流行病,路易九世染病身亡。
第九次十字军东征,由英格兰王储爱德华王子于1271及1272年发动。最后由于十字军已经严重地失去对圣战的热情,内讧连连,最后与穆斯林缔结和约、黯然回乡。此后,十字军在东方的领土逐渐落入穆斯林之手。
1390年,奥斯曼土耳其军队进攻拜占庭帝国。拜占廷皇帝曼努埃尔二世向教宗发出呼吁,请求支援。受此请求,教宗波尼法爵九世呼吁,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吉斯蒙德和法国勃艮第公爵组织了最后一次十字军远征。1396年最后一支十字军队伍在尼科堡战役中被土耳其军队打败。
07
2008年去世的政治学大师亨廷顿,对未来是忧心忡忡的:
• 一些西方人,包括比尔·克林顿总统在内,认为西方只是与伊斯兰教极端主义暴力分子之间存在问题,而不是与伊斯兰世界之间存在问题。但是1400年的历史却提出了相反的证明。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关系经常充满风暴,彼此将对方视为外人。
• 在整个21世纪上半叶,人们都将感觉到这一增长的影响。未来若干年里,穆斯林人口中年轻人人口多得将不成比例,十几岁和二十几岁的人口出现引人注目的激增。
• 世界上穆斯林人口由于极高的人口增长率,将继续急剧增长,大约在世纪之交达到世界人口的20%,再过若干年后将超过基督徒的人数,而到2025年可能占到世界人口的大约30%。
• 人口压力与经济停滞交织在一起,促进了穆斯林向西方和其他穆斯林社会移民,使移民问题成为那些社会的突出问题。
• 如果人口分布是天定的,那么人口流动便是历史的发动机。皮埃尔·勒鲁什总结到:“历史、关系和贫困,使法国和欧洲注定要挤满来自南方不成功国家的人民。欧洲过去是白人和犹太教-基督教的欧洲,将来却不是。”
• 欧洲和美国会否成为分裂的社会,将取决于移民的数量和他们融入在欧洲和美国占优势的现有西方文化的程度第二次美国大分裂)。
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
•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17年报告认为:欧洲的穆斯林人口在未来几十年将大幅增长,部分国家的穆斯林人数甚至会翻三倍。德国的穆斯林人数占比在2016年为6.1%,如果移民增速不减的话,到2050年,穆斯林将占总人口数的19.7%。
• 欧洲穆斯林的平均生育率为2.6%,而非穆斯林仅为1.6%。15岁以下的穆斯林占比为27%,几乎是非穆斯林人口比例的2倍。
08
宗教之间的紧张情绪挥之不去。2015年爆发了震惊世界的《查理周刊》袭击案,堪称法国版本的9.11事件
•《查理周刊》是法国著名的政治讽刺杂志。2007年,该周刊刊登一幅穆罕默德哭泣的漫画,并因此被巴黎大清真寺、法国伊斯兰组织联盟等宗教团体以诽谤罪起诉,但法院驳回了起诉。
• 2011年,《查理周刊》刊登讽刺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随后杂志社办公室被投掷燃烧弹,杂志社成员受到人身安全威胁。
• 2012年,《查理周刊》制作了更多讽刺穆罕默德的漫画。法国政府曾呼吁该杂志不要刊登这些漫画,但未获成功。基于安全考虑,法国临时关闭了在20个国家的使馆、文化中心和学校,并在该杂志办公室附近部署防暴警察。  
• 2013年,该杂志社出版一本名为《穆罕默德的生活》的漫画书讽刺穆斯林,引发法国社会对言论自由尺度的大讨论。法国外交部长法比尤斯曾公开指责该杂志“火上浇油”,但该杂志回应称“我们遵守法国法律”。
• 2015年1月7日,《查理周刊》杂志的编辑记者们当时正在举行例行会议,蒙面袭击者手持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等武器进入办公楼内。袭击者在开枪残杀楼内人员后,出楼与赶来的警察交火,造成12人死亡,11人受伤。死者包括10名杂志编辑记者和两名警察,包括杂志总编沙伯尼耶(Stephane Charbonnier)和另外三名漫画家。
此次事件给“反伊斯兰化”政治运动提供了新的弹药,给种族和宗教和解的前景蒙上不祥阴影。5年之后,悲剧续集重演
• 2020年10月12日,法国47岁的中学历史老师萨米埃尔·帕蒂在讲述言论自由的课堂上向学生们展示了一幅带有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画像的《查理周刊》漫画。不过,帕蒂事先建议让穆斯林学生可以闭上眼睛或暂时离开教室。10月16日,一名凶手在帕蒂所在的学校大门外等候,在街道上将其斩首。法国总统埃马克龙前往袭击现场宣布:“一位公民今天因为他的教学而遭到杀害,因为他教导学生言论自由、信仰与不信的自由。我们的同胞是伊斯兰恐怖分子攻击的受害者。若恐怖分子要攻击的是老师,那他想攻击的就是法兰西共和国、启蒙之国,以及让孩子成为自由公民的可能性。”法国各个大城市爆发示威集会活动。
•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巴黎索邦大学说:法国不会放弃穆罕默德漫画,并宣布制定更严格的法律以解决法国“伊斯兰分离主义”的计划:1)更严格地监督体育组织和其他协会的活动,防止它们成为激进伊斯兰教学的前线;2)停止从国外派任驻法国的伊斯兰教伊玛目(教长)制度;3)加强对清真寺经费来源的监督;4)限制不上学在家接受教育。
巴黎大清真寺

• 穆斯林国家谴责马克龙为《查理周刊》漫画辩护的行为,呼吁抵制法国商品,如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科威特、卡塔尔、埃及、阿尔及利亚、约旦、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伊朗、印尼等。西欧的穆斯林社区的一些人指责马克龙试图压制他们的宗教信仰,使伊斯兰恐惧症合法化。
• 10月31日,马克龙软化态度,在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他的讲话被曲解,自己并非支持《查理周刊》漫画内容,而是支持法国人自由创作的权利。
• 2021年4月《现实价值》周刊刊登包括25名将军在内的1500名军人名为“为了国家领导人荣誉的回归”的公开信,信中直接以总统马克龙作为第一对象,称“反种族歧视主义正在法国制造仇恨,鄙视法国文化价值,攻击法国历史”等等。5月多名法国现役军人致信总统马克龙,称在马克龙对伊斯兰主义做出“让步”之后,法国正在酝酿一场“内战”。
或许因为这些原因,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美国撤出阿富汗后强硬表态:
• 喀布尔陷落,这是个历史转折,将对国际社会和法国产生重大影响。
• 法国将继续积极与形形色色的伊斯兰恐怖主义做斗争,有很多恐怖主义团伙藏身阿富汗,试图利用混乱的局面。
• 不管美国如何决定,只要伊拉克政府要求,法国将继续在伊拉克驻军。
• 打击恐怖主义的斗争还没有结束。只要恐怖组织继续活动,伊拉克要求我们这样做,法国就会继续参与伊拉克事务。
参考文献:
彼得·弗兰科潘,《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海南出版社。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
- “秘境追踪企业家游学”扫码报名 -
- END -
记得转发给你脑海中第一想起的群~


刘胜军
坚持讲真话的经济学家
国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
2014 年参加总理经济座谈会
70 后经济学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下一个十年》

▼ 应聘、演讲邀请、商务合作 
请添加微信:tina711
(添加好友时请备注姓名、机构、职位、目的)
诚聘富有激情的财经写作达人
喜欢就点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