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谣第二回,走进了弄堂,雨中的通道像一把大伞,庇着大大小小的人儿和轻轻甜甜的童谣,外围的小姑娘被爸爸抱起来,小男孩则骑在爸爸的肩上,这样的画面,在六月的第三个周日,父亲节这天,更让人感动。
新华路社区居民
右滑更多
这个开放的地方很特殊,同时也为大家熟悉,蹿来蹿去的花猫,楼上阿姨的饭香,铁门外一下午铿锵的麻将声,都是生活场景带来的亲切熨帖。
除了各位老朋友,这次还有特别的音乐嘉宾高虎和艺术家小龙花。寻谣的歌曲和人物,也恰好包含着父子和父女的连接,头发花白的老人衬衫齐整地坐着,让人想到那句“父亲呵,出来坐在月明里,我要听你说你的海。”
特邀嘉宾·高虎
特邀艺术家·小龙花
陆晔摄
97岁的郑德仁爷爷,是上海交响乐团前演奏员、低音提琴演奏家,也是“和平饭店老年爵士乐团”初创人之一,在这沪上首支中国人组建的爵士乐队中,郑爷爷不仅是贝斯手,还从事乐队的谱曲和编曲工作,最初“撑下市面”的大部分乐谱,都是他凭回忆写出的。

1980年,这支由年近古稀的乐手组成的爵士乐队,小心翼翼地在和平饭店奏响第一首曲子,让中断近40年的爵士乐再度回响在上海,让他们成为了和平饭店的金字招牌,也让这里成为上自各国政要,下至黎民百姓心中的沪上风景。
媒体报道中有这样一个细节:1986年的一天深夜,英国女王访华先遣队的一位高级官员刚出虹桥机场,就问接待人员:“和平饭店酒吧还开着吗?”“那支老年爵士乐队还在演出吗?”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立即驱车来到和平饭店。翌日晚,这位官员又带去了十几位王室成员、外交官和商人。直到深夜十一点半,终曲《一路平安》已奏响,这些英国客人还不愿离座。他们递了张条子给乐队,询问能不能再加演半个小时。
当年郑爷爷们所见证的,是一个万物复苏的时代,今天坐在弄堂里,他轻声带大家唱起给孩子的童谣:“排排坐,吃果果,幼儿园里朋友多,朋友多,好唱歌,唱起歌来,歌声合(真快乐)”吐字清晰,音调准确。
现场人多,没有扩音器,小河说:“要听见一个老人的声音,要听见一个孩子的声音,首先要打开耳朵”,大家于是安静听着,小声跟着合,小河抬头看到楼上撑着伞的孩子,说:“房顶上站着的小朋友也和着我们的歌声,雨声也在唱”,一遍遍配合,大家的声音默契起来。
郑爷爷的口中,不仅有风从外滩吹来的气息,还有真切的情谊,一同前来的还有郑爷爷的女儿以及他85岁的学生,弹了一辈子贝斯,两人亦师亦友,胸前精致的领扣和白发一样闪着。
郑爷爷的好友杨继陶先生是中国早期的儿童歌曲作曲家,1957年后长期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分会业务室主任,1959年后兼任《上海歌声》编委,创作了大量儿童歌曲、儿童歌舞剧、群众歌曲,并为电影、沪剧作曲。
杨先生的女儿杨幸幸今天也来到了寻谣现场,给大家带来了父亲这首《小鸟醒来了》,是北京歌曲编辑部向全国征集入选作品,在上海流行一时,与他创作的《小白鹅》一起被编入小学音乐教材。
小鸟醒来了,吱吱喳喳叫,唱着唱着唱着唱着“妈妈呀你早,妈妈你早。”
小鸟醒来了,理理羽毛,唱着唱着唱着唱着“脸儿已洗好,已洗好。”
小鸟醒来了,翅膀振的高,唱着唱着唱着唱着“我去做早操,做早操。”
陆晔摄
这是一首欢快自由的歌儿,小河让大家随意发挥,也让乐手自由发挥,他说:“不是大家来看我们表演,是我们一起完成这首歌,大家要把自己的声音添进来,你们听,猫刚才都叫了一声。”
唱着唱着,有孩子说听到了鸟叫,小河笑着:“是小提琴在学鸟叫,当然,也还也有小鸟真在叫,小鸟醒来了。”
除了鸟叫,这里还回荡了一下午咯咯咯的鸡叫声。
叫咯咯,叫咯咯,生个大鸡蛋,想想真快活。大鸡蛋,大蛋壳,孵出小鸡来,就会叫咯咯。
这是上海音乐人陆晨带来的童谣《叫咯咯》,他曾是顶楼马戏团主唱,音乐风格多变,从实验到朋克再到小清新。唱起这首属于童真的歌,他甩起胸前印着鸡蛋的领带,得意地说:“这领带全世界只有我戴着最帅了。”这话,只有陆晨说出来才让人觉得可爱而讨喜。
陆晨跟爸爸和弟弟一起来到这次寻谣的现场,是因为这首歌也是他们家中的独特记忆,疫情期间他不得不在家里做菜,他一边做菜,这首歌一边自己流淌了出来。陆晨说:“小时候爸爸边做菜边唱这首歌,所以在我的记忆里,这个歌永远都和做菜有关,歌和画面一起成了我的童年记忆。”当他在厨房里哼起这首童谣时,自己和爸爸好像重叠了。
这首歌是建国后第一部动画片《感谢小花猫》(1950)插曲,但陆叔叔和陆晨都没有看过这部动画片,却记得这当中的儿歌,也算是种缘分。
陆叔叔当了一辈子语文老师,人也儒雅而温和,扶在爸爸肩上,陆晨很骄傲:“我爸爸对我来说是最好的父亲,我写歌词那么好都是因为爸爸教得好。”
这段时间,陆晨和寻谣团队一起跑遍上海,寻找老人记忆里的童谣,在和老人的接触中,他发现,“老人唱起小时候的童谣,脸上就会有那种光芒,还拍着手,有一种并非表达艺术作品的骄傲,更多展现的是柔软的东西”这才是最动人和最有趣的,而跟爸爸一起唱出记忆中的歌儿,更让他感念和珍惜。
录了几遍,小河问大家:“我们还要不要再来一遍,这一遍可以了吗?”台下互动最热烈的小男孩大声喊:“再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惹得众人大笑。
音乐是个通道,会连接起所有人,老人、乐手和每一位参与者一起,共享这个时空,共同创造了一些记忆,这才是寻谣最动人的地方。
这个下午,这个物理通道里,大家听见了连接的发生。
下周,不见不散。
 寻谣计划·上海站 第二回 
部分团队合影
(参考:解放日报记者沈轶伦报道《和平饭店里,那一支年近古稀的老年爵士乐队》)
设计 〠 vv  
编辑 ☻ 旷四旬 
文字 ✐ 刘雪妍 
摄影 ✄ PonyBoy 旷四旬
寻谣计划·第二回场地 🏠  新华路
项目统筹 ❤️  刘睿
【查看更多】

海上寻谣第一回|老人故事

海上寻谣第一回|什么都睡了,多么安静啊
虽然我写了一些歌,可哪能比得上那支童谣
  演耳  
於聲聞處   自覺覺他
  联系我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