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前写了《写在理想上市前》,当时就对理想持有非常乐观的态度,认为李想的迭代速度会超过很多人的想象。

果然今年半年报,理想的确交出了很满意的答卷。今天又发布了8月的汽车交付量,如果对比蔚来和小鹏,可以明显感受到理想的速度,曾经被作为“造车三傻”的第三位,逐渐要成为“造车三傻”中第一个月交付量突破1万辆的造车新势力。
一年后再谈理想,想简单说三个点:

第一,理想已经是一个可以自造血的车企。
理想的现金流回正很久了,自20年2季度交付量放量开始,理想的现金流就一直为正,蔚来和小鹏目前还是负现金流。

理想的毛利率今年指引在19%-20%,这已经到达了成熟车企的平均水平。从上半年看,理想毛利率18%,蔚来19%,小鹏11.6%,蔚来的要比理想高,但也要考虑到两家车企之间售价的差异。

第二,理想在智能驾驶方面的努力一直在被忽略。
去年,理想研发费用11亿,蔚来24.9亿,小鹏17亿;今年上半年,理想11.7亿;蔚来15.7亿;小鹏14亿。

如果看研发费用率的话,去年,理想11.6%,小鹏29.5%,蔚来15.3%;今年上半年,理想13.6%,小鹏20.8%,蔚来9.6%。
理想今年的研发费用预计达到30亿元,规划了未来2-3年研发费用投入要到10亿美金,理想在研发上的投入是在加速的。

当我看到王凯加入理想的时候,我就觉得理想在智能驾驶上的投入是不会低于别家的。

很多人去做汽车智能化对比的时候,只能从硬件搭载的数量去对比,这种堆料实际上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以目前的智能驾驶能力,或者说5年内的智能驾驶能力,大部分堆的料都毫无意义,理想只是做了最符合自身且最实际的方案,这可能也是大家忽略理想在智能驾驶投入的一个原因。
第三,理想在IPO时画的饼可能要圆了。
理想要在23年起每年至少推出2款高压纯电动车。

理想一直在400kw快速充电上进行研发,今年应该会落地,为后续发布纯电动车做好了准备。

很多人此前不看好理想,认为增程式没意义。李想作为汽车之家的创始人,也再一次证明了他是真的懂中国的汽车消费者,增程式在我国很有意义。增程式不仅让理想活的很好,而且获得了中国消费者很大的认可,如果23年后发布纯电车型,可能是理想最好的时间点,到那个时候,理想在品牌、技术、产品、供应链上都做好了准备。只要理想在23年前不死(目前看已经死不了了),那未来的机会将会非常大。
回头来看,如果当时理想推出纯电车型,然后去铺充电桩,学习特斯拉,那可能理想活不到2023年,事后来看,如果当时推出了纯电车型,理想可能并没有很强的竞争力,增程式反而给予了差异化的优势。当时理想出增程式,一帮人出来骂,现在华为拉着小康做的塞力斯也是增程式,为什么没人骂了?李想还是懂中国消费者。
另外,铺充电桩这个事情,要么是形象工程,要么只有特斯拉这样的公司能干,要么就是交给社会,李想算是赌对了。
目前来看,理想是个很踏实的公司,做法不激进,每一步都踩在了点子上,也让每次的财报或交付量结果都能超预期。
所以,非常期待2023年,可能会是理想弹性最大的一年,也许真的是能和蔚来平起平坐。

以上是简单谈谈理想,并不想长篇大论,写太多实在太耗精力和时间,有问题留言回答。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