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为什么删了?刚上架,裤子和鞋子一会儿就卖空了,雪片式的留言实在招架不住啦,只好删除了。有需要的妈妈可以去店里看看能否捡漏)
最近有一位妈妈留言说,孩子7岁了,已经认识很多字了,达到了小学初步自主阶段的要求,一些书完全能够自己看懂了,可还是非常黏着妈妈,总是让妈妈读。如果妈妈不给读,自己就不看,妈妈只有每天抽出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给他读,没法刷剧,也没有办法做自己的事情了。
所以妈妈非常苦恼,跑过来问我们——
究竟给孩子要读书读到多久?
为什么孩子的识字量足够了,还是不肯自主阅读还是要大人给他读呢?
结合我的经验说一说答案吧——
如果非要给为亲子阅读陪伴做一个期限的话,我要回答两个字,永远!
(是不是感觉熬不出来了
) 

如果用最低标准的话,亲子阅读也要持续到青春期才可以。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觉得有4点原因。
父母对孩子的引路,不应该局限于识字
在孩子的识字量尚不够自主阅读的时候,这时候我们对孩子的引领体现在教孩子识字上。
所以啊,我们会给孩子读各种各样的绘本,目的是帮他们认字,可是当孩子会识字以后会发生什么呢?
我们成人,在知识量,阅历和人生道路上的经验领先孩子几十年的差距。
即使孩子会认字了,我们仍然要通过亲子共读,把我们的阅历和经验传授给孩子,让孩子在未来的人生中保持优势。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领会我的意思,灵魂画手上线啦,嘻嘻。
成人永远领先孩子一个身位,要拉孩子去更高的地方,主要靠教育。同时,我们要成为更好的自己,去更高的地方,要靠终身学习。
哪怕孩子的字认识够多了,我们也不应该扔下孩子让他们总是自己读,也要在书中教他人生的各种道理。
不要忘了妈妈永远是孩子人生路上的指路人,这个指路作用不应该因为孩子已经会认字就停止。
亲子共读是一种情感链接
当孩子黏住上了一天班,终于回到家的妈妈,并央求妈妈“给我读一本书吧!”的时候,其实孩子的情感表达不过是——
“妈妈,我想跟你一起做一件事!”
这时候亲子阅读本质上是一种亲子陪伴。和孩子一起玩桌游,和孩子一起做手工,和孩子一起做体育运动,和孩子一起看电影,和孩子一起吃饭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尤其是,当孩子拿过一本妈妈几年前就给他读过、他已经能背下来的书,想让妈妈给她读时,不是因为他不认识书中的字,而是因为想让妈妈的声音给他一种慰藉。
我对这一点深有感触。大概在两年前,毛豆让我读嘉顿小镇的某一本书,那时候他早就识字了,我不信书中的哪一个字他不认识。
但是我后来才知道,他那一阵和好朋友闹了别扭,好朋友因为一件小事误会了他,他遇到了人际关系中的挫折,虽然这种挫折在大人眼里很小,可是在孩子眼中一点也不小,像眼中砂一样折磨着他。
他想让我读,是因为想通过书中的内容和妈妈的声音让他重鼓信心,得到安慰,我很清楚的记得,读完那本书,毛豆的脸上的紧张感释怀了。
所以,给孩子读书,并不是让孩子认字那么简单,而是一种亲子陪伴与感情联系。
当孩子执拗或者怯生生拿出某本书让我们一起读,不过就是挫折中的孩子向我们发出了某一种邀请,我们应该欣然接受。
永远别忘了孩子的呼声——
“妈妈,我想跟你一起做一件事!”
孩子识字以后给孩子读书,
教的是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在给孩子读书的过程中,你的重(zhong)读会教给孩子你想强调的知识。
那天和小助理聊天,她说了一个让我特别感慨的例子。
她给闺女读一本性教育的书,最初,她让闺女自己读,闺女就像人工复读机一样读——
“千万不要和坏人去黑暗的地方。”
闺女的识字量已经可以了,她觉得很安慰,但是又突然觉得不对劲,她对闺女说:“你再读一遍?”
闺女又读了一遍:“千万不要和坏人去黑暗的地方。”这次闺女把“黑暗”加了重读。
她就一下子明白了,原来,一个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小女孩,在读书的时候,对书本上传递知识的轻重是没有任何意识的,就像一个机械的大脑无法感知作者的意图。
虽然这些字孩子全部都认得,可是孩子真的从这个性教育绘本学到什么了吗?
她就给孩子重新读了一遍,这次在“千万”上加重了:“千万不要和坏人去黑暗的地方。”
 她闺女这才get到重点,哦,原来这种事是千万不能做的。
你看,如果我们不带孩子读,孩子是无法领会我们想教给他的东西的。
即使孩子识字,
我们也要带着孩子把书读透
即使孩子识字了,知识量还很小,他们在读书时经常不求甚解,就图看个热闹。
他们经常对书中某些地方产生疑问,在没有大人陪伴的情况下,他们的疑问无人解答,自生自灭
这个时候孩子读书的效果是不太好的,因为很多情况下,只不过走个过场,看完就忘。
但是想象一下,当我们陪伴孩子读一本书时会发生什么呢?我们给孩子读的时候,孩子会经常会——
非常好的“插嘴“。
“妈妈,这是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不是那样?刚才不是什么什么了吗?”
孩子在发问,我们可以趁机抓住教育时机,去把一本书读透、读精、读深让他听,也就是说,这个亲子共读过程中,孩子不仅仅在识字,还在学思考、学知识。
这种陪伴效果,是把孩子丢在一边、让他自己读一本书,无法得到的收获。
你得知道孩子在读什么!
这一条看似最不起眼,但其实非常非常重要,那就是对孩子所读东西的内容把控。
前一阵我听到有一位妈妈留言,说他孩子最喜欢看的读物是米小圈,她也很喜欢给孩子买这种读物,因为孩子拿到米小圈之后立刻咯咯直笑,再也不缠着她了,可以自己去一边看了。
我听完这个留言心里真是……百感交集。
这位妈妈眼中的重点,不过是识字而已,这目光也太短浅啦!
好像孩子识字以后,亲子共读就不是必选项了,就是一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一样。
但是!识字以后孩子还要面对一个更大的世界,如何带孩子去那个更奇妙的世界里探索,才是妈妈应该思考的。
米小圈这类读物,虽然通俗易懂,讲的也是孩子们日常的生活,但其实并没有多少营养,也不会锻炼孩子深入思考的习惯。
总读这种书,即使孩子会认字了又怎么样呢?
所以真的奉劝妈妈们,很多时候,那些不需要陪伴,让孩子自己就会看的书,并不一定是好书。
尤其是——
当孩子在9岁、10岁,乃至小学高年级,逐步进入青春期时,这时候更要对他们的读物进行把控。
你一定要仍然保留和孩子一起读书的习惯,你看看他们在看什么书,在青春期的时候千万不要让孩子沉浸于暴力、色情、颓废文学。
咱们文中说的第1点,父母永远是领先孩子一个身位的,不要忽视父母对孩子的引领作用。
要带孩子多读一些堪称伟大的、引发思考、激发孩子求知欲的东西,才对他们的青春期最有利。
所以,如果要给孩子父母给孩子的伴读加一个期限,那一定是永远,最次也要陪到青春期,千万不要仅仅陪到孩子认字就撒手不管了。
所以,你说,孩子识字以后,还该不该给孩子继续读书呢?
当然应该!你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把控孩子的内容,比如引发孩子思考,比如教给孩子一些书本上有、但是孩子只能读到字面意义的东西。
所以不要想着孩子会认字了就算,当妈意味着一辈子的责任,离你能躺平的时间还早着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