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开学了吧?今年开学的兵荒马乱,真是不想多说了,希望孩子们的学校生活都早点进入正轨。
今天聊点别的。
前几天跟一个刚生了娃的女友聊天,在微信上,她向我哭诉了一个小时,关于她的自我否定。
简单来说,她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
问她原因时,她细数了她加入的妈妈群里,一群有经验的妈妈对她的各种“指点”和“建议”。
从喂奶到纸尿裤再到哄睡,她觉得自己像一个笨手笨脚的傻瓜,根本不是一个合格的好妈妈。
我说,那都是别人的评判,你自己感觉呢?听到我这句话,那头的她似乎突然愣住了。
这样的对话,以及女友当时的状态,把我一下子又拉回了几年前。那时候我刚做妈妈,也经历了一段这样自我否定的时期,相当难熬。
现在回头看,当时纠结的点,很多都不过是自寻烦恼。深究原因,还是太过在乎别人的评判。
当你因为别人的看法而自我否定时,记得给自己唱一曲《Let it go》
假期跟潼潼一起重看了一遍《冰雪奇缘》,以至于耳机里最近循环单曲总是那首《Let It Go》。
这部动画片,不仅是潼潼心里的最爱,它对我也有着非常特别的意义。
Elsa以及动画片创作背后的故事,曾经深深地鼓励了我,特别是在我有些灰心时候。
在我看来,《冰雪奇缘》远远不止有关姐妹情深的故事。我眼里的它,讲述的其实是一个“如何不被外界评判影响,勇敢做自己”的故事。
在动画片中,看似Elsa救了妹妹,其实Elsa也同时拯救了自己。
Elsa这个角色和以往童话里的公主不同,她之所以特别吸引我,正是因为她的不完美。
她像每个女孩一样,会迷茫,会害怕,会看不清自己;她和我们一样,在乎别人如何看自己。
她并非橱柜里的精致娃娃,绝对的美好善良,她也有着普通人的复杂人性。她与生俱来的神秘魔力,让她在强大的同也容易伤人。
人人都害怕她,说她是没法控制自己的怪物,有着摧毁一切的破坏力。在世人的Judge下,Elsa不得已将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
她不仅藏起了她的魔法,更封印了她的真心。
那颗心疼家人,想要保护家人,同时也想要爱与被爱的温柔的心。
没有人看到Elsa心中的那团火,他们只看到了她手上的那些冰。
而那首《Let it go》,就像Elsa完成了一次属于她的破冰之旅。她用勇气,铲除对自己的封印,开始尝试接纳自己。
那首歌,唱出了Elsa“做真实的自己”的决心,是属于她的一次自我觉醒。
曾经她的恐惧,并非真的来自别人的评价,而是来自于自己。因为,她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
那个她并非人们口中的“好姑娘”,所以她选择隐藏,隐藏自己的力量,也隐藏自己的真性情。
她为自己架起的冰雪城堡,更像是她在内心建立起的一座安全塔。在塔中,她第一次获得了“展现真正自我”的勇气。
她要让过去那个封闭的自己,随风而去。“别人的话,何必去在乎它”,她不想再用世人口中的对错规矩,再来束缚自己。
她要撕碎那个完美女孩的形象。她不要再活成别人口中的样子。
关上大门,她成了她自己。
正是这份接纳不完美自己的勇气,鼓舞到了第一次看这部片子的我。就像动画电影的导演兼编剧詹妮弗所评价的那样:“她代表了很多和我一起成长的女孩,坚强勇敢,但也有缺点。她绝非完美,但她一路都在成长,成为她想成为的人。”
不要被别人口中的“完美妈妈”打倒
其实,吸引我的远远不止剧中的Elsa。
这首《Let It Go》的创作背景,还隐藏着另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让我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这首歌,甚至改变了《冰雪奇缘》整个故事的走向和对角色的塑造。
迪士尼一开始是想把《冰雪奇缘》的故事基调定为类似安徒生童话《冰雪皇后》那样,可原版中的皇后是个反派人物,腹黑冷血,很难让人爱起来,那样的剧情也会让整部动画落入俗套。
于是,为了注入一些新鲜想法,团队换了领队人员,并且邀请负责影片歌曲的作曲家夫妇Bobby Lopez 和 Kristen Anderson-Lopez一起来思考,“如何塑造一个更立体的Elsa”。
《Let it go》是夫妇二人合作完成的第一首歌。而这首歌的灵感,源于俩人一次公园散步聊天。
当时,Bobby问Kristen,“要是把你自己代入Elsa,你会有什么感受?”这个问题,让Kristen一下子想起了自己的生活。
当一对拼事业的夫妇有了孩子之后,可能依然会把更多地精力向工作倾斜。所以,对于照顾孩子来说,就不会那么仔细。Bobby和Kristen也是如此。比如,他们会给孩子吃冰淇淋,会在他们外出去餐厅就餐时,允许孩子边看Ipad边吃饭。
而在美国,这些做法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很可能会被别人批评为“不合格的父母”。
所以,他们经常遭遇周围家长略带责备和不赞成的眼神。这其实,也算是一种无声的Judge。
但其实,我们都知道,想要兼顾事业和带娃,在两件事上都要精益求精,做到最好,真的非常难。为了更专心在事业上,像Kristen夫妇这样有时候在育儿上偷个懒,也真的实属无奈。
Kristen很委屈,“既想当个好妈妈,好妻子,也想有自己的事业,写好的歌曲,有错吗?”
“我不管怎么努力,你们还是会Judge我的,我没有必要为此道歉!”
这些回忆,唤起了Kristen被别人评判后的内心感受,她突然就理解了Elsa这个角色。
尽管Elsa有着无法控制的魔法,可能会伤害别人,但“艾莎根本不是坏人,她一直都在努力做个好姐姐,可是没用,别人还是会Judge她。”
“人们惩罚她,仅仅是因为她是她自己。”
一直被外界审判着的Elsa唯一的出路就是:
不要去在乎别人怎么看,Let it go!”
这个想法,立刻与Bobby一拍即合。
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听到的《Let it go》。正如两位作曲家想要向我们传递的那样,在这首歌里我们的确能感受到一个女孩的自我成长。从活在别人的期待中,蜕变为勇敢做自己的人。
当《冰雪奇缘》的主创团队听了这首歌后便明白了,自己要做的电影到底该拥有怎样的灵魂和主题,也明白了应该要如何塑造Elsa这个角色。
在我眼里,“Let it go”真是无比帅气的一句话。和“I don’t care”一样,有着无所畏惧的洒脱。
这份洒脱里,蕴藏着和被世俗规则所束缚的自己告别,直面真实自我的勇气。
别人口中的“不好”,不一定代表我们真的不好。别人口中的“完美”,也并非什么普世真理,值得我们拼了命去追求。
被外界评价堆砌出来的“好妈妈形象”,可能更像是个幻影,比起标尺更像是一种偏见和束缚。
你为适应这个世界拼尽全力的样子,足够支持你改变这个世界
“不亲自母乳的人不配当妈”、“孩子哭了不抱的人太狠心”、“孩子一哭就满足的妈妈会把孩子惯坏”、“把孩子丢给老人看,自己出去工作,是不负责任的妈妈”……
这些话我们多少都听过。可做妈妈并不是在答试卷,其他人也不是老师,并没有资格来打分。
不负责的不是我,而是随意Judge我的你。
但被这些评判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人,在我们身边依然有很多,他们的压力和苦恼令人心疼。就像那天发的那篇《蛤蟆去看心理医生》的书评里,就有网友留言,倾诉了类似的烦恼:
“你太爱哭、脾气太大”、“你原本看上去挺温和,可生了孩子之后,为什么变成了母老虎?”
是啊,这些来自他人的评判就像一张网,罩住了靶心中的自己。
想要逃离,是需要勇气的,就像Elsa唱着“let it go”一样,需要历练一个更加强大的自己。
之前曾经推荐过一本《被人讨厌的勇气》,里面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你为什么讨厌自己?为什么只盯着缺点就是不肯去喜欢自己?那是因为你太害怕被他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
说到底,不惧怕他人的评判,勇敢做自己,核心就是要拥有被人讨厌的勇气。
“比起别人如何看自己,我更关心自己过得如何。”要记得,你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
当别人肆意给我们的角色打分,评判我们并非一个一百分妈妈的时候,我们不如多看向自己,看看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只要自己的做法没有损害孩子的健康成长,自己和孩子都感觉舒服、自在,用什么方式养育孩子就是个人的自由选择。
有一位我挺喜欢的演员叫安藤樱,由于她的长相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人胚子,所以,尽管演技超棒,个性很酷,但她依然被许多人吐槽长相。
有采访问她,做了妈妈之后,最想和3岁的女儿说些什么。她的回答,仿佛对着那些曾经吐槽她容貌的人,挥了有力地一拳:
“我女儿眼睛很小,尽管现在流行大眼睛,但我想告诉她‘等到你十几岁的时候,老妈我会把小眼睛变成新的流行趋势!’”
是啊,为什么要让别人的评价来定义这个世界,为什么要改变自我去迎合他人眼中的世界?
我要来定义属于我的世界。
我们做妈妈不也是如此吗?就像我在初为人母的那段岁月里,也许在别人眼里看来也是不够熟练,但依然无数次听到孩子奶声奶气地对我说:
“妈妈,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这样看来,其实,我们缺少的,并非做妈妈的经验,而是那颗相信自己的心。
就祝,我们都能有无比坚定强大的内心。
-END-
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原创文章
【游记】日本、迪士尼、长隆、三亚、滑雪
【阅读】科学、英语、古诗、思维、语言 
【心理】分离焦虑、安全感、T2、慢热、专注 
【睡眠】抱睡、奶睡、夜醒、安抚、小睡短 
【情绪】戒吼、管教、抑郁、听话、 情商
【养育】牙齿、性教育、厌奶、如厕、喂养 
【游戏】玩具、绘画、早教、儿歌、陪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